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经区

经技区劳动仲裁“四活”促和谐

文章来源: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1-03-12 09:24
点击次数:

经技区科技创新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坚守公平正义底线,活用仲裁外联、协商、审理、以案说法等手段,切实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充分发挥仲裁非讼解纷优势,激活调解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公安执法、信访维稳等部门联动机制,对突发性农民工群体讨薪案件,由劳动监察部门先期执法调查、信访维稳部门安抚职工情绪、公安部门威慑掌控局面,而后劳动仲裁部门迅速启动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保障农民工及时有效维权,今年1月,利用速裁庭成功处理某工程公司63名员工涉案金额104万元的集体讨薪案件。对在日常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企业多次恶意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及时向劳动监察、工程监管等相关部门反映,由其深入该企业进行调查处理,从源头上治理企业的违法行为。

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将工作重点由“裁决”向“调解”转移。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夯基础,仲裁员在拿到案卷时,提前梳理案情脉络,抓住双方利益分歧根本点,通过庭前沟通、庭中释法、庭后劝和,尽量促使双方协商一致,充分发挥协商调解的前端性作用。持续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体系,指导辖区内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65家、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5家,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本辖区和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极大地拓宽了案件调解渠道,以柔和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将争议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针对欠薪逃逸一类案件,开通职工维权“绿色通道”,畅通职工维权渠道,按照“快受理”、“快立案”、“快审理”、“快结案”的“四快”方针,为职工维权提供便利。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步到庭”的简化处理模式,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作用,当庭调解、当庭裁决,避免一律适用普通程序造成案件大量积累等现象出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探索在线调解、在线庭审、在线送达等“无接触”办案模式,让劳动者和企业在疫情期间体会到安全高效的法律服务。今年1月,即通过远程“无接触”办案模式成功处理一起涉及北京中高风险疫情地区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为职工争取到4万余元工资。

此外,针对服务下沉、职能延伸,针对某些劳动争议频发企业或劳动者请假时间不自由等情形,适时采取进企业现场办案的方式,召集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旁听,并与到场人员就劳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认知和信任度,促进企业依法用工、诚信用工,从而达到以案释法、精准宣传的效果。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及时倾听职工和企业的合理诉求,使办案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收到暖人心、顺民意的良好社会效果。

今年以来,经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妥善处置劳动争议案件69件,涉及劳动者142人,其中调解成功率达到71%,远超省厅要求的50%调解率目标,所有案件均在法定时限内办结,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保障维护权益、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不断彰显。

“我们将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考核标准,不断提高仲裁员业务素质和办案水平,加强与人民法院沟通“裁审衔接”的标准尺度,适时采取流动仲裁庭、典型案例研讨、仲裁建议书等形式进行以案说法,增强企业守法经营意识。”科技创新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