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高区

落笔“小切口” 写好精致城市建设“大文章”

    打通“卡脖子”路,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建设口袋公园,增添绿色“驿站”;整治背街小巷,市容秩序大提升……今年以来,在推进精致城市建设过程中,高新区市政局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着力解决市民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让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具温情、市民更觉温暖。
    1条“卡脖子路”已打通
    经过20天的施工作业,7月22日,随着路两头的施工围挡撤掉,“卡脖子”6年之久的奈古山路北段主路面修建完工,开始放行通车。现场,不少车辆随即驶入,抢先感受道路打通后的顺畅与便捷。“家门口这条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卡脖子’路终于修通了,与‘主动脉’文化路连接在一起,给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太大的便利。”家住附近的市民毕先生感叹道,由于毕先生在经区上班,路没修通之前,他每日都要先驾车向北绕行至花园中路,然后向东行驶至统一路,不仅绕道,还堵车。如今路修通以后,再也不用绕行了,直接上文化路,向东一直驶往海滨路。这样算来,每天上下班都能较之前减少1公里多的路程,也为毕先生节省下了不少时间。
    据高新区市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奈古山路北段规划建设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次干道。2014年启动该路段修建时,处在规划道路红线内的文化路与奈古山路交叉口北侧的建筑物征迁工作成了“拦路虎”。由于拆迁受阻而搁置,致使修建计划迟迟无法实施,路段一直未能全线贯通,原本双向两车道的道路,经过此段时突然“收口”,成为典型的“卡脖子”路,沿线居民进出要么绕行,要么经过一段狭窄且坑洼不平的小路,交通时常拥堵,严重影响了市民正常通行。为了让“卡脖子”路不再卡,通过相关部门的合力攻坚,最终成功拆除了“霸道”建筑。
    5座“口袋公园”将建成
    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今年规划建设的城区5座“口袋公园”现已进入最后的施工收尾阶段,即将开园亮相。


口袋公园姹紫园一角

    7月27日,记者在位于文化中路和福山路交叉口东南侧的一处“口袋公园”林趣园看到,园林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栽植绿化苗木。绿化工作全面完成后,一个面积1.3万多平方米、功能景观齐全的口袋公园将呈现在市民面前。“该公园整体设计分为野趣活动区、碉堡拓展区、中心广场区、健身娱乐区、儿童游乐区等五部分,目前地形塑造、场地铺装、小品修建、设施配置等基本完工,苗木栽植也很快完成。”在现场负责施工建设的市政局工作人员孙琳介绍,该处原本是一片绿化植被老化严重、景观效果较差的绿地,考虑到毗邻居民区、活动人群较多的实际情况,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将此处改造成开放式口袋公园,为市民增添一个日常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据了解,除了林趣园之外,位于世昌大道北、万宁街西侧的枫景园,位于沈阳路东侧、世昌大道北侧的姹紫园,位于火炬路东、世昌大道南的汇峰园等口袋公园也基本完成了建设环节,正加紧推进最后的绿化工作。每个口袋公园虽然体量小巧,但皆是匠心独运、各具特色。精心修建的活动广场、廊架园路、生活雕塑、健身器材、休息坐凳等配套设施分布其中,四周乔灌萦绕、花草相伴,坐落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丛林中,犹如一个个舒适惬意的“小客厅”,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绿色空间,让市民享受到“出门见园、推窗见景”的惬意生活。
    据高新区市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辖区内在建的5处口袋公园预计将在8月底前,陆续建成,正式向市民开放。
    26条“背街小巷”要变样
    7月17日,记者在万宁街整治施工现场看到,摊铺机正向前推进,压路机来回穿梭,机械轰鸣作响,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沥青路面加铺工作。
    背街虽背,却是居民进出必经通道。为改善居民身边环境,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向背街小巷延伸,自7月中旬以来,高新区市政局启动新一轮背街小巷提升畅通行动,分期分批开展施工改造,对辖区内街巷存在路面破损严重、亮化设施缺失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治理,达到“路平、灯亮、管通”的目标,满足百姓的功能性需求,进一步改善市民家门口的环境。“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如果能够将‘里子’的问题解决好,城市品质才能真正得到提升。通过整治提升,让越来越多的背街小巷告别“脏乱差”的历史,实现‘华丽蜕变’,使街巷更美、生活更幸福。”高新区市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此次集中整治的背街小巷包含万宁街(古寨南路-世昌大道)、顺河街(古寨东路-环翠界)、唐山路(天津路-世昌大道)等26条,总长度12480米,共需沥青罩面10.2万平方米,处理路面病害5.6万平方 米,改造提升各类检查井2400余座,整修铺装人行道5000多平方米,修复补缺路边石3600米,新装路灯68盏,整个整治工作预计8月上旬全部完成。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