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651U/2021-01651 发布单位: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21-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时间: 09:18
点击次数:

2020年,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年要求,抓住精品文旅这条主线,突出十大板块文旅新业态,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旅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党建引领,抓好意识形态建设和疫情防控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活动。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处级领导干部上党课7次,理论中心组学习14次。按照一岗双责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责任制、法制政府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完善监督执纪制度,今年共开展谈话提醒20人次,开展诫勉谈话6人次。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组织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2次,研判会4,严格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讲座、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审核把关。认真做好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把落实整改与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政令畅通、雷厉风行、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工作作风。

(二)强化队伍素质,建设精致模范机关。落实巡查整改工作要求,年内提拔、重用、调整一批优秀科级干部,进一步优化局机关干部队伍结构,确保工作高效推进。组织开展了干部素质能力突破提升行动,通过开设文旅干部学习大讲堂举办文创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举办《新引力文旅》沙龙角等活动,采取系统内部研讨交流、外请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能力素质培养,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干部队伍。此外,还联合巅峰智业推出共筑文旅,抗击疫情在线培训活动,为全市300多家文旅企业、5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进一步提升文旅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为我市发展精品文旅助推精致城市建设提供新引擎、新动力、新优势。我局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三)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时间成立了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十大工作专班,建立了高效有力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印发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文化经营场所等四类场所防控指南》,组织党员先锋队赴有关区市和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2000人次出动执法人员4839人次,检查文化市场和旅游经营单位11789家次,确保文旅行业阵地疫情防控不留死角、不出一事。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全市117家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2702万元。开辟以艺战疫第二战线,推出抗疫主题文艺作品1000余件,其中200余件作品在学习强国平台、文旅山东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推广。充分发挥全市4100余个应急广播村村响的作用,宣传疫情防控常识,覆盖人口达68.7万人,打通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二、创新示范带动,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创新突破,高质量通过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验收。今年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之年,也是丰收之年。1025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地验收会议上进行了汇报;1127日,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为示范区创建验收答辩。通过示范区创建推动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可量化指标中,做到了六个全省第一:人均文化事业费第一、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第一、文化站设施平均面积第一、城市书房数量第一、山东省第一个牵头制定公共文化类省级地方标准城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连续年第一。同时做到了三个全国首创:文化公益创投、文化时间银行、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等项目在全国首创,梳理示范区创建亮点51个。

(二)走在前列,实施一系列文化创新项目。一是打造全省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威海市是全省唯一的公共文化领域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城市。牵头制定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服务规范》《公共博物馆服务规范》《公共美术馆服务规范》四项山东省地方标准,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威海市城市书房建设规范》《威海市城市书房服务规范》市级地方标准。以两办名义出台了《威海市关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致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推出《关于加强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余个理论转化成果。二是打造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建设了威海公共文旅云平台、中央网络课堂、文化系统总分馆业务、数读威海等数字化系统,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城市文化品质。三是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公益创投试点。与威海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威海市关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试点的实施意见》,精准对接乡村群众文化需求,评选出23家社会组织的25个公益文化项目,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培育、自我服务。《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及文化和旅游部地方交流专刊、市政府《决策参考》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融合发展,共享文旅惠民发展成果。一是完善文化旅游设施功能。刘公岛5A级景区依托厚重红色文化底蕴,走出一条爱国主义、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共生之路,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成功入选文旅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那香海等景区设置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分馆,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中央网络课堂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荣成市文化馆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功能融合试点单位,非遗+旅游荣成经验在文旅部全国培训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今年新建城市书房5处,举办群星大讲堂”“艺术讲坛等公益讲座1500场,开展尼山书院公益活动1500次,完成送戏下乡1.3余场,寻梦威海主题演出进基层活动为我市100个省级贫困村送去演出。建设完成300个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村级服务点,将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延伸到基层。威海市13家单位和3名个人在全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活动中获得表彰,2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三是打造融合发展品牌。市图书馆打造了中国最美绘本创作和创意研发基地,举办了2020中国绘本展(威海展),馆藏展出绘本12万余册,进一步擦亮书香威海·全民阅读品牌。连续11年举办了“ ‘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广场文化活动先后举办包括半月湾国际沙滩音乐节、威海·青岛啤酒海鲜美食嘉年华在内的2020年中国(威海)国际海鲜美食节活动,提升文化旅游消费水平品牌节庆综合效应逐渐呈现。

三、统筹资源优势,引爆全域精品旅游

)壮大优质资源主体。荣成市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环翠区获评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好运角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前已提报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30个村庄按3A级景区核心标准打造,新评3A级旅游景区6家,全市A级景区数量达到50家,A级景区数量创历史新高。烟墩角村等4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里口山风景区通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开展无废景区创建,评定无废景区16家。

打造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以创意、建设、运营、宣传为引领,完成了《威海市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创意策划》编制工作。依托东部环海路和西部环山路,打造全长1001公里的自驾旅游公路,将全市90%以上的全域、全时、全龄、全要素的核心旅游度假资源串珠成链,并链成片。10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专题研究推进这条旅游公路建设,与会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要用体系和标准加快旅游资源整合、聚合、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把自驾游培育成威海城市新名片、山东文旅发展的新样板,把自驾路打造成威海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起点,打造成助力胶东经济一体化双循环发展的新引擎。117日,全省冬游齐鲁和自驾游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全国20强自驾车俱乐部总部基地落户威海。

、突出创意策划,叫响全域旅游金字招牌

)创意策划独具威海IP春夏秋冬品牌营销体系。积极实施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战略,迎合大众旅游市场的消费新需求和新特点,推出春暖花开 初见威海” “蓝色热恋·激情威海” “金秋重逢 相知威海“37.5°表白圣地 情暖威海四季品牌产品,获得了业界和市场的广泛认可。“37.5°表白圣地 情暖威海获中国文旅风尚榜优秀文旅营销案例,并以第一名获全省最佳创意优秀案例;蓝色热恋 激情威海夏游品牌产品入选2020“好客山东游品荟营销典型案例,被纳入全省文旅营销案例教学,经验在全省推广。

)创意策划现象级营销推广新渠道。联合国家外宣平台打造了《中国推介 精致威海》栏目,副市长录制了中、英、俄三语种7分钟短视频—“好客中国 精致威海,通过该栏目面向海内外推广,曝光量达到8000万,带动威海逐步成为网红城市。在央视《朝闻天下》推出全年双月双日威海10秒宣传片。在北京地铁天安门站开设辉煌的中国·威海市文化旅游大道文旅产品,擦亮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新名片。积极融入胶东经济一体化战略布局,联合签署《胶东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将威海千公里山海自驾游产品线路纳入山海深呼吸·胶东健康游七日游主题产品中,进一步扩大我市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创意策划“千里自驾游威海”营销品牌。先后开展了“好客山东·精致威海——千里海岸自驾旅游季”活动,威海寻鲜游、威海千里海岸房车露营游、威海首届千里海岸重机摩旅节等系列主题活动,收获良好的市场反馈。与驴妈妈等OTA平台合作,推出涵盖住宿、餐饮、交通的自驾游威海攻略,发布热门打卡点和自驾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自驾游威海。“十一”黄金周期间,威海自驾游占比达到80%以上,成为全国假日旅游市场的“现象级”事件,引发央视和各主流媒体的重点关注。央视《东方时空》旅游消费观察以“自驾游”关键词,把威海作为唯一典型案例进行重点报道。

、强化产业支撑,增强文旅产业发展动力

(一)推动文旅项目落地见效。围绕一条主线、十大板块,全年重点督导了228个在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79.02亿元。威海国际游艇产业发展研究院已完成注册,着重推进产业链招商。推动传统景区加快提升步伐,华夏城景区综合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打造的全市首个5D高空玻璃栈道、全新龙山花谷、寿山桃园等项目已投入使用;那香海景区投资180亿元的景区转型提升项目已开工建设。威海市联桥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

(二)助力文旅招商破题攻坚。编印《威海市文旅产业招商手册》,策划包装42个招商项目,全面展示威海文旅资源。走出去对接,分别赴西安、咸阳、宝鸡、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开展招商活动。引进来推介,全年接待实地考察投资商12批次。利用第四届文旅产业年会契机,组织华侨城康佳实业有限公司、陕西国开旅游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山东港口游轮文旅集团等大型企业现场签约5个项目。

)免费文旅大餐提振消费热度。举办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启动仪式,在全省第一家重磅推出冬季A级景区(温泉景区除外)面向国内外游客门票全免的惠民新举措,引起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有效拉动淡季旅游市场。开展第四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先后举办了6个特惠主题活动,发放消费券262.56万元,直接带动消费1300万元。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文旅产业年会暨2019中国文旅风尚榜颁奖盛典,共计20余万人在线同步观看收听。开展了城市礼物(威海)文创商品设计大赛,收到来自6个国家、77个城市的1644件(547组)设计作品,迎来我市文创全产业链发展小高峰。

、深挖城市内涵,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和保护

(一)策划活动全民参与。在线推出了六维看威海·文旅Top10评选活动,评选推出威海十大名山、名岛、名湾、浴场、名村和名树,累计曝光1197.7万人次;开展了威字号餐饮名店、名菜、名点,餐饮特色店、特色菜、特色小吃三名三特征集评选,最终39家商家、101道美食荣获三名三特称号,制作50个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展示。举办寻找精致威海·最美打卡地活动征集102个乡村旅游打卡点,设计形成了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美丽乡村游打造成我市全域旅游重要板块。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收集了六好旅游资源1071处。摸底全市民宿194家、单体371户,完成《威海市民宿产业培育路径研究》调研报告。此外今年还编印了《威海攻略》《威海特色民宿》等一批专业书籍,记录了城市发展历史。

(二)艺术创作百花齐放。舞台剧《李龙王》完成首演,红色音乐剧《彭润芝》完成试演。环翠区融媒体中心摄制的《壮志如磐 共盼春来》、昆嵛影视摄制的《人性的灵光》获山东省抗击疫情主题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大型油画项目《红色赞歌-新时代的石油人》入选中国文联2020年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威海市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 ,共评选出一等奖4件、二等奖16件、三等奖20件。2020 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 100 打卡活动中,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全国市级第七、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全国县级市第四的好成绩分别荣获我爱阅读100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十强荣誉称号被中宣布邀请参加2020 新时代乡村阅读盛典活动。

(三)历史资源传承保护。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市9个市级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创历史之最。荣成市百千万英才计划成功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精品展示馆开馆。二是启动了特色博物展馆征集工作。编制了《威海市特色博物展馆名录》,共汇总梳理了各类展馆404处,2020年在建特色博物展馆107处,其中,20处重点打造的特色博物展馆已全部建成对外开放;统筹推进的87处特色展馆目前有31处建成开放,其余56处在推进建设中。一战华工纪念馆对外开放并成为网红打卡地,仅国庆节期间就吸引游客参观1.5万人次。三是开展了系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完成了荣成郭永怀故居等3处修缮保护工程,并建馆对外开放。圆满完成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发掘文物1700余件为甲午海战史、近代海军史和舰船史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威海市博物馆举办的穿过硝烟的记忆——红色胶东革命文献展获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秀奖。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列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