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没有臭味了,蚊蝇也明显减少,村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15年以来,经开区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从建设到管护,常抓不懈,啃下“农村厕改”这块“硬骨头”,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如今,冲水马桶已经成为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标配”,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厕所卫生问题。
2019年5月,经开区建设局根据《威海市农村改厕技术规则及图集》、《山东农村一体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经开区《农村无害化厕所常见问题整改标准》。2020年3月,泊于镇结合前期改厕经验绘制了《泊于镇改厕技术指导手册》,图文并茂,指导各村居规范施工。
“在改造前期,组织村居改厕员到改厕示范村现场学习取经,通过现场教学,进一步明确施工标准,同时取长补短,因地制宜优化施工方案。”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在各镇组织施工、监理、村居逐户验收的基础上,区建设局针对以往年度改厕验收资料部分遗失的问题,采取对全部户厕重新进行现场核查的方式,建立一户一档登记表,每户改厕留存不少于三张照片,分别是入户门、化粪池、座便及冲水设备等,确保改厕台账真实,档案完整。
“每村设置一名厕管员,负责收集所在村居的改厕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至管护服务公司。”该负责人介绍说,改厕问题分为不能用、不好用、不会用、不愿用等类型,根据问题类型分类处置。
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经技区管发〔2019〕45号)的指导下,2019年以来,崮山镇、泊于镇加快实施农村厕所规范升级工程,两镇300 户以上村庄全部配套建设公厕,建立改厕管护队伍2支,无害化粪污集中处理站2座,配备抽粪车量9辆,实现了改厕管护服务全覆盖,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已稳定运行。
崮山镇、泊于镇于2020年分别建立了无害化粪污集中处理站。崮山镇以邵家庄摩天岭无花果产业示范园为依托,通过生物发酵池,对粪污进行集中贮存、二次发酵,做到就地就近消纳。泊于镇充分利用海西头废弃沼气池,集中收集改厕粪污。通过生物技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