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双招双引

又一百亿项目落户,世界500强为何“钟情”威海?

       夏日炎炎,踏进中建材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大型机械正在紧张忙碌地平整土地,项目建设的热浪扑面而来。
 
  这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凯盛科技集团总投资100亿元,意将在临港区建起全国领先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是什么缘由让世界500强的百亿项目钟情威海,并将战略目光投向临港区?
  心动,源自产业基础
 
  随着中建材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快速推进,中玻控股技术中心高级总监王道德更忙了。“我们为中建材生产发电玻璃基板,并准备建中玻智慧玻璃工厂为中建材项目配套。”王道德说,最近两个月,他两次前往安徽蚌埠,与凯盛科技集团协商配套建设的相关工作。
 
  “现在,凯盛科技集团在为我们的智慧玻璃工厂做生产线方案设计,等8月份方案出炉,我们就立马着手开展项目立项、土地手续申请等后续工作。等这两大项目走上正轨,又将是一条强大的产业链!”对未来,王道德满是信心。
 
  扎实的产业基础是吸引中建材在临港区“布子”的重要原因,也是临港区打开与世界500强合作大门的一块重要“敲门砖”。
 
  早在2018年初,临港区招商团队得知中建材旗下凯盛科技集团要在全国布局新能源产业项目。敢不敢去争项目?能不能争到项目?临港区招商团队做了充分的“功课”:
 
  ——剖析对方,凯盛科技集团在整个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他们投资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项目,其实际上是在玻璃上镀膜。因此,强大的玻璃配套产业一定是吸引项目落地的有力砝码。
 
  ——审视自身,临港区有中玻镀膜、蓝星特玻等一批以玻璃生产为主业的骨干企业。中玻控股有限公司专门成立威海中玻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园,通过产业技术创新,研发生产功能性玻璃。
 
  “玻璃是我们的产业强项,在玻璃上镀膜也是我们本地骨干企业的核心技术,产业基础摆在这,势在必得!”该项目招商负责人、临港区财政局局长徐春雷决定“去招”。
 
  捧着厚厚一沓产业分析报告,临港区招商团队直奔凯盛科技集团总部所在的安徽蚌埠。
 
  “如果项目落到威海临港区,我们原有的中玻镀膜将直接成为项目的配套企业,这里将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实现集群化发展……”面对临港区带来的这份有理有据的产业分析报告,凯盛科技集团心动了。
 
  经过多轮洽谈磋商,临港区凭借产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配套优势,挤进了竞争队伍中。
  联姻,靠的是真情服务
 
  然而,要真正敲定最后的响锤,并不那么容易。
 
  同时参与项目竞争的有十几个城市,其中不乏济南、武汉这样的一二线城市。“从蚌埠回来后,我们几个部门负责人花了几个晚上分析区域优势,除了玻璃产业基础厚实,能与大城市抗衡的,就是优质服务了。”徐春雷说。
 
  半年时间,向蚌埠跑了26趟,这是徐春雷对“优质服务”的行动注解。
 
  在洽谈过程中,临港区管委主要负责人靠在一线指挥调度。去年冬天,招商团队在去安徽的路上恰逢大雪,烟台高速路段封路。“绕小道走,说什么也不能失约。”抱着势在必得的信念,汽车辗着厚厚的积雪开到了烟台国际机场。
 
  如今,徐春雷回忆起这件事儿还有一丝后怕:“当时大家一心想着不能错过每个推介的机会,别的都没有多想。”
 
  数不清的洽谈,临港区管委不仅拿出了科学严谨的建设方案,还郑重许下承诺:“要以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最诚恳周到的服务态度,最高效的建设速度,全力保障项目在威海迅速落地,并落得稳且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5月7日,中建材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正式签约。在设计建设方案的同时,临港区管委各部门同时着手规划、环评手续的筹备办理,一个月后规划图完成,项目顺利开工。
 
  中建材副总裁王丛笑盛赞威海:“临港产业雄厚、行动迅速、实力强劲,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未来,龙头舞活一条产业链
 
  “项目对土地的松软度要求极高,即便是晚上作业,你们也要严把质量关不能松懈。”7月18日中午,徐春雷的身影又出现在项目工地。当天下午2点,他要赶去北京与投资方总部商量奠基仪式的细节,不放心项目施工,出发前趁着午休再来叮嘱叮嘱。
 
  “这可是典型的‘四新’好项目,全部技术及主要设备都来自德国,生产模式全部自动化、智能化,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左右……”徐春雷一脸的自豪,“目前我们正昼夜不停建设,在土地平整的同时进行工艺设备及公用工程设备采购,预计11月底,一期厂房主体完工。”
 
  一个好项目激活产业一池春水。通过重点引进规模大、质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临港区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实现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链发展、集群发展。
 
  在与项目不远的地方,中玻控股打造功能玻璃智慧生产基地也已经破土动工。项目将建设功能玻璃生产线,以及冷链玻璃、工业玻璃、太阳能发电玻璃和智慧农业大棚玻璃等四大加工区,正全力冲击三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的新目标。
 
  临港区的新目标并不止步于此。“我们的目标是要做成全国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当日下午2点,徐春雷又踏上了北上进京的动车,“我们还要努力争取凯盛集团更多配套项目落户威海,将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让‘玻璃+’这条产业链舞得更精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 孙艺嘉/文 资料图)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