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58X0/2021-02091 发布单位: 发展改革委
内容分类: 文字解读 成文日期: 2021-05-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来源: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时间: 09:15
点击次数: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并由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威政发〔20211号现就《规划纲要》解读如下:

一、《规划纲要》起草过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谋划和推进“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对于我市妥善应对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有效化解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加快“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争当排头兵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市委书记张海波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闫剑波全程指导规划编制。2019年5月正式启动“十四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2020年9月形成《规划纲要》初稿,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形成《规划纲要》草案。2021年1月,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并经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

《规划纲要》的起草,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要求,与国家、省“十四五”规划有机衔接,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突出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趋势和要求,统筹安排“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思路、重点任务和举措。

《规划纲要》从前期研究、框架形成,到草案起草、调整修改,都注重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努力扩大公众参与面。开展了“建言‘十四五’,共绘新蓝图——我为威海‘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多次召开各领域专家研讨会,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意见建议。《规划纲要》认真吸收了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开门编规划的要求,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成果。

二、《规划纲要》的基本框架

《规划纲要》分三个部分,共十五章。

第一部分属于总论,集中在第一章阐述,基于“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提出展望到二〇三五年的目标定位,并据此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围绕努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初步确定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第二部分属于分论,包括第二章至第十四章,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任务,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海洋强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精致城市、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安全发展、深化改革等十三个方面展开,勾勒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

第三部分属于保障措施,集中在第十五章阐述,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评估等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结合分析“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充分考虑我市的发展基础和条件,确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

根据党中央部署,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彰显东部城市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政治担当,把精致、幸福、现代化作为统领各方面建设的核心要求,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提出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争当排头兵,重点在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等五个特色优势领域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

锚定〇三五年发展目标,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到2025年,新经济新动能逐渐成为全市发展的主导力量,基本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综合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发展质量更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建成全国区域性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发展后劲更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在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基本建成省内领先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人文气质更佳,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相得益彰、融合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更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普及,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治理效能更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日趋现代化,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富足,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在具体指标方面,充分对接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省“十四五”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优势条件,确定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围绕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对“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进行阐述和部署。这五个方面,与新发展理念一一对应,都是威海基础比较好、优势比较明显的领域,也是“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推进产业现代化。《规划纲要》围绕提升我市产业安全性和自主性,加快构筑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用三章的篇幅对深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海洋强市战略进行系统阐述,安排重点措施和目标任务。

《规划纲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方向,以企业为主体,更加精准高效集聚创新要素、人才资源,构建“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一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与驻威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持续拓展“1+4+N”创新平台体系,加强重大源头创新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高层次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三是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施“人才兴威”攻坚突破行动,着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大力培育多层次实用型人才,打造一流企业家队伍,优化人才环境和服务体系。四是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政府科技服务供给,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规划纲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面安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任务,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一是发展壮大七大产业集群。强化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构建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二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数字产业发展,实施数据聚能行动,打造“数字城市·云上威海”。四是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建立“三链”协同机制,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立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区,持续优化涉企服务

《规划纲要》突出我市的海洋特色,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全面安排建设海洋强市的目标任务,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一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构建服务海洋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引进培养涉海高端人才,建设海洋人才战略高地,全面激活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集中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突破发展海洋新兴产业,鼓励支持海洋服务业,加快促进海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三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发挥东北亚港口群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东北亚海上航运中转枢纽、日韩近洋干线港和内贸中转基地港。四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海洋综合治理,促进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推进城市国际化。《规划纲要》围绕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用两章的篇幅安排部署高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的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对拓展市场、提振消费、扩大投资作出系统安排。一是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全面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二是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货物与服务、贸易与投资协调发展,推动内外贸有效贯通。三是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打造面向日韩的国际特色消费城市。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以要素供给为保障,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规划纲要》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创新国际经济合作体制机制,畅通国际贸易通道,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打造一批高水平开放载体,努力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二是全面深化对日韩经贸合作。探索创新对日韩合作机制,建设中日韩合作重要支点城市,打造对韩贸易的“桥头堡”和东北亚联通全球最便捷的通道。三是优化全方位开放战略布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深化与欧洲、北美合作,打造对英交流合作典范城市,培育更多本土跨国企业。四是建设高品质国际化城市。加快推动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推进城市功能国际化、经济国际化、人文国际化,全面提高威海国际知名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以打造全域精致城市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市域一体的理念,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两大行动,用三章的篇幅安排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围绕打造精致城市典范,提出强化全域一体统筹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运行效能,构建生态化组合型都市区。一是优化城市总体布局。全面提升中心城首位度,加速东拓、西展、南延,打造中部制造业和北部沿海高新产业隆起带,推进荣成、乳山市建设更具实力、更有魅力中小城市,建设一批高品质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塑造区域发展新版图。二是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高城市交通市政配套能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三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全面化解制约城市建设瓶颈问题,更加注重治理“城市病”,优化城市管理服务,提高城市安全韧性,利用网格化管理、智慧化建设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划纲要》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一是发展高质高效特色农业。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鼓励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国内知名的以安全、优质为特色的品质农业基地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村庄差异化发展,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三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三农”领域制度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生产要素城乡双向流动,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强村富民的长效机制。四是建设善治和谐的文明乡村。全面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推进以党建引领实现村庄善治、以村庄善治催生乡风文明的发展格局。

《规划纲要》围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构建功能完善、立体衔接、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作出全面安排。一是构建内畅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按照市域一体、国内通达、联通海外的要求,推进莱荣高铁、威海机场迁建、桃威铁路电气化、威海港进港线改造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二是全力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广蓄水、引客水、淡海水、用中水、治污水、节约水”的思路,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水务基础设施,提升城乡水利防洪减灾能力,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解决干旱水患矛盾。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抓好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等重大能源设施建设,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四是超前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紧抓国家加快新基建建设机遇,推进5G基站建设和组网服务,探索第六代移动通信、量子通信等新型网络建设。

(四)推进发展绿色化。《规划纲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城市的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安排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无废城市”建设,规范和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理念,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生产生活绿色化社会行动体系,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精准科学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继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公路运输等污染,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三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牢固树立“山海岛泉河”生命共同体理念,严格生态系统保护,强化生态系统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海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四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深入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区创建,鼓励资源综合开发回收再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推进治理现代化。《规划纲要》全面把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围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用四章的篇幅安排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打造平安威海法治威海、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坚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安排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一是巩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化“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成果,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二是推进文化高质量共享发展。优化城乡文化设施布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三是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延续精致城市历史文脉,划定文化遗产保护红线,推进千里海疆文化、甲午民族精神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等挖掘阐发,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积极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规划建设文创产业园区。

《规划纲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逐步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一是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二是着力发展优质现代教育。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促进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三是深入推进健康威海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评估咨询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国际化、高端化中医养生保健基地,打造医养结合示范市。四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五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建立全民、公平、多元、均等、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关爱服务重点群体。保障妇女儿童、未成年人、残疾人和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规划纲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门拿出一章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点任务,打造平安威海法治威海。一是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生物、食品药品、森林、海上、信息网络等风险防控,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二是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六治融合、一网联动”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三是推进法治威海建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四是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综合应急保障能力。

《规划纲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短板弱项,系统安排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以“改革关键一招”促发展促突破。一是健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畅通各类要素流通渠道,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实施民营企业精准帮扶工程,提高财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塑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四是建设全国领先的信用示范城市。推进信用信息应用交互系统建设,深入开展信用“五进”工程,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