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位于威海市区南郊,坐落于邓家寨山下。据传明朝中期正德年间,邓心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此安营扎寨,此山由此得名邓家寨。村占地2400亩,人口940人。
河北村始于明朝,原名“活百”,由于河北村坐北朝南,向东与大海相望,向南视野开阔,向西、北是翠绿的山峰。冬天向阳而温暖,夏天受山调节而凉爽,人杰地灵,延年益寿而取名活百。后来由于地处小溪北岸而改名河北村。
河北村有山神庙、雾夼、石门等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
山神庙位于河北村西,邓家寨山主峰脚下。古时山神庙两边是两条河流,庙前有两棵片松,庙前还有一处平地是戏台,台南是两河交汇处。山神庙建于明朝,毁于“文革”时期。今原庙的建筑、院落基础仍存,两棵古树的树根,旧时的戏台尚有剩余。
“雾夼”景观位于攀登邓家寨的必经之路上,山路两边山势险要,形如山门,常年被云雾萦绕,故取名“雾夼”。雾夼外有巨石形似“火车头”和“官帽子”。“火车头”是由几块巨石连接组成,前面一块大石,后面几块稍小,远远望去象一列徐徐开来的火车。在雾夼北侧山半坡,伸出一块石头象旧时官员戴的帽子,所以取名“官帽子”。进入雾夼里门,有处三面陡峭、中间凹陷的奇怪地形,当地百姓称为“缸”,位于邓家寨半山腰,有条小路插入凹陷部位,南北20米,三面是刀削似的石壁,小路北侧,只容一人慢慢经过。
石门为邓家寨寨前的小路,由于路旁是一块大石而取名,可通山前、山后和上邓家寨山顶。站在邓家寨顶峰可俯视威海的大部分村镇,眺望大海和西南群峰。有人曾在晴朗的天气望见昆嵛山后坡。当地村民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邓家寨里一眼井,能值山东半个省,埋了九缸十八锅,不在山前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