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首页 |
|
3月10日,我市“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攻坚行动中,490个工作组在到岗第一天就开启争分夺秒“模式”,奔走在基层一线,抓防控、抓发展、抓民生,把冬天损失的要在这个春天“夺”回来。
以后要常来车间“蹲一蹲”
“这是我带来的修订本,里面有不少关于省里、市里下传的企业税收、减免利好政策,希望对你们有帮助。”3月10日,经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连承惠在做完自我介绍后,从公文包内就取出了第一份“见面礼”。
同企业交谈,连承惠有着一本自己的“问题提纲”。翻开笔记本,里面的表格纵横分明,字迹工整。“这些是我昨天晚上整理出的几个问题,几乎包含了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连承惠已跟企业打了16年交道,身为一个“老监管”,什么是眼下发展最重要的,他心里有谱。
“车间里有多少人?”“目前复工情况如何?”“消毒防控措施是否到位?”……连承惠边交谈,边在本子上补充内容。当谈到重点内容或是企业发展难题时,连承惠还会在本子上标注一个大大的五角星。
在做好“摸底”工作后,连承惠打算到车间里实地“探访”一番。套上防护服、戴好一次性手套、手拿记录本……看到自己在玻璃门上照出的样子,连承惠自我打趣道,终于“上岗”了。
三楼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几十位“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正专注地忙活着手头各项工作。组装零件、抽检样品……每到一处工位,连承惠都要仔细询问工作流程,并在本子上认真记录下来。“以后要常来车间‘蹲一蹲’,才能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以便更好的帮助大家。”连承惠暗暗想着。
穿着和“工友们”一样的防护服,连承惠和一个“编内”人员没两样。随着交谈、了解的逐渐深入,笔记本上的内容越来越完善,连承惠对企业发展的“明天”也充满希望。
在施工黄金期再拼20天
看着派驻干部廉青松走进来,韩国奎科激光半导体(威海)有限公司半导体激光器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陈祥春一副“上考场”的样子,跑到他身边,接受每天必不可少的“挑刺”。
对廉青松来说,派驻干部这个身份虽然是新的,但他们却是“老相识”了。作为奎科项目的引进者,他从项目进场施工那天开始,每天都得过来转一趟,工程进度是顶要紧的事儿,20天后将进行工艺安装,这是当时和项目方立下的“军令状”。
“这边防疫还得再加强”“工期得再加把劲,往前赶一赶了”……一边转,廉青松一边“点评”。对这,陈祥春早就习以为常,因为从材料选购、施工管理到质量检测,只要和项目有关的事项,廉青松一丝一毫都记在心上。只要有一件事没有按时完成,陈祥春准能接到他的“追踪”电话。
前段时间,施工现场要安装空调,陈祥春都得给廉青松拍张高清照片发到手机上。“他得检查一下空调型号是不是正确。”陈祥春说,干了12年工程,这个项目的监督真是特别严,“没半点能含糊的”。
其实,廉青松知道背后的这些“吐槽”,但奎科项目万级净化车间的标准绝不能降低,质量不能出任何纰漏。作为惠普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奎科项目还将进一步覆盖理光、富士施乐等世界知名企业。“不管怎么严苛都不过分,反正这活儿就应该这么干。”廉青松坚定地说。
其实廉青松还有个“私心”——芯片封装车间这个“头炮”如果打得响,奎科总部可能挥将研发、设计、晶圆加工、芯片制作等工序全部搬到威海。
走出施工现场,厂区印有“确保奎科电子工程三月底交付”的红色条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廉青松伸手指了指天:“正是施工的黄金期,再拼20天!”
有了“小妙招”,商铺更兴旺
3月10日,环翠楼街道前进社区小东北菜店比以往忙碌了不少,老板推着一车车蔬菜来回“奔波”,带着口罩都遮不住脸上的笑意。“有了派驻干部的小妙招,我这生意好多啦,你看,又来订购电话了。”接通后,老板头也不回地奔回店里备货了。
所谓的“妙招”就是在卡点挡板上张贴社区内商铺的“广告”,这是3位派驻干部的主意。虽然今天是他们第一天报到,但之前作为志愿者,大家一直在默默关心着社区的需求,组员连诗杰说:“以前守卡点的时候我就观察到,因为疫情影响,小商铺的生意不好做,现在有了新身份,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得摸清这个问题并帮他们解决掉,让他们尽快兴旺起来。”
于是一大早,3位派驻干部就分头收集了商贩的意见。“社区门口被挡的严严实实,外头的人都不知道我们开业了。”“进出卡得严,不让外来顾客进社区,生意咋不受影响。”……听着商铺的困扰,干部们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得知问题根源,大家立马跟居委会商量对策,一番探讨后,决定将店铺信息“公示”,让大街上往来的顾客在社区门口就能通过电话采购。
说干就干,忙活了一上午,卡点的挡板变成了广告栏,小东北菜店、云波水果店、馒头店等商铺的电话号码一一在列,一旦有人驻足,连诗杰立马迎上去“推介”:“有需要打电话,商铺一会送过来,担心安全问题的话,我们这里还可以代接收。”
别小看这个改变,前进社区内有185家个体小商铺,现在已开业42家。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越来越多的商铺将陆续开业,大家计划得重新制订服务模式了。连诗杰感叹道:“帮助小商铺复工,是不能忽视的重点工作,接下来我们还打算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针对他们的困难需求,主动对接各方资源,竭尽全力为小商铺服务。”
“我们就是来给你们解决问题的!”
“服装加工这边货源稳定,结款也及时,我觉得是个不错的项目。”“缝纫不仅得眼神好,技术含量也不小,还是再看看电子线圈项目吧。”3月10日上午,荣成市王连街道隋家庄村的党员活动室里,突然就“热闹”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新超正和几名派驻干部围绕村里上什么新项目讨论个不休。
作为一个年收入大半靠土地租赁的村庄,隋家庄村最需要壮大的就是实体经济。这其中,项目就是最困扰张新超的一块“心病”。而当天进村“报到”的派驻干部也正是冲着他这块“心病”来的。
“虽然是小组第一天报到,但之前我们就了解过村子的情况,现在赶紧帮他们定下一个适合发展的项目才是最紧要的。”威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培训指导中心进乡村工作组组长朱复刚说,隋家庄村的赋闲劳动力大半都是中老年妇女,所以在选择项目时就需要考虑这部分人的情况。
为更好的佐证观点,朱复刚拿起了一卷黑色缝纫线和几个电子线圈样品,边说边比划起来:“这个小针眼,我都不大看得清,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更费劲,但电子线圈粗啊,哪怕最细的也都能看清。”
话刚落下,另一位组员紧接着就补充道:“缝纫设备要求相对也高,虽然可以买二手,但支出还是大一些的。”
几番讨论下来,张新超的笔记本上记了不少两个项目的特点,心里也渐渐有了定数:“总的来说,两个项目收益差不多,不过电子线圈的要求更适合我们,我们想做这个!”
“好!那咱就定下了。人员培训你不用担心,回去我们就联系企业,到时候挑几个代表去学习,后续开工了再协调企业派人来现场指导,保准没问题!”话音一转,朱复刚又有些担忧地追问道:“厂房这块,你们定了么?有没有什么问题?”
闻言,刚刚舒了口气的张新超立马又皱起了眉头:“场地倒是有,就是得需要重新修缮一下,资金也不是很足。”“走,先去看看。资金别太担心,我们马上就能拨付5万元,毕竟我们就是来给你们解决问题的!”(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曲黎悦 孙艺嘉 高昕/文 杨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