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开展涉海企业产学研创新活动,组织威海广泰、万丰镁业等5家企业,汇总涉海技术及产品信息,报至省发改委,充分借助省平台助力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市科技局 成立由省科技厅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工作专班,全力推动海高园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完成《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并上报省科技厅。布局建设高端客滚船、海洋生物多肽、多糖等7家海洋领域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举办首届桑沟湾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暨“高校院所荣成行”活动,获奖团队与威海市招商银行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与荣成市科创中心签订入孵协议,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在大赛颁奖仪式上揭牌。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评定新霞修船作为2021年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带动全市造船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成立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行业协会和产业链联盟,积极筹备揭牌仪式暨校企合作对接会。开展船舶工业安全生产联合督导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9个。制定《威海市修造船企业安全生产信用分级分类评定办法》,全面推动修造船企业规范管理、安全生产。推动远景能源乳山零碳产业园开工建设。
市生态环境局 完善调度通报机制,加快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深入落实湾长制,调度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督导各区市做好巡湾保护工作。持续开展日常执法检查,配合海警局建立涉海洋执法协作机制。
市交通运输局 召开全市规模以上港口水运企业安全与发展调度会议,制定《集中攻坚全力做好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码头溢油着火应急演练,全力加强涉海安全生产工作。
市水务局 督促华能威海电厂加快后续工程建设,目前已具备出水条件,完成车间防静电底板安装、耐酸瓷砖安装、产品水池四周硬化、污泥脱水间外墙砌筑等,正开展车间排水沟格栅板、产品水池溢流排空开挖安装,设备铭牌及阀门牌、介质流向牌安装等工作。
市海洋发展局 组织开展“十三五”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总考核自验收及省级考核工作,30个重点项目全部通过验收,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新增10处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总数达到42处,居全省首位,构建起涵盖海洋种业、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领域的海洋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黄海渔业科技创新研究院、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共建科研机构获政府批复准予设立。全力储备争创试点示范,组织新申报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并通过省级评审,组织新申报1处省级刺参原种场、4个2021年中国水产种业优势企业,4艘省级远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顺利通过评审。举办首届“威海海鲜”直播带货暨品牌推广大赛直播培训班,培训100多位销售企业负责人,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手段,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渔港港长制的意见》,加快推进渔港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制定《威海市迎接国家海洋督察保障工作方案》,成立市保障国家海洋督察工作协调组,全力做好国家海洋督察保障工作。持续抓牢抓实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渔船管控平台手机小程序上线试运行,加快船脸人脸识别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完成全市1856名一、二级渔船包保责任人全覆盖强化培训,开展秋冬季渔业执法专项行动,查获违法违规渔船18艘,查改安全隐患10处。
市商务局 组织水知乐、瑞阳船舶等22家线下参展企业、99家线上参展企业、136家采购企业参加第130届广交会,共对接意向采购商2000多人次,进一步拓展国内外新领域、新市场。举办市政府驻外经贸代表“走进荣成”活动,实地调研了解辖区内海洋渔业等重点产业、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及对外合作需求情况。举办对日招商工作培训交流会,加强海洋经济等专业化招商人才队伍建设。
市市场监管局 加强涉海地理标志保护,重点针对水产等地理标志类别开展秋季地理标志专项行动,建立《重点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和《重点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监管清单》,对易被侵犯、假冒的地理标志开展靶向检查。
环翠区 对接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广东横琴深度合作区研究院等单位,全力推进湾区“双招双引”工作,已累计对接项目32个,签约落地15个。山东大学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与7家企业进行集中签约。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海洋环境监测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完成课题验收。智真海洋科技申请的《用于智能水下机器人回收的绳缆张紧与释放机构》发明专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环球渔具等3家涉海企业的13个项目入选2021年山东省第二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宝威新材料入选市级绿色工厂名单。强化涉海企业服务,指导智真海洋申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组织宇王集团参加2021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和首届“威海海鲜”直播带货品牌推广培训班,组织创意游艇等3家涉海企业参加省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班,组织西港游艇等9家涉海企业参加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大会。组织实施2021年增殖放流项目,已放流128万余尾。
文登区 新增2处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申报2021年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已累计完成649个排污口整治。持续抓好渔船管控,加强终端设备监管和停靠在外县市区渔船进出港管理,加大涉海“三无”渔船查处力度,查获违规渔船2艘。
荣成市 国庆期间,大力推出山海自驾游、海洋牧场游等,举办了赤山首届山会、2021荣成滨海(自驾)国际热气球艺术节等重要活动,备受游客青睐,推动国庆期间全市主要景区接待游客28.03万人,门票收入1840.25万元,恢复至疫情前同期80%,西霞口神雕山野生动物园和成山头两个景区入选山东省国庆假期十大热门景区。举办“2021•渔夫垂钓”第九届全国海钓“西霞口杯”精英邀请赛,进一步推动休闲渔业发展,促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组织500余名志愿者开展“守护海岸线”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倡导环保理念,守护碧海蓝天。持续加强渔船管控,全省海洋涉渔综合治理专项行动誓师大会在荣成举行,对全市661名一、二级渔船包保责任人进行强化培训。
乳山市 加快涉海重点项目建设,南泓北村牡蛎融合示范区二期工程征地400余亩,浪暖口至和尚洞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正在进行方案修改,乳山港1号泊位改造工程正准备招投标材料。组织申报牡蛎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打造牡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基地。加强涉海企业服务,组织企业参加拼多多“2021年海鲜水产招商会”和直播电商培训会。开展乳山牡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工作,本月授权10家,累计授权242家,发放防伪标签33200枚。举办第六届威海•乳山牡蛎文化节及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乳山牡蛎品牌价值。
高区 持续加强渔船管控,完成“三无”渔船摸排,共摸排402艘;完善214艘在册渔船“一船一档”。制定《关于全面推行渔港港长制的意见》,全面加强渔港建设管理改革。
经区 持续加强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严格“三无”渔船整治和养殖渔船监管,完善“一船一档”,对全部48套现有船用北斗设备全部更新升级。
临港区 建立健全海洋经济发展沟通联络和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全面加强海洋工作统筹推进力度,协调解决海洋发展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完成投资建设,已为6家企业提供计量测试服务,为3家企业新生产线制定计量保障服务方案。加强企业服务,对辖区内4家重点涉海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梳理摸排重点涉海企业科技需求及产学研合作意向,积极搭建科企合作平台。持续强化渔船管控,常态化做好“三无”渔船摸排和职务船员动态管理工作。
南海新区 进一步修改完善《海洋生态经济(蓝碳产业)示范园区规划(2021-2030)方案》,确保高质量推进南部海洋新经济先导区建设。加强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对项目库进行动态调整,前三季度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投资90.46%。中央驻鲁和省市主要媒体“挺进深蓝”主题采访团对蓝碳小镇(滨海生态种质繁育与开发示范基地)、蓝碳盐生植物实验基地和蓝碳实验室开展采访报道,进一步叫响蓝碳产业发展优势。持续加强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开展不间断执法检查,加快船脸人脸识别系统推广应用,健全渔船动态管理台账,强化驻港监管,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