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192N/2020-10255 发布单位: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内容分类: 文字解读 成文日期: 2020-09-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来源: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时间: 09:20
点击次数:

一、《实施意见》编制的背景和过程

在疫情影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抬头、世界经济重构的新形势下,芯片、原材料以及高端装备等“卡脖子”技术使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适时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等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省委、市委先后印发了《“六保三促”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一直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调研指导。6月1日,闫剑波市长主持召开了全市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与配套协作座谈会。7月7日,张海波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市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专题会议。实践证明,推动“三链”协同发展对于保障产业安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根据全市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专题会议精神,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市工信局牵头起草了《威海市关于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听取了相关行业协会及部分企业的建议,广泛征求了各区市政府(管委)、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于2020年9月8日正式印发实施。

二、《实施意见》内容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链条的优势、短板和发展方向,通过垂直整合、配套协作、双招双引、平台赋能等措施,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关键环节安全稳定,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更好地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企业冲击新目标、千亿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部分,工作目标。围绕我市10条优质产业链,坚持“骨干膨胀和双招双引”并重,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争取十四五末,培育打造过千亿的产业链1条(医药医疗器械)、过500亿的产业链1条(碳纤维)、过300亿的产业链4条(纺织服装、打印机、海洋食品、轮胎)、过100亿的产业链2条(船舶、汽车)、过50亿的产业链2条(钓具、电机),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第三部分,重点任务。结合我市实际,明确了10条产业链的重点任务。

(一)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链。提出推动威高集团建设国家级医用生物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垂直整合上下游企业,推动关键材料国产替代,培育国产高端品牌。推动迪沙药业等医药企业向高端原料药、制剂、中药和仿创结合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建设应急防疫物资产业链,打造国家级医疗物资产业应急生产基地。

(二)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链。提出推动光威集团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和装备,招引碳纤维及制品上下游研发生产企业,拓展碳纤维应用领域;加快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世界级水处理及膜技术产业园区。

(三)纺织服装产业链。提出推动迪尚集团、联桥集团依托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由生产加工为主向高端研发设计和打造自主品牌转变;推动海马地毯、山花地毯等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推动我市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展销于一体的纺织服装地毯集散地。

(四)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产业链。提出推动惠普、亿和、新北洋等龙头企业膨胀发展,加快提升打印机核心零部件、芯片、耗材等自主品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打印机生产基地;推动新北洋集团向物流、新零售、金融三大自助服务终端板块拓展。

(五)海洋食品产业链。提出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从苗种、养殖、捕捞、加工、流通到品牌的全产业链条,扩大“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区域品牌和好当家、泰祥、宇王、海之宝等优势品牌影响力。

(六)轮胎产业链。提出加大智能化技术改造步伐,向高端轮胎、航空胎等领域拓展。招引轮胎制造装备、模具等生产企业,加强本地企业间配套合作,主动对接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

(七)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提出推动船舶企业提高新船型研发设计能力,提高智能化数字化造船水平,打造豪华客滚船、重吊船、南极磷虾船、游艇等“威海品牌”;加强本地企业间配套协作,提高本地配套率;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有效缓解船舶行业融资难题。

(八)专用汽车产业链。提出推动北汽黑豹与中国重汽战略重组、天润工业与潍柴动力战略合作,招引一批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带动汽车产业链整合提升;建设房车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东北亚最大的房车产业集聚区;依托广泰空港打造国际级空港地面设备生产基地。

(九)钓具产业链。提出建设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智能化技术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强企业间协同创新和配套协作,打造集装备—预浸料—渔竿—渔饵—渔轮—导眼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建设“威海钓具”区域品牌。

(十)电机产业链。提出推广华力电机智能化改造新模式,带动电机行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强与大院大所产学研对接合作,实现由通用电机向个性化定制电机转变,打造江北地区最大的电机制造基地。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从“建立‘政企协’协同推进机制”、“工业互联网赋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对接合作”、“双招双引攻坚突破”、“发挥行业协会(联盟)作用”、“政策保障”6个方面,在全市产业集群工作机制的总体框架下,每条产业链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建立起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推动《实施意见》落实落地。

相关政策
新闻发布会
图文解读
领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