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威海营商行 > 市场监督 > 工作动态

威海市荣成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实现“三连冠”

文章来源:荣成市征信办
时间: 2021-02-08 16:34
点击次数:

近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县级市《城市信用监测月报》(2020.1.1—2020.12.31),荣成市综合信用指数以88.83分排名第一位,自2018年以来,荣成市连续三年排名县级市第一位。

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监测技术对全国385个县级市信用状况开展动态监测分析。

作为山东省最早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城市,荣成市信用体系建设注重抓基础、抓内涵、抓应用,把平台建设作为信用体系的“总枢纽”“总开关”“总参谋”,信用建设在持续推进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

信用承诺重落实

2016年,荣成市建立了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2019年又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信用承诺制度的实施办法》,制定了《行业领域信用承诺目录事项清单》《信用承诺应用清单》,覆盖28个行业主管部门,涉及事前承诺、告知承诺、容缺承诺、证明承诺、修复承诺等7种承诺类型,告知承诺涵盖232项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占比100%,审批材料精简40%以上,审批效率提升70%以上,相比法定办理时长平均减少80%,3200家企业因此受益。

信用承诺,成为助力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守诺受益”“违诺受惩”成为荣成企业的共识。

个人信息重民意

信息是信用建设的基础,荣成市编制了《荣成市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目录》,建设了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将分散在各党政部门、各环节的公共信用信息收集起来,为80万社会成员建立起“信用档案”。荣成市还在国内较早开展个人信用评价,推行个人信用积分制,为党政管理、公共服务提供了简便易行的信用参考和依据。

荣成市信用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引导市民自发参与文明建设,把志愿服务纳入个人信用考核,将信用融入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守信市民受礼遇、得实惠,先后推出减免费用、优化办理、降低门槛等195项信用激励场景,“信用有价、信用有礼”成为提高群众荣誉感和获得感的新来源。

双公示重全量

荣成于2016年1月就印发了《荣成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双公示”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了信用信息规则管控系统,“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地归集“双公示”信息。共归集信息7738万条,七天公示率自2018年实现100%,并持续至今。

针对失信企业存在的“一朝失信、永无宁日”的消极心态,荣成创新推出“信用修复提前一点、便捷一点、主动一点、人性一点”的“四个一点”工作法,通过设置专门窗口、咨询电话、上门对接、网上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便捷修复途径,让企业尽快摆脱“信用危机”,已经组织各类信用修复培训班130多场次,培训企业5800多家。

公共信息重使用

荣成市注重挖掘信用信息的市场价值,2016年起,市社会信用中心就与人民银行荣成支行合作,组织24家金融机构在贷款授信中实行“双查”制度,既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信用信息,还查荣成市的公共信用信息,促进公共信用信息向经济领域拓展应用。

三年来,社会成员在选择合作伙伴、信贷、投资等方面查询信用信息和使用信用报告3万起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平台网站重实用

2014年5月,“信用荣成”网站正式上线,以后每年都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升级改造,成为集信息公示、红黑名单、信用承诺、联合奖惩、专项治理、诚信文化、信用服务等于一体的展示平台,还扩展建设了村居信用、市场主体、政务诚信、信用综合分析、联合奖惩等多个实用性的平台系统。“信用荣成”平台的影响力和信用力越来越大,已接入全市320个行政审批终端和流程,日均服务申请次数在2万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