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 “十二五”规划

威海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 16:04
点击次数: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加快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根据《威海市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把加快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地外引内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机械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形成了机床工具、工程机械、电工电器、专用设备、机电工具、机械基础件、农业机械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生产规模、产品档次、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及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得以迅速提高。一是规模和效益平稳较快增长。到2010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59家,从业人员9.5 万人,资产总额4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66亿元,利税66.6亿元。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 家,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3 家,依靠技术创新研制开发的多种产品在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高速铁路II型板软件开发,该软件系统为国内首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实施的“以锡代钼高强度韧性球墨铸铁曲轴制造系统工程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是企业竞争能力明显提高。许多企业在全国乃至亚洲具有领先地位,全行业现有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华力牌690V及以下中小型电机和威海恒大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的文宝牌小功率电机2个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36个,有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双轮牌、山东华夏集团有限公司的华夏牌、威海恒大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的文宝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21 个。
  我市装备制造业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和优势,但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大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仍比较少,科技人才短缺,研发投入不足,产品技术升级途径仍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为主;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小。缺少国际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大型化、成套化的高附加值产品和在国内外能叫得响的名、优、特产品少;产品关联性不够强。产业链条短,企业间相互配套、协作生产能力较弱。
  二、“十二五”期间我市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形势
  我国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各个行业都在进行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工程的实施,这些都会采用一些新技术和新装备,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还有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变化和一些新趋势,为装备工业“引进来,走出去”创造了一些条件。另外,从机制角度来看,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我国装备工业形成了“倒逼机制”,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模式。
  虽然全球经济已呈现复苏迹象,但基础不牢固,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可能会增多。这些不仅会加剧国际竞争,而且可能延缓高端产品向我国的转移,加大一些关键领域对我国的技术输出控制。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约发展、市场主导、政策牵引的原则,围绕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着力调整产业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和建设威海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地域和产业优势,推进与国内外重点企业特别是面向日韩的合资合作和产业承接,强化基础,完善体系,增强能力,培植特色,加快新产品研发设计,突破关键配套设备,延伸产业链,做优做强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
  (二)目标任务
  到 2015 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 亿元的2 家、超过20 亿元的5 家;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新建10 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数控机床。重点发展加工中心和数控系统,开发高精度、全功能的大型数控机床,发展大型数控压力机和压力机生产线。充分发挥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在数控系统、大型龙门磨床和龙门铣床设计与生产领域的优势,加快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车削复合中心、单柱立式车铣中心、数控六轴滚齿机、落地镗铣床、风电设备零件加工柔性生产线等重型装备产品生产,打造国内大型核电、风电等部件加工装备制造基地。以华东数控集团为龙头,着力打造重型数控机床产业园区。
  (二)工程机械和通用机械。以华夏集团和文登华塔建筑机械为龙头,加快发展建筑塔机、钻机、打桩机、水泥搅拌车、高楼水泥泵等产品,向节能、高效、安全和环保型发展。加快开发研制中高层塔机,全力打造威海塔机品牌。以威海印刷机械为龙头,加大各种规格品种和小型胶印机、成套印刷设备及印前印后设备的开发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研制开发多色商用、数字印刷等高科技印刷设备。以双轮集团为依托,加快对大型工业泵、电厂烟气脱硫循环泵、污水处理集成提升泵等系列产品的开发,迅速形成规模能力。
  (三)电工电器和机电工具。以山东华力电机集团、威海恒大电机集团和奥文电机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高效、智能、节材型电机和大型风力发电机的开发,扩大系列高效电机、系列出口电机的生产,开成规模能力和产业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研发无刷电机、步进电机等产品,重点突破变频电动集成、智能电动机、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电动机系统节能技术和装备水平。以平高集团威海高压电器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快高压和超高压开关设备的研发,并向组合、集成、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山东威达机械有限公司、文登威力工具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培植“小件巨人”,打造亚洲最大的钻夹头和手动工具生产基地。
  (四)专用设备。空港设备,以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大型空港设备和实验中心项目为依托,建设国内一流的机、电、液一体化的统合科研开发机构,开成国内最大的飞机电源车、牵引车、集装箱升降平台等航空地面设备系列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基地。不断巩固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打入国际市场。港口机械,重点发展港口、码头用大型塔吊、龙门吊、门座吊、船用克林吊。矿山机械,以威海天鹏矿山设备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快矿山尾矿配套设备和无尾矿山分级浓缩关键设备的研发生产。木工机械,以工友集团、木机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数控、数显、雕刻、节材等新型木工机床,提升机床产品的数控化率,建设国内最大的木工机床科研、生产基地。化工机械,以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为依托,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打造全国最大的磁力反应釜生产基地。农业机械,推进大中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的研发与生产,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风机,以豪顿华、克莱特风机、威力风机为支撑,重点发展各类节能、环保、高效风机,建设风机生产基地。
  (五)打造两个高端产业聚集区。一是华东数控集团重型数控机床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建设占地500亩,总投资28亿元。华东数控集团与德国西斯庄明公司合资成立华东重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大型数控龙门车铣镗复合机床以及用于风电、核电、火电设备加工的重型数控机床,全部项目达产后整个园区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建设国内最大的重型、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基地。二是中航黑豹、天润曲轴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园区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总投资30亿元。依托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省级电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曲轴工程技术中心,重点研制生产乘用车、商用车、发动机及车辆曲轴、胀断连杆,建设综合性的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其中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9亿元,进行新型载货汽车的研发生产,达产后,可形成年产10万辆(单班)轻型卡车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43万平方米,引进国外电动螺旋压力机,配套国产中频炉、辊锻机、切边压力机、速冷线等设备,建成一条年产30万支重型汽车发动机曲轴锻造生产线。
  五、主要措施
  (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国产“首台套”政策,用好用足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优化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形成集约型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力;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大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力度,有效拉动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技术创新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体系。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学术环境和人才环境,为各种创新要素的聚集搭建广阔的舞台。各级要以适度投入牵头搭建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的技术研发平台,进行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核心技术的研发,促进重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建立广泛的产、学、研联合,构筑广泛的技术信息、联合开发和技术攻关平台。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对企业现有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市场销售、资源管理、物流控制等各个环节的改造。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向重点科研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强化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制定营销战略,搞好企业和产品定位。建设好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有步骤、分层次、针对性地开拓市场。加大对潜在市场的挖掘和开拓力度,在巩固既得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把寻找、挖掘潜在市场作为市场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品牌形象,促进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对企业在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方面的投入,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创新服务产品,积极为符合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提供贷款。重点骨干企业要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以招商引资、技改投入等手段,以控股、参股等形式加快资本扩张,扩大产业规模和产品优势。中小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挂大靠强,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保证技改资金投入,加快企业的壮大和改造提升。
  (五)提高服务能力,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空间。通过制定技术改造指导意见,发布技术改造投资指南,设立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配套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激励企业按市场规则优化资源配置。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大企业、龙头产品为依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