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植元(1927.5—2003.1) 文登县大水泊村(今属文登市大水泊镇)人。自幼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师从著名学者于季舫、梁国铨、汤景麟等,少年时代便学完中学及大学的文史课程。民国 35 年(1946)起,先后在大连市立初级师范、旅大师范专科学校(今辽宁师范大学)任教。1953 年,调旅大教师进修学校任教。五六十年代,先后发表《关于鲁迅诗歌研究》《鲁迅诗本事质疑》《与郭沫若关于〈兰亭序〉研究的商榷》等论文。“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错误批判。1971 年春,被遣返故里。1973 年,平反后重返大连。1979 年,任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80 年,任大连师范学院院长、教授。1987 年,任大连师范学院终身名誉院长。1990 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出版《文史探幽》、《英和与奎照》、《书法教程》(主编)等专著;点校出版《后西游记》《林兰香》2 部明清小说;发表古代汉语及明清小说、满族文学、书法美学、中日关系史等方面论文 120 余篇 200 余万字。他书法造诣颇深,尤以行草见长。竹下登竞选首相时,他赠送“能从竹下登龙门”条幅,被日本各大报纸刊载,竹下登竞选成功后,他的书法更轰动日本。先后应邀出访日本 50 余次,与竹下登、中曾根康弘等 12 位日本政界名流有书法交流,被誉为“民间文化大使”。1996 年,他率团赴日本阪神地区救灾义卖,将所得全部捐赠神户市政府。朝日电视台拍摄 90 分钟专题片《跨海的友情》,进行报道。鉴于他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卓越贡献,日本政府特赠予其日文原版图书 5 吨。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特殊感情,他将这些图书全部捐赠给家乡。晚年,仍身兼全国高校古汉语研究会会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顾问、大连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日本日中友好文化经济技术协会全国总会顾问等国内外学术及社会团体职务 90 余个。2003 年 1 月 26 日,病逝于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