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高区

【转作风 办实事】锦旗背后的暖心故事:群众难事“置顶”,服务套餐“下沉”

文章来源:高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1-11-24 09:02
点击次数:

近日,一面面绣着“情暖民心 为民解忧”字样的锦旗,送到了区党政办、财政金融局、建设局和怡园街道。





送锦旗的是颐和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张学杰、副主任刘玉洁,他们点赞的是:区直部门、街道和社区协同联动,解决了居民“头顶上的安全”问题。

民需为要,关键时刻显担当

原来,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恒瑞街30号、32号楼,由于楼顶年久失修,原有的罗马柱围栏大面积破碎,随时可能发生石块坠落的危险。



“今年3月,有居民向我们反映,楼顶上掉下石块,把一家商户放在门外的冰箱砸坏了。”恒泰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吕程程说,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联合物业立即展开排查。

通过实地查看发现,楼顶的罗马柱风化严重,起支撑作用的柱体全部断裂。而该区域不仅是居民区、商业区,还是学生上下学的接送点,这些群体的安全都可能受到影响。

为此,社区立即在周边张贴告示,提醒附近人员远离楼体,避免发生危险。同时组织物业人员对楼顶碎石进行了集中清理。

但大家都知道,要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整修成为唯一的解决途径。这两栋楼产权归属个人所有,应由全楼居民共同出资进行维修。

“我们两栋楼共有122户,各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居民不愿承担费用,有的居民表态维修跟自己无关,拒绝参与。”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张学杰作为业主代表希望社区帮助协调居民“众筹”。

企业招聘需求合力攻坚,展开为民服务“接力赛”

社区工作人员2次上门、协管员3次上门……社区居委会“一头热”,但居民自身缺乏积极性,有些人甚至排斥谩骂。

“我们一次次上门做工作,还发动律师、派出所民警给居民讲解法律知识、利害关系,最后85户居民愿意出资维修,筹集的资金有1.76万元。”吕程程介绍说。

根据施工方测算,只拆不建的费用就要2万多元。资金缺口仍是“老大难”。

为此,恒泰街社区将这一问题反映给怡园街道,街道按照《高新区既有住宅“民生小事”工作方案(试行)》政策要求,向区里递交了申请。

“民生小事”工作方案,主要是针对全区过商品房质量保修期,没有专项公共维修资金,属业主共用部位需业主共同承担维护和管理责任,同时因资金筹集困难而无法解决,但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居住质量而急需解决的事项。



据了解,事项上报后,区党工委管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做出专门批示,要求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居民安全,区直部门立马接过服务“接力棒”:区党政办积极协调,区建设局进行实地查看确认,区财政金融局进行资金审批,最后将恒瑞街30号、32号楼楼顶维修项目纳入“民生小事”范围。维修工作于9月底正式启动。

全程服务,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有我们居民自筹的钱,也有上级扶持的钱,这些钱怎么用,谁来管?”“施工方收钱后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维修改造工程怎么办?”……施工开始后,居民提出了不少疑问,并提出希望街道和社区作为中间人,监督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



为消除居民的顾虑,怡园街道派工作人员指导业主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合同,对施工日期、工程质量、工程材料、工程价格等业主关心的问题,全部做到透明公开。

“按照原来的方案,就是把原来的罗马柱全部清理掉。施工方进驻后发现,楼顶上安装了很多太阳能,有些已经不牢固,不安装围栏的话,遇到大风大雨还有可能发生危险。但要安装围栏,总费用要11万多。”吕程程说。

为把实事办实办好,区直部门、街道再次协调,共同发力,解决了资金缺口 。整个维修工程11月上旬全部完成。

“悬在头上的隐患一解决,我们揪着的心就放下来了。”张学杰说,通过这件事情,让他们看到了部门单位、街道、社区都是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真正把工作做到了他们的心坎上,让他们很暖心。

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高新区各部门各镇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幸福账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向广度拓展、向深度延伸。(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