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专栏(归档) > 防疫工作

拉网式排查,做防风险、保安全的基层“盾牌”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1-08-17 14:18
点击次数:

如果病毒是“罪犯”,那么基层民警就是一线“办案”人员。他们24小时坚守岗位,夜以继日进行疫情防控摸排工作,下沉社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防风险、保安全的基层“盾牌”。

开展拉网式大排查 把隐患发现在早、消除在小

“同志,您好,最近有没有离开威海、有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区域?”8月16日一早,环翠区鲸园街道戚谷疃社区民警李化平敲开了一户居民的家门。身处公安机关疫情防控一线,李化平最近忙着和同事通过电话排查和入户摸排的方式,逐门逐户了解辖区内流动人员动态,对居民身体和生活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并宣传最新的防控措施。

入户排查前,李化平很是“讲究”,不管爬多高的楼,他一直戴严口罩,入户前用酒精给手消毒,每次都是站在门口一边询问一边记录。“我们每天接触的人杂,为了不给住户造成‘二次污染’,自己切不可大意,必须做好防护。”李化平说。

摸排调查的同时,社区民警还会发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告知书、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等宣传资料,并进行实有人口登记,掌握最新情况。疫情发生以来,千千万万和李化平一样的社区民警下沉一线,与疾控部门、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在社区,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不留死角地开展排查工作,把隐患发现在早、消除在小。

“代买的蔬菜水果放门口了,等会儿出来拿。”平日里,为缓解隔离人员的不安情绪,李化平会配合戚谷疃社区工作人员为居家健康监测人员送去生活用品,清运生活垃圾,保障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我们既是民警,也是社区的一分子。”李化平觉得,隔离的只是病毒,不是关爱,为居家隔离的居民提供服务,其他居民的感染风险也会大大减少。

从部队转业后,李化平从警已有15年,现在57岁的他每天和年轻民警一样,走街串巷,忍着腰间盘突出的疼痛,坚持摸排走访。

排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懈怠,往往一个电话,社区民警就要立即联系到重点人员,摸清其接触史、活动轨迹等,拿到“一手资料”。电话排查时,有的居民把李化平误当成诈骗人员,李化平始终态度温和,“这是好事,说明老百姓反诈意识高。”他耐心继续询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详细摸排人员信息。

煲起“电话粥” 只为多消除一分风险

夜深人静,多数人已沉入梦乡,一栋大楼却依然灯火通明。推开每个办公室的门,都能看到繁忙的工作景象。8月3日至8月10日,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城里派出所民警加班加点,全力开展电话排查工作。

吕朝鹏是城里派出所辅警,自2020年初以来,一直参加城里派出所辖区的电话排查工作。“这次排查工作量大,时间紧,难度非常高。”吕朝鹏说,“我们所里除了保留必要的值班、出警人员,其余所有人都投入到电话排查工作中。”

即便如此,排查工作依然非常紧张。吕朝鹏和同事每天从上午7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顾不上喝水,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电话排查后,要及时整理信息、录入系统。一周里,大家在电话排查岗位连轴转,平均每天只睡三四小时。

电话排查工作需要询问排查对象的身份信息、出行轨迹、疫苗接种信息等,并将其录入系统。碰到对方不配合排查时,需要发短信解释排查工作的意义,并说服对方回电。吕朝鹏说,希望市民们在接到排查电话时能配合工作,减轻排查工作的压力。

在电话排查工作中,吕朝鹏和同事们全力以赴,克服一切困难,派出所座机不够,就用自己的手机打电话;一位同事的手机号码由于一天打出电话过多,被误识为诈骗号码而封号,找电信局说明情况后才解封;时间紧迫,就工作到半夜,在派出所简单地休息;一些有过中高风险地区出行轨迹的重点排查对象联系不上时,民警会“主动出击”,上门排查。

“每打一个电话,风险就少一分。”吕朝鹏说,“为了群众的安全健康,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