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威海

故事中的威海㊷ | 担当商人郭丕甲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2-01-28 13:30
点击次数:

说起郭丕甲,人们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提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则无人不知。当年,郭永怀即就读于由著名企业家、石岛商会会长郭丕甲创办的明德小学。作为著名商人,郭丕甲以其在商界的声誉,急公好义、勇于担当,为促进石岛商业繁荣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成就。

郭丕甲(1876—1910),字景汾,号绍义,光绪二年(1876)生于文登县云光都五里集西郭家村(今荣成市斥山郭家村)。

云光乡(都)包括今天石岛管理区的大部分和人和镇、虎山镇等区域。境内的九鼎铁槎山巍峨雄奇,斥山挺拔魁岸,东、南则大海襟带潆洄,可谓山清水秀,风景秀丽。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古便文采彬彬、人才蔚起。郭丕甲就生长于这样一处风景极佳的自然环境中。其住址位于郭家村最南端,出门就可见到南面巍峨挺拔的斥山。

据郭丕甲的孙子、今年88岁的郭堂功回忆,郭氏祖上曾穷到以讨饭为生。后来攒下一点儿钱在石岛挑鱼卖。有一天,郭氏祖上遇到一个南方生意人,想在石岛寻租一块地盖房子做生意,郭氏祖上从中做了很多工作,使得这位南方商人终于有了落脚之地。郭氏也随着南方商人做起船行生意,买卖逐渐做大,并有了自己的“同春”商号。到郭丕甲的父亲郭高这一代,其家族的生意已经在石岛颇有名气。郭丕甲是郭高的独生子,因此深得郭氏家族的厚望。其幼年就读于村里的私塾,聪慧刻苦,学业精进,常常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想法和见解。民国《荣成县志续稿》中记载,郭丕甲“稍长就傅读,能明大义,不欲以文人自命,而其文章乃愈不可以掩”。从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就有远大抱负,不甘心做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刻板书生。

青年时代,郭丕甲就读于荣成县学。在县学学习时,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谁知命运总是捉弄人,不久其父母先后双双离世,这给予了郭丕甲极大的精神打击。现实把他曾经有过的理想抱负碾压得粉碎。为了大局,郭丕甲只得放弃学业改道经商,继续家族的商业贸易。

清朝末年,荣成商业兴盛,特别是石岛一带,南北货船、商人辐辏,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当时石岛有商号180余家,贸易种类繁多,诸如粮业、布业、渔业、杂货、行栈、餐饮住宿、澡堂、糕点、酱园、油坊、药材等。郭丕甲凭着异于常人的智慧和胆魄,依托石岛商港以及商业发达的地缘优势,在商业贸易中纵横捭阖、营商有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成为石岛商界的领军人物。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加强商业管理、维护商人利益、拓展商业领域,石岛商会经批准后成立。商会下设粮食业、布业、杂货业、饭庄业、国药业、渔行业、船行业等8个同业分会。郭不甲凭着自身实力和较高威望,被推举为商会第一任会长,任期1903—1910年。上任后,郭丕甲竭力拓展商略,兴利除弊,有效地维护了商业秩序及商人利益,不断地促进石岛商业的繁荣发展。

郭丕甲在商场摸爬滚打、经营多年,深知要想富国强民,必须大力强化知识人才的培育。

当时石岛仅有两三处私塾学馆,有条件上学的儿童很少。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地方乡贤于1905年发起倡议,由当地商会主持筹款创办明德小学。明德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意。时任石岛商会会长郭丕甲与副会长汤丕治,既是办学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办学经费的主要资助人。是年春,学校首届招收学童10名,课堂设在石岛天后宫东院火神庙内,与石岛商会办公地同处一地。明德小学为石岛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郭丕甲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明德小学办学20余年,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栋梁之材,如“两弹一星”专家郭永怀、中共荣成县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丛烈光、著名语言学家汤炳正等。

1906年,郭丕甲又和荣成著名开明人士张俊采、刘培源、陈搢臣、刘建中等,在崖头青山创办公立(乡立)宾兴高等小学堂。后改县立第二高等小学。

此后,为开通民智、培育人才,郭丕甲又先后在郭家村设立了慎余小学,于斥山建立了日余半日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由他个人捐助,从不累及他人。

郭丕甲把家族商业的财富基本都用于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而对于本家族的生活设施却没有大的投入和改善。其在郭家村的祖屋只有20余间,今为其后人所居。从其孙子郭堂功居住的房子看外表与村中其他民居毫无二致,一点儿看不出这曾是石岛商会会长、郭家村“首富”的住处。

郭丕甲商海打拼,终成商界骄子。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胸有家国情怀,富有责任和担当。在兴学育才方面,他铁肩担道义,先后创办了4所学校,为荣成的教育事业可谓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长期劳累奔波而积劳成疾,清宣统二年(1910),郭丕甲抱憾而逝,年仅34岁,令人叹息。

(梁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