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做好我市中国高端海工装备(模型)展组织工作,摸排相关装备模型信息。开展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调研。
市科技局 全力推动海高园争创工作,协调北京大学现代农 学院撰写专项报告(内参),正通过相应渠道呈报中央;完成支持海高园创建升级国家农高区政策措施初稿并征集相关部门意见建议,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布局建设大型海藻(海带)智能装 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科技创新平台 17 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4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 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6 家。市政府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上试验场同步揭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实质性纳入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系。举办第 18 届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加快筹备成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联盟,召开联盟成立筹备会,制定揭牌仪式暨校企合作对接会工作 方案,目前已有 44 家联盟会员。组织三进船业等 5 家企业赴大院大所大企业考察对接,达成多个初步合作意向。组织招商局金陵威海船厂、黄海造船、光威复材等 3 家企业参加 2021 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制定《修造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全市船舶制造与维修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维修外籍船舶的企业开 展督导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 9 个。
市生态环境局 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定期调度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梳理日常巡湾落实情况。开展 2021 年湾长制实施效果自评估。
市交通运输局 对威海港等水运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并督导检查企业安全、环保工作情况。对全市港口危险货物装卸、仓储 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全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市水务局 华能威海电厂海水淡化项目基本完工,具备出水条件,正在进行工程后续收尾工作。
市海洋发展局 组织召开海洋强市建设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论述,系统总结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海洋创新转型发展的思路举措,印发实施《威海市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召开海洋种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黄海研究所研究员王印清等 9 位海洋种业领域权威专家为威海海洋种业发展、海洋种业北繁基地建设规划出谋划策。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一期主体工程正式启用,举行了首批海洋科创平台入驻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管理服务中心等 6 个海洋科创平台入驻,6 个重点项目签署共建协议。召开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了理事、理事长,研究讨论下步工作重点与方向。省渔业碳汇工作研讨会在威海召开,威海代表地级市交流渔业碳汇工作经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海洋中心到威海调研海洋碳汇工作,对威海在海洋碳汇领域的积极探索表示肯定,将强化与威海的联系和合作,助力威海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建设。好当家集团“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 2020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增西非几内亚远洋渔业渔场,不断扩展渔业发展空间。国内吨位最大入级渔业辅助船“鲁荣远渔运 898”轮顺利下水,是国内目前建造的最大吨位渔业辅助船,也是第一艘采用冷桥结构的 CCS 级冷藏运输船,能有效降低船舶碳排放。开展 2021 年增殖 放流预采购工作,监督实施 23 个放流项目,累计放流水产苗种超过 565 万单位。市海洋与渔业监测减灾中心一次性通过 2021 年自然资源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结果满意度高达 100%,检测能力跻身全国自然资源检验检测机构第一梯队。持续抓牢抓实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加快船脸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推广,已采集 1306 艘渔船照片。持续开展秋冬季渔业执法行动, 查获违法违规渔船 112 艘,加快推进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办结。
市商务局 俚岛海科、靖海集团等 7 家远洋渔业企业在斐济发起成立我市首个海外渔业联盟-威海市“走出去”企业斐济联 盟,标志着我市远洋渔业企业海外作业由单一独闯向集群合作方 向转变。1-10 月,全市有 332 家企业对 96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水海产品进出口业务,合计进出口额 93.6 亿元,同比增长 0.4%。 其中,出口额 69.8 亿元,同比下降 2.8%;进口额 23.8 亿元,同 比增长 10.9%。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举办商标管理与使用培训班,对海宽生物、振华海洋食品等 84 家企业开展商标实务培训,不断增强企业的商标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
环翠区 召开区委海洋强区建设工作会议暨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贯彻落实海洋强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远遥浅 海科技湾区一期主体工程正式启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管理服务中心等 6 个海洋科创平台入驻湾区,6 个重点项目签署共建协 议。举行威海•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暨海洋经济高峰论坛,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作主旨报告。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 术研究院正式启用,宝威新材料入选省级智能工厂名单,宝威新材料、环球渔具入选市级数字化车间/无人车间名单,宝威新材料、双轮股份入选省级智能化技术改造财政专项项目名单。完成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 3 米水文气象浮标运行可靠性验证、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研制“白龙”浮标整体可靠性近海海试验证等海上试验工作。加强涉海企业服务,组织西港游艇、浦鲸机器人等 2 家企业申报参加中国高端海工装备(模型)展,组织环球渔具申报 2022 年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指导普益船舶、宇王集团和银河生物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组织圣航水产科技特派员申报水产养殖方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 同体服务团。开展省级测水配方放鱼养水项目,放流鲢鳙鱼苗种 16.4 万单位。开展养殖用海普查,共调查围海养殖图斑 8 个,总 面积 3.44 公顷,调查开放式养殖图斑 105 个,总面积约 30593.9 公顷。
文登区 新增市级海洋产业重点项目 13 个,组织力钰实业、 天润工业等企业申报参加山东高端海工装备(模型)展览,组织威高海瑞宝申报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完成埠口渔港 2021 年环境整治项目。持续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检查 6 处工厂化养殖场节水减排、尾水处理相关设施设备。开展濒危物种增殖放流,放 流松江鲈鱼 2.22 万尾,日本海马 5.26 万尾。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活动,张贴宣传海报 100 余份,发放宣传材料 1500 余份。持续抓牢抓实渔船管控和安全生产,加快推进船脸识别,立案处罚违规渔船 11 艘。开展海域使用执法检查,立案查办非法 使用海域案件 3 起。
荣成市 龙眼港口岸东港池 1 号舾装泊位正式启用,是龙眼港口岸开放水域内首个申请正式对外启用的泊位。组织 5 家企业 组建“荣成展团”,以“中国海洋食品名城·荣成”为主题参加第 25 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并与浙江舟山、广东湛江等展团就海洋食品加工、原料采购等方面开展对接交流。全省公安机关海洋渔船综合管控现场推进会议在荣成召开,海洋部门与威海海警局荣成第一、第二工作站签订海上渔业执法协作配合办法,凝 聚海上渔业执法监管合力,严厉查处涉渔违法行为。
乳山市 加快涉海重点项目建设,南泓北村牡蛎融合示范区 二期配套码头正重新开展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西浪暖牡蛎示范区二期已完成 14 户安置单元的主体建设;乳山港 3 号和 4 号泊位填海海域验收报告通过评审。加快华信食品牡蛎 超高压工厂建设,预计 12 月初封顶。对接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及度小满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第二批金融助“蛎”免息贷款农户尽调工作,帮助 36 名牡蛎养殖户申请线上贷款。开展牡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和加挂履信防伪标签工作,授权 7 家,发放防伪标签 44.32 万枚,累计授权 249 家,发放防伪标签 50.84 万枚。
高区 制定《涉渔“三无”船舶规范处置管理工作方案》, 全面推进涉渔“三类船舶”处置管理。加大对渔港码头和渔船检查力度,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5 处。
经区 云洲无人船艇产业化项目签约,总投资约 5 亿元,占 地 206 亩,将建设国内首个中大型无人船艇生产基地。开展增殖放流,累计放流 38 万尾。召开渔港渔船管控专题会议,开展综合治理、联合执法、违规违法流动加油车、加油船、储油库(点) 等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全面加大执法打击力度。
临港区 开展海洋涉渔违规违法加油车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对 12 家成品油经营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共排查本地流动加油车 2 辆,外地流动加油车 3 辆,均符合运输资质且无违规行为。开展新一轮海洋涉渔职务船员精准排查工作,对 28 名职务船员开 展详细摸排登记。
南海新区 深入推进海洋碳汇研究,举办山东省海洋负排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启动仪式,《海带栽培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 术规范》通过团体标准立项审查,制定落实《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工作计划。开展 2021 年增殖放流项目,共放流苗种 183 万单位。完成 2021 年度食品安全评议工作自评,共开具食用水产品合格证 44 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水产品 34.6 吨。持续抓牢渔船管控和安全生产,开展涉渔联合执法、涉渔违规违法加油专项整治行动及新一轮海洋涉渔职务船员精准排查工作,检查渔船 17 艘次,渔港 28 次,查改安全隐患 21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