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严格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全面深化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连日来,市教育和体育局牵头组织市场监管、民政等27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协调小组,利用晚间、周末时间对民办培训学校在贯彻落实“双减”工作方面开展联合督查,对部分学科类培训机构在门口张贴广告、培训时间没有更改等问题进行了现场督办。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专项督查6次、参与人员300余人次,切实保障了家长和学生利益。
此外,新学期以来,市教育和体育局还要求各学校制订“一校一方案”,通过组织学生放学后完成作业、参加社团、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积极稳妥推进课后托管服务的开展,目前全市参与托管的学生有10124名。
市蜊江中学学生张斯达告诉记者,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课后托管中,学生可以到室外锻炼身体,也可以在室内读课外书,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如今,在各中小学校,课外托管服务有序开展,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团,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府新小学副校长于燕青介绍道:“放学后,各年级通过组织阅读、吟诵、手工、书写、个别辅导、音体美社团等,引导学生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校也充分发挥教师志愿者的服务作用,积极主动投入课后服务。目前,学校教师百分百参与,学生也在课后服务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课外托管服务的有序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学生家长张慧慧告诉记者:“孩子所在的学校开展了包括体能锻炼、阅读演讲,以及手工制作等各种形式的课后延时服务。现在下班后,我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匆匆忙忙接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了。我们没到学校接孩子,孩子就一直在学校里参加各种活动,孩子高兴,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我们家长也放心。”
目前,我市已在全省率先推出小学生晚上8时以后、中学生晚上9时30分以后不做作业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普考,将体质健康及视力成绩年终督导考核的分值由原来的30分增加至50分,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记者还从市教育和体育局基础教育科了解到,在作业管理上,我市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五年级每天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总督学刘忠伟表示,市教育和体育局将继续积极与行政审批和民政部门联动,做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非营利性登记工作,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发生。同时,在课后服务上,根据各级政策,积极对接引进校外培训资源,拓宽参与课后服务的渠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