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高区

【这就是山东·威海】田间地头变“课堂” 做好乡村振兴带头人

文章来源:高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1-05-08 14:34
点击次数:

五月的苹果园,一串串白色的苹果花缀满枝头,微风吹过,花儿在绿叶间若隐若现,灵动而淡雅。眼下,位于初村镇的五十一号农场里一派繁忙景象。正值苹果园花后管理和新梢旺长关键时期,果园里,施肥、拉枝、疏花,工人们要干的事情很多。



黄松是五十一号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创建五十一号农场。6年来,他在积极发展壮大自身产业的同时,通过培训职业农民、为周边农村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等方式,助推村民致富、乡村振兴。

此时,果园里的农活已经让黄松忙到无暇分身,但在他看来,此时也是培训农民果树管理技术的大好机会。苹果花密布、枝叶繁茂,偌大的苹果园里处处都是“知识点”,附近几个村的农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天然的“大课堂”,集中学习很多实操技术。因此,尽管忙,黄松和技术员组织的果树管理技术培训课还是按时在地头开讲了。



“看,现在一枝的苹果花普遍偏密,要长出好苹果来,就要大胆疏花,千万不要舍不得。小枝只能留一个苹果,这个位置不错,留下来,其余的花全掐掉。”技术员于松华一边在苹果枝上示范疏花要领,一边讲解,周围围满了前来学习技术的农民。这些来自周围几个村的农民,大多都在五十一号农场打工,既能拿到工资,又能学习到专业技术,应用到自家的果园中,实现创收,这样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难得。而技术员于松华,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慢慢成长起来的。

“原先,我们这些果农家里弄上几亩果园,但技术水平很低,就是靠天吃饭。在这儿就不一样了,黄总经常请外面的农业专家来教我们专业技术,这两年学到很多东西,技能有了很大提升,平均下来,一个月能有个四五千元的收入。”于松华说。

近年来,五十一号农场先后培养了286名职业农民,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目前,农场有长期工120多人,短期工最多时达七八百人,累计支付农民工资上千万。随着农场果树逐渐进入丰果期,预计用工量将逐年递增10%-30%。

“不但自己要致富,更要想到老百姓,让大伙都能致富。看到老百姓学了技术,增加了收入,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黄松说。



黄松一直与多所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累计举办技术培训班21期,实地指导几十次,免费指导农民4000多人次,提升农民的“自我造血”能力。前些日子,连续下了几场春雨,对果树授粉产生了影响,怕坐果率降低,4月25日,初村镇远庄村村民苑圣永赶紧给黄松打了个电话,请求技术指导。接到电话当天上午,黄松便带上技术员,赶去苑圣永家的果园查看情况。“技术员是随叫随到,听说我们有困难他们就过来了,为我们提供免费指导,给我们果农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们平日里去五十一号农场打个工,再加上弄个果园,一年有个四五万的收入,收入翻了几番。”苑圣永开心地说。

经过6年的建设发展,五十一号农场已逐步打造成威海市响当当的田园综合体。几年来,黄松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先后流转周边村庄土地3000多亩,通过为周围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发展乡村旅游等多种方式,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村民收入210万元,加快周围村庄经济振兴步伐。

如今,黄松打造的“黄胖子”品牌苹果线下进入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线上开启了天猫、有赞、抖音等渠道,销售业绩年年攀升, 2021年销售额预计可达5000万元以上。

2021年,黄松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于他而言,这份荣誉,是他乡村振兴路上的“加油站”。“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地方特色的苹果品牌,通过我们的培训,更多获得技术的农户们将来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让苹果产销形成规模,统一打出我们的特色品牌,走出去,让我们的苹果香飘全国乃至全世界!”黄松说。(李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