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九点,在市公安局会议室内,来自重庆的冉毅与丈夫等待着与儿子钟智(化名)相认。在33年前,3个月大的钟智被家中保姆拐走,12日在我市公安局的帮助下终获团圆。
终于见到了孩子,三人相拥而泣,没有兴奋与喜悦,而是把积攒半生的痛苦一次性释放,冉毅因太过激动而晕倒,父亲则与儿子相顾无言。
幸福与痛苦交织下,一家人长达33年的千里相隔至此结束,这也是今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以来,我市第一例认亲成功的家庭。
失孤33年,他们从未放弃追寻
1988年1月15日,冉毅照常上班,把三个月大的小钟智交给保姆后就离开了,她怎么也想不到,这样匆匆一别,再见竟时隔33年。
“我只离开了40分钟,人贩子(保姆)把我儿子拐跑了。”提起那一刻,冉毅控制不住地抽泣,儿子丢失后她一边报警,一面发动亲戚朋友把重庆市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一丝痕迹。
没了孩子,痛苦暗涌在家里每一个角落,冉毅一直生病,丈夫总是沉默,唯一能燃起点生气的,就是收到钟智的线索。武汉、北京、西安……每次满怀希望地奔去,每次都含恨而归。多年前,四川省公安厅从河南接回13个被拐儿童,她固执地认为里面一定有自己的儿子,连夜跑过去认亲,但结局依旧是悲伤的。
反反复复失望,他们内心的坚持从不动摇。冉毅的小儿子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舞蹈演员,她就和小儿子一同参加综艺节目,在电视上寻亲。“钟智丢的时候才三个月,如果你们看到跟小儿子长得很像的年轻人,请一定要联系我。”《非常六加一》《星光大道》《向幸福出发》《奇舞飞扬》等节目她都参加了,当着全国观众的面一遍遍重复钟智的故事,一遍遍乞求有缘人提供线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33年后的重逢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在他们一家不离不弃的守望,必然在公安民警孜孜不倦地追寻,在认亲会上,一家人向威海公安机关送上锦旗,并表达了深切的谢意,冉毅哽咽着说,“谢谢党,谢谢习近平总书记,谢谢公安局,我的心情很难用语言表达,只能说谢谢!”
警方助力,他们今朝“团圆”
活了33年,钟智并不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孩子,直到他来威海务工,遇到了一群尽职尽责的警察,身世之谜才被揭开。
今年公安部“团圆”行动正式部署,我市公安部门随即成立了“团圆”行动领导小组,助力“失孤”家庭团圆。
“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所以我们就想从孩子入手,反向寻找父母。”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负责人介绍,我市“反其道而行之”,安排全市公安干警下沉到社区、村、工厂内,对疑似失踪被拐人员全部采集信息,同时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农村农贸市场、渔港码头等开展集中宣传,印发宣传单3万余份,动员在为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免费采集。
4月29日,刑侦支队DNA技术员张勇接收到一则信息,钟智与重庆市渝中区分局录入的丢失儿童父母双亲的DNA疑似高度重合。
威海警方高度重视,兵分三路“冲刺”助团圆,一路联系钟智,一路通知冉毅夫妇,还有一路对接重庆渝中区警方,要求他们协助重新采集双亲血样。重庆警方火速行动,5月1日就将血样送到市公安局开展比对工作,比对确定钟智就是当年丢失的儿童。
在双方公安部门火热行动的同时,钟智是迷茫的,他甚至还把公安当成了骗子,经公安民警一再解释、劝慰后,他心态复杂地接受了这个事实。钟智一路走来十分坎坷,当年的保姆将他拐走后,以养母的身份带他到南阳市杏花村生活,五六岁养母又带他改嫁,八九年以前养父母相继去世,他只身一人来威海当了保安。对养母,他的内心五味杂陈,养母的自私改变了他的人生,但也给了他无私的爱,人心没有非黑即白的答案,他不知道该不该恨,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他说会好好孝顺亲生父母,和家人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目前,钟智已经决定与父母回重庆生活,市公安局也已收到群众举报线索35条,将会按照群众举报线索逐一核查落实。天地仁慈,生生不息,愿每一个破碎的家庭终会团圆。(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