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组织世代海洋、泓淋电力参加省级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中期评估,可为2个项目争取资金800万元。开展强边固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正组织拟申报的6个项目进行材料汇总和平台填报。按照省发改委部署,联合市海洋发展局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建设,总结提炼全市海洋牧场经验做法,形成典型案例。结合海洋工作,深化“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活动,赴市科技局学习海洋人才及海洋科技创新工作经验。
市科技局 陪同省科技厅、市政府领导赴科技部汇报海高园建设工作,推动海高园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召开海洋食品加工“机器代人”推进工作会,研究讨论第二轮次海洋食品加工“机器代人”技术攻关方向。对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就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合作、海洋监测卫星合作等进行交流探讨。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烟台东润仪表有限公司、半岛科创联盟三方就水质监测合作开发进行对接洽谈。推动全市35家涉海重点企业入库第七、八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船舶制造与维修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研究推动修造船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推进专班,明阳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是山东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乳山基地首个开工的项目。推荐双轮股份等18家企业申报2021年山东省科技创新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招商局金陵威海船厂等5家企业申报山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项目,天润工业申报省级首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会同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经区管委,与中国船舶集团进行对接洽谈,探索开展深入合作。统筹抓好船舶行业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渔船管控、生态环保等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赴市渔船管控工作专班开展“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活动,学习市渔船管控工作专班坚持治顽疾、下猛药,立体式、铁腕式打击违法行为的执法精神,推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进一步提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积极服务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围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填海地块土地手续办理、详细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将填海土地纳入建设用地规划范围,进一步完善控规调整方案。
市生态环境局 持续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督促母猪河流域周边企业对发现的问题加快整改,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湾长制信息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
市交通运输局 召开全市水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培训会议,重点学习《海上交通安全法》。制定《关于提升水运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督促水运企业汲取近期事故教训,全面强化疫情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准备等工作。对威海港、旅游码头、侨乡号等重点水运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全面保障中秋和国庆节假日水路运输安全。组织对全市21个港口设施开展2021年度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年度核验。
市水务局 督促华能威海电厂加快后续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制氯车间玻璃钢管、膜元件、制氯车间就地设备等安装,开展海水反渗透系统调试、超滤顺控调试、加药系统调试等工作。
市海洋发展局 自然资源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举行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威海试验场正式上升为部省共建的重大工程,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编制《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2021-2022年)》,落实3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3家重点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海水总有机碳光学原位传感器及在线监测仪研发”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完成海试任务。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进中心顺利通过验收,中心对全省乃至全国渔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的智能清刷机器人获国家发明专利,具备水下自主定位、一键定深、自适应贴壁等功能,单台清洗效率高达1000平方米/小时。全力推广“威海海鲜”品牌,在天猫商城开设运营“威海海鲜官方旗舰店”,联合家家悦集团举办第三届威海海鲜节,在济南设置主会场,在威海、北京、张家口、青岛、烟台设立分会场,家家悦全国940多家门店联袂启动海鲜节系列活动,进一步叫响“威海海鲜”品牌。启动海洋预报制作发布平台升级改造,将大幅提升主要渔港、海洋牧场、海洋公园等重点海域的专项预报能力。持续抓牢抓实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加强宣教培训,开展渔船登记所有人和实际经营人调查摸底,全面核查非本市籍船长情况,培训包保责任人413人次,培训涉韩入渔船东、船员179人次;深化渔业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查处全市首例私自拆卸卫星示位仪案,对涉事船东罚款15万元,作为我市安全执法监管典型案例报送省里;联合移动公司开发威海市渔船信息小程序,全面掌控全市渔船基础信息。
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地理标志换标工作,对申请使用“威海刺参”地理标志的7家企业进行初审并上报省市场监管局。组织乳山市积极申报2021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乳山牡蛎获准筹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会同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加大对乳山振华海洋食品等涉海企业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支持力度。
环翠区 对接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傲海科技等单位,全力推进湾区“双招双引”工作。邀请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软件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考察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开展专题推介。组织召开第二届太空与海洋专题技术研讨会暨“智汇环翠”高端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推进会,吸引航天科技集团、海军研究院等重点院所高校,聚焦太空与海洋融合创新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西港游艇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双轮股份、瑞阳船艇、银河生物等3家涉海企业获批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涉海企业服务,为蓝海银行争取市级冲击新目标奖励资金1514万元,组织中远造船申报2021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加强市场品牌建设,组织蓝源水产“WHLY蓝宇星”野生海参参加“威海海鲜”直播带货暨品牌推广大赛,宇王集团、浦源食品的4个产品参加2021国际(威海)海洋文创艺术博览会,浦源食品参加第十四届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召开区渔业安全生产暨渔船管控专题会议,部署持续加大渔船综合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力度,查获违法违规渔船5艘。
文登区 制定《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组织银泽生物、优艾斯科技申报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亚盟食品“竹荚鱼的开鱼片机”和“蓝鳕鱼鱼片的拼片机”申报海洋食品加工“机器代人”项目,银泽生物“海马人工大规模健康养殖技术”申报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指南技术。银泽生物“北方海马大规模人工繁育与健康养殖”项目通过验收,是我国北方首次成功突破50万尾的养殖规模。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保护区9118.65亩人工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制定《全面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渔业统计体制机制。有序推进互花米草整治,累计清理面积400多亩。持续加强渔船管控,运用技术手段强化实时监管,加大涉渔“三无”渔船查处、停靠在外县市区渔船管理和实地检查力度,查获违法违规渔船1艘。
荣成市 寻山集团鲍鱼海上养殖面积达1.5万亩,年产成品鲍1.2万吨,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和销售集散地。组织5家挂包企业赴烟台大学和鲁东大学,与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座谈交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举办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培训150人次。持续加强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全省海洋涉渔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威海)动员会议在荣成召开,制定《渔船主体责任明白纸》,召开渔港渔船管控专题会议,制定《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驻巡监管日志》,明确驻巡监管工作要点和捕捞期渔港渔船管理“16+1”机制检查事项。
乳山市 加快涉海重点项目建设,南泓北村牡蛎示范区二期工程完成征地400余亩,南黄镇西浪暖牡蛎示范区二期正在开展码头建设,吉祥水产收储流通项目正在采购设备,华信海洋牧场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制定《海上养殖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推广新式救生衣、防水手机套155套。积极推行食用水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具合格证3844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水产品85.435吨。推进牡蛎产业发展和品牌保护工作,设计并发布乳山牡蛎品牌形象标识,并申请商标注册和美术著作权保护,乳山牡蛎获“山东地标名片”称号。累计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实验650余亩。持续加强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开展严格的海陆执法检查,制作《乳山市海上渔船求救常识》宣传页,全面加强宣传教育。
高区 持续加强渔船管控,申请专项资金,与市交通学院开展联合船检,提升渔船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制定《渔船管控办法》,研究出台55条渔船管控意见,夯实渔船管控闭环链条;规范渔船转入流程,转入渔船管控实现无缝衔接。
经区 全力推进东北亚海洋论坛项目签约工作,确定云洲无人船、智能无人疏浚设备项目签约落地。制定《涉渔“三类船舶”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召开涉渔“三无”船舶治理专题会议,全面规范重点涉渔船舶管理,加强涉渔“三无”船舶整治。制定《清理整治禁养区筏式养殖设施的通告》,有序推进禁养区筏式养殖设施清理整治。
临港区 积极推动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支持圣洲海洋成立“东方神参研究院”,利用海参提取物开展海洋药物研发,用于喷剂和伤口愈合;味正品康与齐鲁工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完成研发平台建设和装修,购置实验及中试设备30台套,研究新型海鲜调味料的关键技术,利用海洋生物提取腥味物质,制造更加健康的儿童调味料品。佳美化工“海洋装备特种长效防污新材料研发及产业链构建项目”通过验收,完成投资17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1项,海洋新材料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常态化做好“三无”渔船摸排和职务船员动态管理工作。
南海新区 完成《海洋生态经济(蓝碳产业)示范园区规划(2021-2030)方案》编制,加快布局海洋生态经济实体园区建设。向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交付10000平方米中试、办公楼宇和6套人才公寓,并拨付前期启动资金。加强涉海重点项目建设,海捺海洋科技开展过钻具偶极子声波测井仪的原理样机生产,威尔汉姆堆焊科技海工装备项目已签约,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持续加强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开捕后各项管控措施,推行严格执法,查处扣押涉嫌“三无”渔船22艘。开展海域海岛专项执法行动,检查海洋生态整治修复项目1个,海岛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