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行业是我市传统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开辟市场、培养人才、积累资金等重大作用,是我市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我市轻工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威海市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轻工行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预期增长目标,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增长幅度在15%以上,其经济总量在全省保持第二位。“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特点是:
(一)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我市轻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业、皮革及制品业、渔具及塑料制品业、工艺美术品业等四大行业为支撑,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行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至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826 家,资产总额826.3亿元,从业人员22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712.6亿元,利税127.1亿元,利润80.3亿元经济总量和效益位居全省同行业前茅。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食品加工业、皮革及制品、渔具、工艺美术品四大特色产业占全市轻工业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水产品加工、制革、地毯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渔具行业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渔具生产出口集散地;抽纱刺绣品业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登市被授予中国工艺家纺名城和省级工艺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三)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步伐加快。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引导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到2010年底,全市轻工行业已建成2个国家级、13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拥有金猴皮鞋、好当家、山花地毯等12个中国名牌产品,“金猴”、“山花”等9件中国驰名商标和 66个山东省名牌产品、35件山东省著名商标。
(四)骨干企业带动作用突出。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和实施骨干膨胀战略,培育了好当家、泰祥、光威集团、山花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对全市轻工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威海轻工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研发投入不足,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数量少,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低;食品企业科技投入较少,研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率较低,企业管理与市场开发创新能力不强,出口食品贴牌比例较高。高档工艺美术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十二五”期间我市轻工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发展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消费品工业的发展。
国际方面,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将进一步促进各国和地区经济更大程度的开放。同时国家间的贸易争端也更为常见。特别是国际经济环境虽然有所好转,但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并没有消除,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仍高居不下,消费市场没有发生根本性好转,消费信贷支持力还很弱,中美关系、汇率、贸易保护抬头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及新经济战略和政策,如平衡经济、低碳经济等将对我国轻工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方面,我国日趋明显的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抵消和制约了轻工行业的快速增长。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将对内需市场起一定制约作用,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出口的影响则是更大的。我市的轻工行业总体处于快速发展初级阶段,下一步的发展必须通过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来实现。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突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主题,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威海高端产业聚集区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客观分析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发展阶段,不断提高我市轻工行业整体素质和水平,努力实现我市轻工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二)发展原则
1、突出市场导向,加大开拓力度。搞好产品结构调整,挖掘市场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
2、突出技术进步,加快转型升级。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突出重点行业,扶持骨干企业。优先扶持拉动消费作用显著、关联度高、有发展潜力的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4、突出产业集群,兼顾中小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植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中度和集群效应。
5、突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污水治理技术和节能技术,促进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达到754亿元,年增长12 %;销售收入达到3018亿元,年增长12%;利税达到205亿元,年增长10%;利润达到129亿元,年增长10 %。
四、发展重点
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品牌经营”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加快轻工行业技术进步。突出抓好食品加工、地毯、抽纱刺绣品、皮革、渔具、包装印刷、造纸、塑料制品、日用玻璃等产业。着力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关联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品牌产品。
食品行业:与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相结合,实现四个突出,即突出资源优势,突出技术创新,突出优势企业集团,突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生产工艺流程,使食品工业向规模化、优质化、营养化、方便化、保健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重点发展适宜利用本地丰富资源的特色食品。
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以荣成市海洋食品加工城及沿海各大海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以海洋系列产品为主的海洋食品,广泛推广应用真空包装、活体远距离运输和常温保鲜、微波杀菌保鲜新技术,形成我市食品工业的区域特色。一是突出低值鱼、虾、贝类等产品的精深加工,精深加工率由现在的75%提高到85%以上,重点抓好威海同仁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水产品及调理食品加工项目建设;抓好好当家、泰祥、宇王、石岛、海之宝等水产加工园的建设,到2015 年使水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达到200 万吨,成为国内较大的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二是突出藻类海产品的精加工业。采用生物新技术提高海藻类、海珍品的附加值,加大荣成海带和威海刺参原产地品牌保护力度,以荣成俚岛水产集团、高家水产公司、寻山水产集团、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通过先进的技术促进海藻类食品增值,使海藻类食品的深精加工量占海藻类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到2015 年海藻类产品产量达到65 万吨,把我市建成中国最大的海藻加工基地。重点抓好山东鸿洋神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生物工程研发项目建设。
利用我市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以鲁菱果汁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围绕浓缩果汁,搞好果汁饮料的深加工;以华隆(乳山)食品工业公司等企业为依托,研究开发花生蛋白、花生乳、花生酪、脱脂花生粉、精炼食用油等系列化产品;以清华紫光科技开发公司为依托,积极发展无花果综合加工业。围绕绿色无公害、无污染蔬菜基地建设,引进国外先进的种植业和加工技术,大力发展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净配菜、菜卷、菜汁等绿色环保有机蔬菜制品。扶持培育、引进一批大姜、西洋参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以鲜姜、鲜参等鲜货销售为主向精深加工产品系列化转变。
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以金猴集团、森鹿制革、山海皮业、富豪皮革、普利姆等企业为龙头,开发多品种、系列化的皮革材料,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满足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的名牌产品。着重抓好金猴鞋业园投资2000万元的军鞋、靴的生产线升级改造和投资1800万元的将官衣帽箱、军用武装腰带及军官专用皮包皮具生产线的扩建项目建设;抓好文登森鹿制革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的猪牛皮干加工及污水处理完善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可新增120万张牛皮和400万张猪皮的年生产能力;抓好威海天威皮毛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36亿元的动物皮毛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新增皮毛1000万张/年。
地毯行业:依托山花集团、海马集团,重点发展商用和民用机织地毯、簇绒地毯、方块地毯、工艺地毯等高档产品,建成国内最大的机织地毯特色产业基地。山花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策略,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进程,从而晋升为国际企业,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加快技装水平提升,实现地毯设备、原材料国产化。重点抓好海马集团投资5.4 亿元的尼龙地毯配套原料生产线项目、投资8亿元的山花国际新型地材研发基地项目建设。
抽纱刺绣品行业:优化区域布局,实行集约投入,培育知名品牌,巩固文登市中国工艺家纺名城的地位,保持家用纺织技术全国领先水平。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新材料研发中心,大力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旅游纪念品产业,拓展抽纱刺绣行业新领域,形成行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工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巩固和扩大抽纱产品的生产,以艺达家纺、万得集团、芸祥绣品、云龙绣品、银洁绣品等企业为主体,保持家用纺织品全国领先水平,建成国内最大的抽纱系列产品生产集散地。重点抓好文登众华家纺投资3亿元的高档家纺面料生产项目、山东万得集团投资4.6亿元的高档家纺面料和投资1.2亿元的床单生产项目建设。
渔具行业:以光威集团、环球渔具为龙头,大力发展碳素鱼竿、高尔夫球竿、网球拍、碳素管材等拥有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鼓励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发展钓具配件,开发多品种的碳素体育用品、文化用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渔具生产和集散基地。
造纸印刷包装行业:造纸行业,以山东荣皎纸业有限公司、乳山造纸厂为依托,着力调整原料结构、降低草浆比重,走集中制浆、分散造纸的道路,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行“三高、三低”纸浆新技术、碱性过氧机械浆工艺、纸浆生产的环保技术、二次纤维利用等高强度、高白度、高效率、低污染、低水耗、低能耗技术。重点发展高档铜版纸、白卡纸、轻涂纸、双胶文化纸、无菌包装纸、电子热打印纸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加工纸。印刷包装行业,以威海印刷工业园各企业为依托,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化电子制版印刷技术和设备,提高现有行业的印刷包装设计水平。以包装材料印刷和商标票证印刷为主攻方向,以引进的现代化、专业化企业为龙头,以本地中小企业为补充,形成出版物、包装材料、商标票证印刷技术先进,纸张、塑料、金属介质印刷手段兼备,印前、印中、印后、仓储运输、物资供应、业务中介产业链条完整,高中档印刷产品相互搭配的优质印刷产业聚集带。
塑料制品业:塑料加工行业要发展经济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自动控制,生产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工程塑料制品和复合材料。为减少环境污染,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和降解塑料的研制开发,将是塑料工业的发展重点之一。以山东省荣成市兴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渔业用塑料制品(渔网丝、绳索、网具等)。
日用玻璃行业:总结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和发展循环经济典型企业经验,注重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开发生产轻量薄壁、节能、节材型产品。加快高档玻璃器皿的生产,抓好山东华鹏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7 亿元的高档玻璃包装器皿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产品升级改造, 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高端市场占有率。
五、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促进轻工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国外资本、技术和人才,壮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能力。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支持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培植大企业集团,建设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支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与信息网络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品为核心、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与世界知名的企业集团、研发设计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行业技术中心,打造产学研联盟。推进食品、地毯、抽纱刺绣、渔具、皮革及制品等重点产品生产线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三)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重点专业市场建设,通过网络建设、规范秩序、品牌展示等手段,扩大消费区域覆盖范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相关展会的平台,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展会展经济。巩固欧洲、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北欧等新兴市场。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推广应用污水治理和节能环保技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进行装备升级,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能耗水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皮革行业要推广保毛脱毛、无灰浸灰、生态鞣制等清洁生产技术,抓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塑料行业要提高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
(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介组织等通过合资、重组、技术入股等方式,投资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贯彻国家货币政策,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订单企业的流动资金支持,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产业链安全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吸纳民资等途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六)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参与国际国内贸易活动。企业要转变观念,积极打造电子商务环境,建立电子商务高效运作所必需的、高效率的、信息化的管理体系;着力塑造提高网络品牌知名度;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