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1月3日全市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推进会议召开以来,全市干部驰之不息改进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以良好作风担负时代赋予新使命,展现全市党员干部新气象,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
以上率下 抓作风锲而不舍
作风关系着党员干部的形象,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高度、进度和速度。面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对着“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的神圣使命,抓好干部作风,就是抓好事业成败的“关键一着”。
2020年秋天,一场如火如荼的“自我革命”在威海上演。在全市上下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11月3日,全市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推进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张海波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号召——践行群众路线,坚持问题导向,以干部作风大改进推动问题大解决工作大提升。
“节点”就是“考点”,作风就是宣言。一时间,一场雷厉风行的作风大改进“战役”在全市打响。市委副书记直接调度作风问题事项,市委常委带头深入区市调研督导,工作专班在会议当天下午组建完成并开始集中办公,统筹“面上指导督查、专项指导督促、重点跟踪督办”三种方式,不设时段、不分环节组织开展督导调研,既“带”风气又“抓”作为。
上有行动,下必效之。各区市、开发区和部门单位纷纷将作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对照方案着手展开作风检查,第一时间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一级做给一级看,将会议要求部署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查问题上用猛药,在抓落实中见真章——
以“双包双促”活动为抓手,文登区组织区级领导、部门干部深入企业项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作为作风改进的重要战场,协助黑豹汽车圆满完成重组计划;
临港区抓紧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一张笑脸、一杯清水、一把椅子、一句问候、一个满意答复”的“五个一”工作法,对机关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
综合保税区设置专人解答海关监管新方式,实行企业工商注册及后续审批“全程代办”服务,助力企业驶入“快车道”;
南海新区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选取10家企业建立“纪企联络点”,严肃处理服务企业、群众过程中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等问题;
对照《现阶段突出问题整改清单》,行动开始以来,各区市部门已累计查找问题1014个,完成整改628个,结合问题整改建章立制358项,为2500余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300余个,一批突出问题得到满意解决。
抓紧时间查找问题,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将问题导向贯穿作风改进的全过程,区市部门的行动迅速且有力。而随着作风大改进行动逐渐深入街道社区,基层变化则更加直观、更加具体。
2021年刚过,环翠区竹岛街道翠竹社区有了新气象。以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30多块“挂牌”在新的一年锐减到了7块。过多过滥的“挂牌”虽然表现在基层,根子却在上级。将清理规范部门单位在村(社区)悬挂标牌纳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范围,工作专班牵头组织对机构改革前遗留下来的标牌全面清理,让牌子“减下来”,工作“实起来”。根据抽查统计,全市村(社区)挂牌数下降56.7%,
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实施3个月来,以上率下的风气中,各级各部门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努力争当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排头兵。从市委、市直机关到各区市政府,再到街道、村镇和社区,作风改进的号角声响彻在全市每一角落。
贴近群众 转作风为民惠民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改作风不能自说自话,成果怎么样,关键还是群众说了算。把整改干部自身存在问题与解决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相结合,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坚持贴近群众、走近群众,用良好作风“敲”开群众心门,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
11月中旬,一场企业大走访活动在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展开;大改进行动以来,他们已走访2000多家企业,帮助化解各类问题百余起,真正实现了问题在一线解决、情况在一线了解、机制在一线完善。
改进作风,要走近群众、贴近基层,广泛深入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全市领导干部始终牢记“一线工作法”,同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坐在一条板凳上找问题,用入户遍访的方式走好服务群众的“前半程”。
而要真正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得看实实在在的行动。
12月4日早上8点半,家住经区凤林街道蓝山小镇3号楼业主丛龙刚带上身份证、户口本、房款结清和产权证明等材料,乐呵呵地办起了网签手续。随着全市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深入开展,他等待许久的不动产权证终于拿到了手。
群众的诉求抓紧解决,群众的期盼全力以赴。行动开展3个月来,各区市把作风大改进、问题大整改成效落脚到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上,对群众反映强烈、期盼已久的若干问题集中攻坚整改,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竭力提升群众满意率。
新能源汽车需要的充电桩在小区安上了;许久没有通暖的屋子热乎了;楼下的空地建起了休息锻炼“两不误”的公园,越来越多的业务实现了“一窗办理”“一次办好”……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已由2020年初的80%上升到100%,累计实施农村改厕40.9万户,市本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6%,一批群众关注焦点难题正在逐渐得到破解。
2020年,全市群众满意度达到96.11分,稳居全省第一。当好280万市民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全市党员干部正在用优良的作风,保持着争当新时代强省建设排头兵的底气和锐气,擦亮“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闪亮底色。
完善机制 保作风常树常青
不集中正风,治不住;不依靠制度,治不长。当轰轰烈烈的作风改进逐渐成为平日里再常见不过的“日常动作”,如何将“当下改”“见实效”转变为“求长效”“利长远”,是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的初衷,也是评判行动成果的最好准绳。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绍勋也收获了这一年最大的惊喜;在荣成市“挂包员”制度的协助下,企业成功“牵手”武汉理工大学,困扰发展的技术难题将随着人才的进驻迎刃而解。
作风建设重在日常、难在常态、要在制度。聚焦《现阶段突出问题整改清单》所列九个方面问题,全市总结以往经验做法,针对教育、卫生、公安、执法、住建等领域探索建立作风改进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切实推动作风改进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行动3个月来,全市“六治一网”市域治理体系持续完善,“镇街吹哨、部门报道”等机制持续构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问题4623件,转办2342件,城市治理的“骨架”越做越扎实。
问题的快速解决,来源于问题发现的不拘一格。对照“问题找得准不准、改进措施实不实、整改效果好不好、群众满意度高不高”的四问,工作专班组织开展对各级各部门干部作风改进情况的明察暗访,对发现的新问题予以曝光。
2月6日一大早,市交警支队召开了一场有关作风大改进行动的党委扩大会议,全程邀请媒体见证,对前期发现的查验车辆排队等待、个别工作人员工作懈怠问题,在最快时间给出解决办法。
对前期督导督办出的问题实施台账管理、限期督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我市通过查访手段督促各单位对问题进行立行立改,以制度建设消除干部的“软弱散慢”,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倒逼干部作风进一步提升。
长效机制的建立在于动真碰硬的规则约束,也源自典型引领的春风化雨。
小品、独唱、歌伴舞、情景剧……来到乳山市白沙滩村,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同村集体经济一道蓬勃发展的“文化范儿”。要问村子为啥变成这样,村民们只有一个答案:为村子工作了8年的村党支部书记许大林。
一手抓典型选树,一手抓典型宣传。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专班面向各级各部门征集特色鲜明、示范效果好的个人和集体事例,培育挖掘出一批先进典型,让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
为村庄振兴奔走的“实在书记”马永泉,每天奔走三万步的“侠女书记”丛翠霞;鞋底儿磨穿的“片警”戚恩雨……通过各类媒体渠道,40多位优秀干部典型成为全市干部作风大改进战役中的星星之火,激励着全市党员干部砥砺前行,实现作风大改进行动从“要我改”向“自觉改”的升华。(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