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瓜、烤地瓜、地瓜干、地瓜叶、地瓜蔓、地瓜汁……地瓜全身都是宝,我们跟地瓜杠上了!”被晒黑的脸庞,个头不高,戴着一副眼镜,蓝呱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福华讲起话来,带着威海人身上特有的一股劲儿。
2017年,谭福华就在初村镇种起了蓝莓和地瓜,如今两个项目都变成了增收的“金疙瘩”。从事农业近30年,说起栽种地瓜的初衷,谭福华头头是道:地瓜是稳产高收的农作物,威海还是栽种地瓜的传统区域,丘陵地区的沙壤地特别适合种植地瓜,长出来的地瓜筋少,而且味道醇香甘甜。
在甘薯加工车间,谭福华拿起一袋冰薯成品向记者展示。“冰薯在日本广受欢迎,烘烤后再进行冷库无菌处理冷冻储藏,急速锁鲜烤地瓜的甜度及口感。”谭福华说。尝上一口,倍感冰爽糯滑。
据谭福华介绍,整个加工车间共有三条地瓜深加工生产线,其中一条主要对小型地瓜进行烘烤后速冻处理做冰薯,淡季销售,而其他地瓜则加工成地瓜干、地瓜条、地瓜丸、地瓜丁等产品。
此外,蓝呱呱还在做两项深加工的研发。一个是集合现有的蓝莓和地瓜一起打汁,做成果蔬汁;另一个是将地瓜茎叶做成可以冲泡的轻汁粉。“以前只吃地瓜,地瓜蔓都割回去喂猪羊了,现在我们正在研发利用地瓜的根茎叶。”谭福华说。
经过三年运转,两大类七个品种,蓝呱呱生产的地瓜系列产品远销日本。到目前为止,今年蓝呱呱公司熟地瓜干的出口订单为500吨,而自有示范区所产地瓜可加工熟地瓜约350吨,生产需求空间极大。看着地瓜链的广阔前景,谭福华开始探索如何让普通地瓜提高“身价”,将种植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建设地瓜标准化精加工车间,开展甘薯加工、营养液提取、青汁粉提取等深加工;在长夼店子村流转土地,打造千亩地瓜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订单式农业……
今年,初村镇在长夼店子村实施“产业空投”,借助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和水肥一体化项目,成立长夼店子土地股份合作社,与蓝呱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模式,领办地瓜种植。
长夼店子村北是1100亩的地瓜标准化种植区,南面是710亩的榛子园。驻足地头,望着眼前一片绿油油、长势喜人的地瓜秧苗,谭福华和长夼店子村委会主任元振江两个人都满脸的喜悦:“这是5月初刚种上的,10月就能丰收了!”
“村里71户加入到了此次地瓜种植,等地瓜成熟后,合作社统一以每斤8毛钱的价格收上来,再以每斤9毛钱的价格卖给蓝呱呱,蓝呱呱在这中间提供技术和服务。”元振江说,从种植地瓜到深加工村民都参与其中,大家共同将地瓜产业做大做强。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0多万元,增加村民收入320多万元。
据谭福华介绍,千亩地瓜种植基地由蓝呱呱统一育苗后移植田地里,从耕地、旋地、起垄、割蔓收割及块茎采收,全程采用机械化,不仅种植成本降低60%以上,而且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增加农户收入。
“村里冬闲时则是地瓜深加工的旺季,每年12月到来年3月,加工流水线需要100多位村民前来工作,每人每天挣100多元钱。”谭福华说。企业出技术和服务,农户和合作社出力,“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在解决了土地种什么、怎么种、怎么销系列问题的同时,极大地缓解了企业急需原材料的困境。
不是纯粹种地瓜,谭福华还采用榛子与地瓜间作的种植模式,在秧苗中穿插栽种了8万棵榛子苗。“榛子生长期长,七年后才进入盛果期,不影响地瓜生产,到时候在地瓜丰产的时候,每亩还可年产榛子800到1000斤,将持续盛产20年。”据谭福华初步测算,这样的间作种植模式,在榛子前三年苗期每亩可年产地瓜2吨,等到榛子盛果期时将停止地瓜间作。而在村北的千亩地瓜区,预计年产地瓜2200吨。
在种植基地,几辆工程车刚刚开挖完5个大型地瓜窖,工人们正准备搭建上方拱棚。村头几栋闲置房屋正在被改造成地瓜蒸煮、切割等加工车间。据谭福华介绍,5个地瓜窖可储存600万斤的地瓜。预计9月前,新加工车间和地瓜窖全部改建完成,届时将“迎接”今年第一批丰收的地瓜。
“未来,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高新区地瓜核心区,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全面发力,叫响品牌,让土地瓜长成村民脱贫致富‘金疙瘩’。”忙了一上午的谭福华丝毫没有疲态,跟记者谈及未来地瓜产业的发展,愈发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