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31149X/2022-00054 发布单位: 威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22-01-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市国资委2021年工作总结

时间: 16:39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紧紧围绕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和开展对标行业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为切入点,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攻坚突破力度,不断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运行

一是强化发展战略引领。编制发布《威海市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企业认真学习领会,并进一步完善企业编制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发展规划。二是加强外部董事监管。健全完善外部董事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企业投融资、股权和资产处置、改革改制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截至10月底,外部董事参与市属国企议题研究664个,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并被企业采纳145条。三是充分发挥财务总监作用完善财务总监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报告制度,每季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组成专家组参与国有企业审计报告会审,深入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提高年度全面审计质量和效率。加强资金监管平台管理,制定市属国企资金监管平台管理办法、年度考核办法,推动企业将活期存款改为协定存款和7天通知存款,年可增加利息收入3000万元。化全面预算管理。以提档升级、降本增效、风险控制为重点,指导企业依据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行业标准值,调整预算指标,合理确定预算方案,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五是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出台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债务风险排查针对产投集团、城投集团等平台类企业资产收益性较差、债务负担重、短期偿债压力大等问题,协调邀请专业团队对资产进行梳理,提出优质资产并表注入和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优化企业资产质量,增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能力。

加快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是稳妥有序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推动产投集团、粮油公司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指导城建集团开展内部竞聘,共择优选聘副总经理2名,薪酬按照市场化水平确定,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制,并按合同约定严格考核奖惩。出台市属国企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指导意见实施中长期激励试点意见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采取超额利润提成、项目跟投、虚拟股权等多种方式实施中长期激励。加强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根据13户企业2020年度经营情况,对企业工资总额决算方案进行审核清算2020年度,13户企业工资总额增幅5.03%首次低于全省7%的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指导线,为近年来最低增幅。二是加强投资管理。严格投向管控,推动国有投资向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向企业主业、优势业务、优质板块集聚。建立市属国企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设立9个禁止类和5个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严控盲目投资和非主业投资。截至目前,审批企业投资事项4个,投资总额6.91亿元备案企业增资事项5项,增资额2.29亿元三是加强融资管理。印发市属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债券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规范企业发债行为。其中,城投集团10亿元企业债券和18亿元中期票据顺利发行,热电集团发行ABS债券10亿元四是推动中小企业分类改革。按照“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原则,推动9户市属各级次企业分类改革,其中,对威海达尔文物业服务公司6企业进行清算注销,对威海煤气总公司3户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是开展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工作。市属国企现有的亏损子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对需要治理的21亏损子企业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明确整改要求,落实整改责任,目前已完成7户。开展主业调整论证。推动完全竞争类企业和平台类企业对现有的或待培育的具有发展前景的非主营业务进行论证,提出培育意见作为调整主业的依据

三、扎实开展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狠抓国务院及省、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实。将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印发的45项考核指标和94项量化指标以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进行分解,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建立改革推进机制,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取得较好效果。有力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增强了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促进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激发了企业活力。经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评估,我市国企改革进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是开展国有企业对标行业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市属国企对标行业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明确规划管理、运营管理7大领域27项重点提升任务,推动企业强管理、增效益、防风险、激活力,取得明显成效市属国企共完成创新创效任务5.7亿元。三是抓紧抓实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消防安全“大起底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立市属国企安全生产驻点监管工作小组,加强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动企业整改市国资委督导检查组检查的问题887项,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检查的问题215项,驻点监管工作组排查的问题548项,整改率达到99%。开展国资国企招商引资优化提升行动。制发市属国企招商引资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推动国有企业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将招商引资列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构建国资国企一体化招商格局赴鲁商集团、财金集团、发展投资集团等企业进行重点推介,先后促成中青旅、发展投资控股集团等央企、省企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五是完成民企挂靠国资问题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市市属国企一级企业及各级全资、控股和实际控制企业进行了排查,共排查企业341户,未发现有各类民企挂靠国资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国资监管制度。梳理中央、省、市出台的国资监管文件,编制《国资监管政策汇编(2021年版)》,共收录各类政策文件155个。出台市属国企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市属国企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指导意见等11个文件,进一步完善我市国资监管制度体系。二是加强出资人审计监管。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聘9家中介机构对19户市属国企及各级子企业开展全面审计。采用会审专家组初审,各企业董事长参加复审的方式,强化对问题的发现和整改。共发现问题163个,已整改问题138个。是深入推进国企阳光采购。制发市属企业阳光采购工作考核办法、阳光采购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阳光采购工作标准,规范市属国有企业采购业务中的信用行为,推动企业合标采购全部上线四是搭建人资考核系统。在全省率先搭建了市属国有企业人资考核监管平台,对经营发展情况、人员流动情况以及工资发放情况实施动态监管并对企业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高了人资管理效率和水平。五是做好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按照“一企一策”和“行业对标”原则,研究确定2021年度15户市属企业的考核目标其中,完全竞争类企业重点考核企业经济效益不完全竞争类企业在考核效益指标的同时,还兼顾政府重点任务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指标;公益类企业重点体现人工成本控制和资产质量等内容完成2020年度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测算分配工作。六是加强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搭建连通市国资委与市属国企的实时在线的市级监管系统,设立财务监督、产权管理、投资规划在内的13个功能板块,覆盖19家市属企业及320多户各级子企业。目前已完成与省国资监管系统的对接,实现了数据实时自动上报。做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网络安全、保密等其他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措施,严格落实责任,推动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为国有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五、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为国有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在市属国有企业范围内全面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并积极推动落实。利用国资委党校、“国企党建发展讲坛”等平台,建立涵盖国资国企党员干部、党务工作者、党员的高质量教育培训体系,今年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二是加强党的领导。指导企业全面建立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和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全面厘清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确保党委“把、管、保”领导作用充分发挥。从不同层面明确管党治党责任。持续深入推进过硬支部建设,力争年底前占比达到50%。三是加强廉政建设。针对市属国企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廉政风险,开展一线调研,召开专题约谈会议,督导企业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停车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相关企业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整改。四是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和阵地建设情况纳入市属国有企业党建考核范畴,对市属国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导,建立国企舆情风险月调度和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季报告机制,确保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解决。五是突出党建创新。组建“威海国企党建公益服务联盟”,动员1200多名党员成立“WE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万件实事暖民心”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600余次,解决问题1.2万。六是抓好典型带动。加大国企优秀党员和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力度,推选省级优秀共产党员1名,市级“两优一先”先进典型7个。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特别是企业发展质量效益还不够高,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还不到位、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