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其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响应省委、省政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业强省发展纲要”的要求,加快我市转变汽车产业发展方式,抓住机遇,加快我市汽车产业发展,根据《威海市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十一五”期间,我市汽车及零配件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十一五”末,全市拥有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企业6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整车生产企业7家,总资产255亿元,职工4万人。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65亿元,利税27亿元;实现整车产量10.7万辆。整车产品主要有多功能越野车、乘用车、轻型卡车、微卡载货车、改装车;汽车零配件主要产品有轮胎、钢丝帘线、曲轴、轮毂、刹车片、电线束、内装饰、连杆等。
(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截至“十一五”末,全市汽车及零配件企业建立市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16家,其中省级技术开发中心3家。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三角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全国轮胎行业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项;“双连”牌刹车片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骨干企业发展迅速。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天润曲轴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迅速膨胀,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地位。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和固铂成山轮胎有限公司规模、效益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三角”、“成山”牌轮胎为全国轮胎行业仅有的2个“中国驰名商标”。天润曲轴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曲轴生产企业。通过引进、联合、重组,我市汽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十二五”期间我市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环境看,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将致力于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在汽车设计、制造、测试以及管理和服务领域,更加注重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主攻方向的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已全面展开;从国内情况看,汽车产业在规模快速扩张同时,产品质量和水平的竞争更加激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总体上看,未来五年汽车工业的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零部件发展滞后,能源、环保等外部环境制约的矛盾和问题将不断显现。但是今后较长时期,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汽车市场依然处于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零部件产品市场将持续较快增长。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国际国内汽车行业前沿技术,以市场为导向,高起点定位,整合园区资源优势、扬长补短,特色经营,树龙头创品牌,集群式发展威海汽车工业,把我市打造成为“纵向产品配套、横向信息共享”的汽车工业聚集区。
(二)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大改革原则。按照市场化方式推进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以信息化带动汽车行业的提升。二是坚持大开放原则。走国际化道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大合资合作力度,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引进一流的技术和管理,提高竞争能力。三是坚持大开发原则。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强核心技术保护。四是坚持大突破原则。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持壮大重点企业,统筹规划,集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整车产能达到50万辆,汽车及零配件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四、发展重点
(一)整车。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轿车、轻型卡车、机场地面车和油料输储车、饮用水净化车等优势特色整车产品。
1、汽车和专用车。支持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在提升1.8T、2.0L、2.7L“圣达菲”品质的同时,继续推出在性价比、服务、环保等方面更加先进的华泰圣达菲C9款、华泰B11轿车和华泰B35多功能乘用车等系列车型,重点发展1.5-2.4L排量的汽、柴油节能环保产品,适当时机推出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到“十二五”末,汽车生产能力达到14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支持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扩建冲压、焊装和总装生产线,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进一步扩大轻型卡车产能。到“十二五”末,汽车年产能达到3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支持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总投资8亿元的空港设备和实验中心项目建设,开拓港口用、民用高附加值专用车市场。到“十二五”末,系列机场用、港口用、民用高附加值特种车年产能达到2500辆,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支持威海市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玻璃运输车、压缩式垃圾车、真空吸污车、洒水车、移动通讯车、高空作业车等高附加值民用特种车辆,大力开拓航天、铁路、油田等新市场。到“十二五”末,年产能达到4000辆,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2、新能源汽车。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集中发展”的原则,加大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依托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的文登汽车配套产业园和环翠区羊亭工业园,立足电动公交车、电动载货轻卡、车用电池、电控系统及车用电机等产业现有研发和生产基础,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大力支持我市相关企业转型,引进培育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形成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链,加快打造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支持威海东生能源,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到2015年,动力电池比能量达到15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2元/瓦时。
(二)汽车零配件。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以品种、规模和效率为重点,大力提高产品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汽车零配件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1.轮胎。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到“十二五”末,全市轮胎年产能达到10000万套。支持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加快项目建设,新增800万套高档半钢子午胎、20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和1万条巨型工程子午胎产能。到“十二五”末,轮胎年产能达到5000万套,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支持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半钢子午胎、全钢子午胎扩产项目,新增半钢子午胎产能100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产能150万套。到“十二五”末,轮胎年产能达到3000万套,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2.曲轴。支持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着力开发附加值高的系列重卡曲轴和胀断连杆产品,投资12.3亿元建设轻卡曲轴生产线一条、重卡曲轴生产线3条、胀断连杆生产线5条,新增轻卡曲轴15万支、重卡曲轴25万支、胀断连杆500万支产能。到“十二五”末,形成年产高档曲轴150万支、胀断链杆800万支产能,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
3.铝镁合金轮毂类产品。以威海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和威海万丰镁业有限公司为重点,通过新产品开发,增加配套品种,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镁合金零部件项目,新增120万件镁合金零部件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末,形成年产铝合金轮毂300万套、镁合金汽车零部件200万件产能,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4.板簧、车桥类产品。以增加轻型卡车、重型卡车、多功能车配套能力为主要调整方向,重点实施文登市双力板簧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的重型卡车钢板弹簧建设项目和文登市东风斯凯特克车桥有限公司装备及产品的改造升级工程。到“十二五”末,系列钢板簧年产能达到15万吨,系列车桥产能达到30万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5.汽车刹车片。以山东双连制动材料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退城进园”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装备,采用温压法制备新技术,新增新型陶瓷纤维增强树脂基盘式刹车片2000万片产能。到“十二五”末,系列刹车片年产能达到6000万片,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对离合器总成、汽车连杆和汽车线束等其他产品,要引导、支持荣成市黄海离合器有限公司、山东玉龙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五、主要措施
(一)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战略性联合重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以优势产品为重点,以产权为纽带,以规模经济为方向,大力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优化资产增量,盘活资产存量,重点培育一批品牌优势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大、效益好、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以整车配套为主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快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对企业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按照税法和国家税收政策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扣除和摊销。加大名牌产品宣传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抓好企业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对重大科研成果予以奖励。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主动地为骨干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和零配件配套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元化筹措项目建设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增值税转型等财税政策宣传和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好。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大力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高科技人才以科技成果入股。发挥哈工大(威海)汽车学院的作用,组织好专业技术人员进校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认真做好技术工人的培养工作,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实际操作经验、能适应汽车工业生产需要的技术工人队伍。
(五)加强协调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各级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的企业,在技术改造、规划用地、资金筹措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