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7个;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完成67.5万单;全市外贸工作机制受惠企业增至600多家;与大洋洲、拉丁美洲新兴市场的经贸往来进出口分别增长50.7%和72.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增长,出口额11.3亿元……
作为全省首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市),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外贸领域集成式改革,不断拓展对外贸易发展新业态、增强新动能,加快外贸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对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对上半年产业形势变化,皇朝马汉外贸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晓波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今年外贸形势严峻,但公司业务实现逆势扩张,这离不开各级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市商务局开展的“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十分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难题。上半年,皇朝马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进出口32738万元,增长14.3%;跨境电商实现零售出口67.5万单,货值2.3亿元,增长198.8%。“下一步,我们要申请开办避税保税物流中心,开展跨境电商进口保税备货业务,加强与日韩、欧美等市场的对接与合作,把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业务等外贸新业态做大做强。”王晓波说。
为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今年,市商务局提出了健全协调机制、培育外贸主体、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10项集成式改革任务,印发了《荣成市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积极协调海关、发改、市场监管等14个部门,与外经贸专家团对接交流,为企业打造跨境电商平台、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提供政策支持。
康派斯房车有限公司在政策支持下,积极打造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海外仓,改变了传统整车出口的模式。该公司副总经理于辉告诉记者:“我们在整车出口的基础上,通过和韩国中心公司的合作,在荣成基地进行研发设计,生产的模块化成套零部件,出口到韩国的海外仓,然后进行组装、分销和物流配送,这样客户从下单到收货,比原来能缩短20天左右,出口量提升了50%以上。”
为更好地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上半年,市商务局先后组织外贸企业赴广州、深圳等地开展“韩日跨境电商首选城市——荣成”专题推介活动,促使易海淘、日韩运通供应链等一批跨境电商项目落地,泰祥国际物流园已入驻企业31家,石岛港海运快件监管场所通过验收,共完成跨境电商零售出口67.5万单,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98.8%;健全外贸发展工作机制。我市建立了由商务、口岸、海关、税务等14个部门组成的外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专题培训6次,惠及企业600多家次。引导企业与境内外行业协会及企业开展贸易合作,先后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了日本千叶水产展、广交会等专业展会20多个,组织申报并成功获批房车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今年对外贸易变数增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市积极引导企业求新求变,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实施贸易市场多元化策略。目前,我市企业已与14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对韩国、日本及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保持增长,分别完成57.8亿元、22亿元和10.3亿元,分别增长17.9%、16%和40.7%。新兴市场持续扩大,其中对大洋洲、拉丁美洲进出口分别为9.9亿元和7.1亿元,分别增长50.7%和72.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1.3亿元,增长0.8%。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41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家,实现货物进出口额135.1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出口98.9亿元,增长10.5%;进口36.2亿元,增长48.3%。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食品行业实现进出口55.1亿元,增长24.1%,占全市外贸总额的40.8%;造船业实现进出口29.4亿元,增长52.9%,占全市外贸总额的21.8%,轮胎行业目前来看进出口规模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实现进出口14.7亿元,增长2.2%,占全市外贸总额的10.9%。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集成式改革为动力,在巩固我市外贸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培育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竞争新优势,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动我市外贸从要素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重点组织好韩国跨境电商推介会、青岛渔博会、‘互联网+荣成制造’系列培训等经贸促进活动,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推进全市外贸高质量发展。”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促进中心主任张承荣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