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指出,城市建设要同步考虑发展要求和群众需求,统筹推进软硬环境提升。近年来,我市下足“绣花”功夫,抓好精致城市和全域旅游建设,拓展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外兼修,整体提升城市风貌和管理水平。
在市区,以往断头路阻碍出行一直是市民的烦心事。从2019年开始,我市下决心打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升级市区交通微循环。市市政建设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岳蓬勃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打通的台上南街、德清街“断头路”已投入使用多日,交通流量可观,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出行,且极大提升了周边公共环境。
目前,全市老旧小区电力改造工作也在进行中。今年刚改造好的雨污分流,彻底改变了以往小区雨污混流、生活条件差的情况,33个老旧小区展现出全新的活力。崖头街道玉龙社区民安小区居民孙立华说:“从外地回来的人都不认识咱这个小区了,变化太大了,一点也感觉不到这是个旧小区。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看不出老旧小区和新小区的区别,我们老百姓住得是特别舒心。”
我市坚持用“工匠精神”推动精致城市打造,促进城市更新,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此前,我市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测评,背后折射的是全市全域旅游多点开花的新常态。眼下,港西镇鸡鸣岛村每天都有大批游客进村旅游,体验渔家民俗。许多外地游客表示,在这里能看到蓝天白云,连海看着都有好几种颜色,在古渔村吃着渔家饭,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整个鸡鸣岛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原生态,让人十分舒心。
鸡鸣岛村整合资源整体打包成旅游景区,将村庄景区化,是我市乡村游的成功尝试。现在全市已培育出鸡鸣岛村、留村、东墩村等10个3A级景区村庄,精品民宿40多处。住海草房、吃渔家饭成为外地游客来我市的首选。
受热捧的不仅是乡村游,炎炎夏日,不少游客还选择到我市各大海洋牧场赶海钓鱼、休闲度假。宁津街道东褚岛海洋牧场主管于永堂告诉记者,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海洋牧场的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达到一千五六百人次。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丰富消费新产品、新业态,围绕打造产城融合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重点抓好海洋游、城市游、乡村游、赛事游、红色游“五大品牌”,“助燃”城市新活力。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主任赵征说:“我市坚持不断丰富文旅产业业态,在服务质量、项目建设、全域旅游上打基础、抓提升,坚决把全域旅游打造成荣成闪亮的城市名片和新的消费增长点。”
近段时间,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被各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人民日报》更是在头版位置重点介绍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特色——《志愿服务制度化和信用体系建设相辅相成》。
我市将群众参与理论宣讲、慈善救助等26项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个人信用管理,根据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间等赋予个人一定信用加分,让志愿服务和信用体系同频共振。连续3年组织实施了900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筹集善款500多万元,实现了村村有项目、村村有活动,为文明实践长效长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全市成立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300多支,注册志愿者15.5万人,每月发起文明实践活动2000多场次。
眼下的荣成,正全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营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商、宜学的文明和谐环境,推动城市精致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