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455/2020-14332 发布单位: 威海市林业局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20-01-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市林业局2020年度重点工作

时间: 11:06
点击次数:

2020年,市林业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威海要向精致城市发展”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按照“护林保生态,造林增新绿,用林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推行林长制严格森林资源管护为总抓手,以推进里口山植被恢复提升造林绿化效果为突破点,以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全面筑牢林业生态屏障,守护威海绿水青山。

一、打好“三大攻坚战”,牢牢守住绿色发展底线

坚持“依法治林、严格护林,预防为主、防灭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森林湿地资源保护、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防火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林业生态环境管护能力,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态势,严防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一)全面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一是充分发挥各级林长的监督作用,不断推深做实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责任体系,构建“组织在市、责任在区、运行在镇、管理在村”的森林湿地资源管理新机制,切实将“林长”的监管责任落实到林间、地块。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确保一块自然保护地只保留一个牌子。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管护手段,依托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信息系统和“智慧林业”信息系统,构建责任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到位、监管更加严格的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新机制。三是充分发挥林业执法的震慑作用,严厉制止和惩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湿地、乱挖滥采野生植物、违规野外用火等违法行为,切实把每一棵树木保护好,把每一寸林地守护住,把每一块湿地监管到位。

(二)加快推进松材线虫病治理步伐。研究制定《威海市松材线虫病防控“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分期分步组织实施。到2020年3月31日前彻底清理各类病死树,年底实现疫情点数量不增加、发生面积不扩大、枯死木数量逐步减少“两不一减少”的目标;2021年实现疫情点、发生面积、枯死树数量“三下降”的目标;2022年最终实现疫情可防可控。一是全面开展普查监测,采取护林员地面普查、无人机空中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疫情监测点网格化监视的“天地一体化”监测手段,对全市松材线病死树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实现早发现、早除治。二是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推行以清理病死(濒死、枯死)松树为核心、综合防治媒介昆虫为辅助补充的防治策略。积极开展喷洒药剂防治工作,5至8月实施飞机空中、机器树间、人工地面相结合的立体式喷洒,降低虫口密度,对零星病死树“随发现随除治”,对成片病死树集中清理除治,做到发现一片、防治一片,清理一片、保护一片,确保消除“存量”、控制“增量”。三是全面强化疫木管控,制定疫木粉碎除害处理的具体规程要求,规范疫木处理企业的管理,清除取消一些疫木处理厂、临时处理点,确保疫木处理安全及时、可防可控。

(三)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建设。一是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防火宣传“进农户、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动画等形式,加强防火法律法规、火源管理规定、安全避险知识的宣传,提升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二是加大对护林员业务培训力度,明确护林员巡护、宣传、发现、制止、报告、配合等职责,严格落实好24小时值班值守,进一步强化护林员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护林员的护林防火水平。同时,整合海滨林场市级森林防火中队,加强业务培训和日常训练,做好火灾现场调度、秩序维护等工作,为火灾的扑救争取有效时间。三是加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力度,逐步完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森林防火热成像监控平台,实现森林火灾监控网络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推进三维电子地图建设,逐步实现“多图合一”,为救火工作提供便利。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山系、林区水源地、蓄水点建设布局,打造防火通道通畅、水源点布局科学、隔离带建设合理的网格化管理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实现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底,防火通道达到2025公里,水源地1388处,智能语音和图像采集卡口736处。

二、实施“四大造林工程”,全面提升生态修复水平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持续推动“绿满威海·四季多彩”国土绿化行动,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增添绿色发展底色和生态支撑。全年计划植树造林6万亩、森林抚育7.2万亩。

(一)加快推进里口山植被恢复提升工程建设。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在山高路远、地势陡峭等施工困难区域,采取专业公司实施作业完成复绿;在交通便利、坡度偏缓区域,采取“包山头和自愿认领”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团体投身植绿行动当中,积极开展机关林、企业林、社会志愿服务者林、家庭林等“四林”创建活动,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开展。大力实施森林景观林相改造工程,环翠区计划完成补植黑松、黄栌、龙柏10万株,高区计划完成补植黑松、臭椿0.5万株,经区计划结合矿山治理复绿330亩,全面提升里口山绿化、花化、彩化水平,还威海城市一个干净、清新的“绿肺”。

(二)加快推进疫木采伐迹地恢复工程建设。采取人工补植与自然恢复、营造混交林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疫木采伐迹地植被恢复力度,对纯松林大于6平方米、混交林亩均林木小于110株采伐空地,采取人工补植恢复方式进行复绿;对混交林亩均林木大于110株采伐空地,采取自然恢复方式进行复绿。按照常绿树种与彩叶树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选用育苗成本低、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率先完成伟德山、正棋山4000亩的采伐迹地恢复任务,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有条件的疫木采伐迹地全部复绿,为“精致城市”增添更多绿色底蕴。

(三)加快推进乡村四旁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全面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积极推广“绿满荣成·美丽乡村”先进经验,重点抓好400个村庄围村林、进村路、街头巷尾绿化工程。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在树种选择、绿化布局等方面,广泛听取群众合理化建议,选择既有绿化效果又有经济效益的树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绿化、管护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效果。积极开展“国家森林乡村”“山东省森林乡镇”“山东省森林村居”争创活动,引导和带动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有效开展,逐步实现新农村好生态、新气象好环境、一村一景观的良好局面。

(四)加快推进沿海防护林修复工程建设。结合全市沿海岸线专项整治行动和滨海步道建设,加大对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内抚育力度,积极改善林木生长状况、提高存活林木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加大对沿海岸带林地及绿化景观内病树、死树、枯树的清理力度,对适宜绿化的林中空地,按照营造混交林的原则,抓紧补植常绿、彩叶绿化苗木,进一步改善沿海岸线的林相景观;加大对沿海防护林内开荒地种菜、养殖以及非法占用林地的建筑物清理力度,加快修复沿海防护林“伤疤”“死角”,切实提升沿海岸线生态功能和环境秩序。

三、提升“三大林业产业”,着力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生态、富裕林农”的原则,持续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有新起色,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有新突破,种苗花卉产业发展有新成效,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一)培育经济林产业新模式。持续推动林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林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企业+农业大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发展文登区葛家镇不老莓300亩、文登区宋村镇李仙庄蓝莓200亩、荣成市大疃镇西中窑村核桃450亩。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生产基地、知名产品、知名企业,提升我市经济林产品的知名度,创建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1—2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齐鲁放心果品”品牌1—2个。

(二)拓宽林业产业发展新领域。加快发展以森林康养为重点的森林休闲养生业,探索开发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森林旅游新路线,加大对独具威海特色的林木手工艺品、有机林产品、绿色山产品、特色养殖等森林旅游附属商品营销力度,全面打响“绿游威海·乐享森林”旅游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2020年打造具有乡土特色、国内影响力的森林康养基地2处,生态林场、乡村林场3—5处,与华夏城共同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处。

(三)促进林木种苗新发展。积极推进黑松、白皮松、云杉、红豆杉、楸树、刺槐、榆树、栾树、野茉莉、抗寒梅花、北美冬青、月季等种苗花卉繁育与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造林绿化急需苗木180万株。其中常规造林苗木良种80万株,楸树苗林一体化示范林40万株,非松类常绿树种大叶胡颓子40万株,在环翠区建设1处常绿乔木树种雷顿绿(雷登柏)良种引种区域性栽培试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