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街道冷家村73岁的村民冷世能,数年如一日义务守护烈士墓,祭奠英烈,传承革命精神;退役军人姜宝泉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改善村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尹力军创办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每周到老兵家中服务;人和镇院夼村五任船长、五代“拥军船”,60年初心不改,为苏山岛驻军运送物资、接送官兵及家属,开辟了一条海图上找不到的特殊航线……
共建双拥城,同铸强军梦。作为革命老区的荣成,有着悠久的双拥传统,军民团结一心、与时俱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尤其是近年来,我市按照“标准更高、特色更优、品牌更亮”的要求,健全拥军服务体系,创新拥军载体途径,打造拥军特色亮点,用实际行动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示要求,连续8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鱼水情深,
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院夼老百姓把战士们当亲人,我们回家探亲他们驾船来接,我们上岸村民先拉我们回家吃饭,有时去了这家,那家还来送条鱼送个菜……”驻苏山岛退伍老兵杨仁合告诉记者。
连日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各级媒体集中报道了院夼村“拥军船”的故事。军民鱼水情深的事迹广泛传播,在全市掀起了拥军高潮。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学习院夼村“拥军船”事迹的活动,已有1.3万人次到院夼村实地参观拥军码头、历代拥军船、拥军事迹陈列室、上岸官兵休息室旧址、岛上官兵亲属接待站旧址、退伍军人之家等11处设施和场地,听取事迹介绍。
在双拥工作中,我市十分注重红色宣传教育,把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规划,不断强化市民的红色传统教育、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各学校把红色教育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把课堂扩展到社区、村居,开放到各红色场馆,让红色的基因深深植于孩子们的心灵。7月22日上午,市蜊江小学学生担任宣讲员,走进崖头街道曙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社区居民讲述红色故事。英雄人物的生动事迹加上小宣讲员绘声绘色的讲述,深深感染着居民,爱党爱国爱军的红色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人们心田。
目前,我市拥有伟德将军碑廊、革命烈士陵园等1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沈秀芹纪念馆、谷牧旧居、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7处党性教育学习场所,其中,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沈秀芹纪念馆被纳入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这些红色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第二课堂”。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驻荣部队官兵、中小学生都自发前往各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双拥意识内化于心、外见于行。
红色文化引领着荣成适龄青年踊跃参军,在军中建功立业。我市被国防部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市”,86%的荣成参军子弟在军营立功受奖。
政策落地,
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
今年,我市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3.2万个家庭悬挂了“光荣之家”牌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努力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同时,我市扎实开展退役军人及烈军属的走访慰问和困难帮扶工作,切实办实事、解难题,让他们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悬挂光荣牌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职业浓厚氛围的重要举措。“光荣之家”牌匾承载的是全社会对军人家庭的尊崇,象征着荣誉和责任,体现的是军民团结、拥军优属的良好风尚。
近日,在荫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复员军人单香志的女儿前来咨询优抚对象危房整修的相关政策。单香志,家堂村人,今年92岁,多年前随女儿在文登区买了房,如今要修葺的危房在文登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咨询了相关部门后,依据政策到单香志家中查看实际情况并拍摄房屋照片,做好预算工作,上报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待10月份,房屋修葺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后,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放补贴。
近年来,我市切实落实各项双拥法规政策,依托退役军人服务站等为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解决实际困难,每个退役军人服务站要确保“三个一”,即一套制度流程、一本服务台账、一个退役军人名册,积极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确保服务好广大官兵、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同时,巩固扩大“军人依法优先”的做法和成果,着力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退役军人安置政策,使广大优抚对象、退役军人和驻荣部队官兵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厚爱。
真情无限,
军民同庆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走访慰问活动,各社会团体纷纷走进部队,向部队官兵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
“妈妈你不要牵挂,孩儿我已经长大,站岗值勤是保卫国家,风吹雨打都不怕。衷心地祝福妈妈,愿妈妈健康长寿,待到庆功时再回家,再来看望好妈妈……”在俚岛镇中我岛村和瓦屋石驻军部队联欢晚会上,退役军人们演唱起这首《军中绿花》,将大家的思绪又带回到那段身戴红花、离家从军的青葱岁月,再现了汗洒军中苦练本领、手握钢枪保卫和平的军旅生涯。随后军民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连日来,我市各级走访了31支驻军部队,发放慰问金及各种物资40余万元;对1124名一到四级伤残军人、70周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进行慰问,物资合计22.48万元。市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燕语春风志愿服务队等多个志愿团体发起关爱退役军人志愿服务30多场次,为200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物质帮扶、理发、义诊等服务。多个社会团体前去看望默默无闻、深藏功名的退役军人迟念佳,听他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革命故事,感受为党、为人民的初心……
今年年初,我市启动了“情暖光荣之家”关爱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这是2019年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上,山东鑫发控股有限公司向燕语春风社工中心捐赠2万元,旨在发挥社工组织在资源整合、志愿者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退役军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活动开展后,还延伸出由退伍军人主动参与的“再展军容”“我的流金岁月”“光荣之家”等多个子项目,在发扬军人爱国、奉献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增强退伍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提升了幸福指数。
为确保驻荣官兵更加安心地保家卫国,我市创新双拥方式方法,采用“5+1”模式,让驻荣官兵感受到家的温暖。“5”就是镇街道、部门、社区(村)、学校、医院5类单位,“1”就是部队和武警部队。我市组织镇街、部门、社区(村)、学校、医院分别与12处驻荣部队及军休机构结成共建对子,使双拥共建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5+1”结对双拥共建活动的开展,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双拥长效机制。
岁月如梭,初心不改。荣成军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传统、砥砺前行,当好改革强军坚实后盾,在服务军地改革上实现新的更大作为,努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续写双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