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段时间不小心摔断了胳膊后,无聊时,77岁的双岛街道北郊村村民王振芝就会趴在窗台上看看院子里的风景。因为只能在室内活动,她心情难免有些烦闷。而近来她不仅心情变好,还能到室外活动。说起这些变化,王振芝感动地说:“自己恢复得这么快,多亏了‘邻里互助社’的这些好邻居们。”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逐年增多,留守老人如何养老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双岛街道引导北郊村率先试点邻里互助模式,成立北郊村邻里互助社,通过村民志愿者之间的“随手帮”,为“远亲不如近邻”注入了更多的温情。
为留守老人搭建互助平台
66岁的王淑华是北郊村的妇联主席,也是该村邻里互助社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北郊村60岁以上老人有120余人,80岁以上老人14人,大多为留守老人。这些年来,每当她看到老人年事已高,出门买东西无人提,生病去医院无人陪,一不留神摔一跤,连拉一把的人都没有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村里能有个场所,让老人们聚在一起唠唠家常、看看电视、唱唱歌跳跳舞,有需求时还能有人帮助,那该多好!”王淑华说。今年6月,她的这一想法得以实现,双岛街道大力开展“阳光筑梦、益暖双岛”志愿服务活动,借着这股东风,北郊村成立了邻里互助社,一支由老党员、热心村民组成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他们为村民尤其是年事已高的老人提供打扫卫生、心理疏导、洗衣晒被、做饭送饭等志愿服务。
邻里互助社成立后,村民们都积极报名,目前该社已有17名志愿者,其中年龄最大的83岁,年龄最小的51岁。“我们都想趁着自己身体能行的时候,多帮助其他人,等到自己需要帮忙的时候,也就有了保障。”83岁的志愿者孙淑英说。
志愿者各有所长丰富互助项目
“兆成,我们来看你了。”6月26日上午,志愿者邹玉兰、孙庶梅等几人又来到了北郊村村民王兆成家中看望他。王兆成患有脑瘫,身体行动不方便,邹玉兰等人每天都去看他,帮他做饭送饭,收拾卫生,天一放晴还帮他晒晒被子、洗洗衣服。谈起邻里互助社,王兆成止不住地眼泪往下流:“这些年要不是这些好邻居们帮忙,我早就没有了。”
除了这些微不足道的琐事,志愿者们还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村里的老人们提供方便。王淑华就是其中之一。王淑华在市里经营一家推拿馆,王振芝胳膊骨折后,她的左腿也时常疼痛,王淑华知道后,主动去给王振芝推拿。在王淑华的精心护理下,王振芝的左腿疼痛感已经消失。
不仅是王淑华,志愿者周秀英年轻时是村里的一名乡村医生,虽然现在已“退居二线”,但村民们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来找她咨询。她家里还自备了血压计、简易血糖仪等仪器,有需要测血压、血糖的村民去找她,她都义务提供测量,俨然是村民们的“家庭医生”。
志愿者阮美壮的特长是缝纫,村民谁家需要裁剪缝纫的活计,交给阮美壮,没几天一件做工良好的成品就完成了,手艺一点不比外面的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村里如果谁家有人因为大病住院了,互助社的成员们还会自发地为他们捐款。村民王兆模因为脑血栓住院,志愿者王树财为他送去了400元钱;村民邹振志大病住院,志愿者们主动为他捐款2000余元……
“无论谁家有个困难,只要来邻里互助社求助,肯定有热心志愿者帮忙解决,如果解决不了,他们也会献计献策。”邹振志告诉记者。
邻里互助推动文明实践新风尚
这种邻里互助的效果如何?老人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村民丛培华家中,还没进屋,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就已传入耳中。“我们村的这些老姐妹一有时间就到我家陪我聊聊天,还帮我收拾收拾家,孩子们也不用担心我孤单。”83岁的丛培华老人心满意足地说。
“对老人们来说,最怕的就是沮丧和孤独,邻里互助社的志愿者们在老人们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帮扶,在逢年过节时到老人家中嘘寒问暖,在行动不便时帮忙做饭、洗衣、打扫,这样的日子是老人们期盼的生活。”双岛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窦亚飞说,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服务还不够健全的大环境下,北郊村的邻里互助社发挥了居家抱团取暖的独特作用。
对于邻里互助社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北郊村党支部也十分重视和支持。6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表彰大会在北郊村“和文化馆”举行,接受表彰的不是别人,正是邻里互助社的部分志愿者们。据北郊村党支部书记邹立海介绍,为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北郊村建立了志愿服务回馈激励机制,每半年按照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积分多少给予表彰,志愿者还可以用积分在村里信用超市兑换礼物,日后还能兑换别人对自己的服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力量自愿参与志愿服务,也让老年人轻松愉悦地享受志愿服务。
眼下,随着邻里互助社志愿队伍的不断壮大,邻居之间奉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日渐浓厚,平常有事,邻里邻居互帮互助,既助人,也受助,邻里互助“助”出了人间真善美,“助”出了浓浓邻里情。
“‘邻里互助社’已经成为邻里之间联系、联心、联谊的平台。”邹立海说,“现在我们村里指手画脚的人少了,积极奉献的人多了;牢骚怪话少了,参与活动多了;婆媳不和夫妻吵架的少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讲封建迷信的少了,相信科学移风易俗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