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威海

振奋精神创佳绩 奋勇争先谱新篇——2021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盘点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2-01-01 13:48
点击次数:

振奋精神创佳绩 奋勇争先谱新篇

——2021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盘点

栉风沐雨奋进路,砥砺前行铸辉煌。值此2022年元旦来临之际,市发展改革委向全市人民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第二个一百年的启航之年。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聚焦“五化”工作任务,振奋精神、奋发有为,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气神狠抓工作落实,全力冲击新目标、培育新优势、实现新突破,为全市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贡献了发改力量。在全市“学典型、促发展”成效总结评议暨深化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部署会议评价中位居经济管理与服务部门第一名。

聚焦发展大局,强化战略谋划,全力当好参谋助手。紧紧围绕重大发展战略搞调研、提建议、编规划、抓协调,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谋划全市长远发展,超前谋划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开展指标体系、实现路径研究,印发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现代物流、能源发展、服务业等8个专项规划,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实施机制,推动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谋划储备涉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事项、工程等240项,牵头起草《中共威海市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实施威海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谋划打造高区-牟平高技术产业联动区、乳山-海阳新能源产业联动区。着力抓好经济监测分析,根据2021年度省、市考核办法,制定“9+15”经济指标体系,每月对落后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反馈至区市、部门,将问题短板“一杆子捅到底”,全力推动各项指标争先进位。积极推进优化涉企服务,推动省四批“政策包”落地见效,做好省“四进”攻坚工作对接协调,切实为企业、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探索建立五个“一对一”闭环服务机制,助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70多个。

聚焦动能转换,加快结构调整,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全力提高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动能接续转换,制定印发“五年取得突破”、落实“三个坚决”、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等方案意见。争取2个集体、2名个人被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先进评选表彰,2个集群获评省“雁阵形”集群,3家企业入库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6个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冲击新目标企业实现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省蓝色人才专项项目达到3个,2家企业入选省海洋产业龙头企业,居全省前列。我市综合施策狠抓“双百”企业、助推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做法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督查通报表扬。荣列国务院激励名单,争取高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荣获国务院表彰激励。此次全国共有13家,高区双创示范基地是山东省唯一获得激励的基地。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争取威高集团“医用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列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序列名单。争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腾森橡胶轮胎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是国家对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投入的最高认可。加快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2个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获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提升服务业现代化,3个单位获评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综保区获评2021年度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捷讯通信、润通橡胶获评2021年度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新增1名省级服务业专业人才,总体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在全省首创企业和专家“一对一”精准对接模式,在北京成功举办先进技术企业进京推介活动,达成30余条(项)市场线索和初步合作意向,具体做法被全省推广。聚力扩内需稳外贸,积极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累计组织300余家(次)企业参加国际丝绸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推动41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设立企业(机构)61处。

聚焦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牢牢抓住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强化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行“项目专管员”制度,推进全市项目一张网管理、一个平台统筹,实现投资项目全周期信息化管理,争取我市省重大项目由24个调增为27个,截至目前,21个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323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预计全年完成投资830亿元,投资完成率148%。强化项目资金保障,专项债获批额度及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额度实现双突破,争取专项债券发行额度68.04亿元,获批企业债券3支、28.4亿元;争取各级无偿资金超过10亿元,是2020年争取资金2.5倍多,获评2020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综合评价全省第一名。争取8.7亿美元外国债券,6.75亿人民币外国商业贷款。荣获全省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排查工作先进单位,推动2家基金单位获得全省绩效评价前10名,数量全省最多。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效推进莱荣高铁建设,在全线率先完成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用地取得自然资源部批复,施工进度始终全线领先,威海市专班指挥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攻坚克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用地预审手续通过部省两级批复,制约项目立项最大瓶颈问题彻底解决。青荣城际铁路收尾工作扎实推进,在青烟威三市率先完成二次用地组卷报批工作,争取征迁资金足额到位,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机场迁建工作稳步推进,军地协议签订取得实质进展。着力推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云洲无人船艇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地三维智能弯板制造项目,当年完成实物工作量3100万元。成功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鲁陕藏大通道”和“东部沿海大通道”纵横双向大通道承载城市,对我市构建双循环中黄金通道和集散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在谈项目16个、总投资21.5亿元,项目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聚焦瓶颈制约,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力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环翠区入选综合评价先进县,文登区入选新旧动能专项评价先进县,省发改委牵头两项评价奖励全部囊括,获奖县比例位居全省第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持续推进信用“五进”工程,探索推进“信用+N”模式,获批省级企业信用管理试点,荣获“信用威海”城市品牌;扩大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发放信用贷款437亿元,信易贷规模全省第一,并在全国信易贷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信用监管领域达到53个;大力推广应用“海贝分”,《创新应用“海贝分,实施“信易+”惠民工程》等3个案例入选山东省“信易+”信用惠民便企应用优秀案例;《威海智慧信用大数据应用》获得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佳”奖;新华信用《山东智库报告》刊发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做法被省委副书记杨东奇批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对照《政府部门(单位)法制建设标准指引》,建立了《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任务清单》,自觉提升全面履行职能、落实依法决策、规范文明执法、深入学法普法的能力和水平,获评市政府部门(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典型。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创新出台招标投标“三项制度、四张清单”,在全省率先建立交易与监管“全口径”制度体系,实现招标投标监管一体化、智慧化、信用化,交易环节由24个优化为16个,整体办理时限压缩10个工作日,办事效率提升20%左右,企业满意度达到98%,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网站转发。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加强涉企收费清理规范,争取1708处5G蓄能基站获批低谷优惠电价,启动非居民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及降低工商业(两部制)电价机制,预计可减轻企业用气、用电负担近9300万元;争取有利于我市的胶东调水价格政策,年可减轻我市水费负担3300多万元。

聚焦民生福祉,强化服务供给,全力提高生活品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作为经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科学精准做好“两高”项目管控,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行动方案编制,促成市政府与国电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荣成入选省生物质能源推广应用重点县、乳山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纳入省级规划范畴,能耗“双控”考核位居全省第三,率先完成3个国家级、4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验收。切实做好能源保供,建立电力能源保供协调机制,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储备及有序用电情况严格日调度、日报告,强化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派专人驻企协调煤炭储备难题,扎实开展有序用电大走访,累计走访企业5093家,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制定我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供给。促进全市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落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加快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争创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组织开展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认定,确定我市第二批次申报示范县(区、市)文登区、示范乡(镇、街)环翠区张村镇,荣成市夏庄镇、宁津街道,临港区蔄山镇和乳山市海阳所镇等5个乡(镇、街)及58个村。守住管好“威海粮仓”,落实市县地方储备粮13万吨,争取省级储备粮12万吨布局威海,实施地方储备粮动态监管体系建设,开展粮食质检机构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区域性成品粮油配送中心、“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建设,完成2个军粮供应工程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对口帮扶,实施云阳县凤鸣镇桑黄菌菌种研究及示范项目等32个帮扶项目,完成消费协作2491.3万元,引导总投资7亿元的恒顺公司调味品智能化生产项目落地云阳,市发改委荣获“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回顾2021,在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攻坚中,我们奋力拼搏、只争朝夕,结出的硕果更有质感、更有分量。展望2022,我们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聚焦“十个争先”重点工作部署,始终保持奋勇争先,时刻焕发实干精神,以更加精准、更富成效的举措,奋力书写威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崭新答卷,用发改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企业的发展指数,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威海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