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评价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862B/2019-08808 发布单位: 威海市商务局
内容分类: 政策评价 成文日期: 2019-06-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商务局关于《深化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贯彻落实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 17:25
点击次数:

市商务局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深化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威办发〔2018〕24号)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从中期评估整体情况看,该文件落实效果综合评定为“较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件落实情况

(一)中韩地方交流更加密切。威海仁川两地市政府高层互访3次,举办、参加了仁川2018INCHINA论坛、中韩跨境电商论坛等活动;在仁川·威海馆举办了“中韩地方经济合作与FTA政策推介会”,龚正省长、仁川市议会议长、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等到会并先后致辞。

(二)中韩设施联通已见成效。中欧班列实现每周1班的常态化运营;开通至塔什干的“中亚班列”,每周运行2班。开通至仁川的货运包机,已实现一周四班,完成进出口货物1276吨;开通至韩国大邱、清州的航班,对韩航线增加为每周42班。我市与仁川及青岛海关、仁川海关签署《山东威海—仁川“四港联动”合作协议》,举行了韩国车辆入境运输业务模拟测试。

(三)中韩经贸合作更加畅通。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覆盖至全市400多家代理和进出口企业,主要业务使用率达到100%。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引导企业建设了10个不同类型的跨境电商产业园,10个韩国公共海外仓。推动万斯特轴承、秀码士电子、帝吉可等一批韩资项目落地或投产。2018年新批韩资项目137个,实际使用韩资2.4亿美元;今年1-4月新批韩国投资项目43家,实际使用韩资9291万美元。

(四)中韩金融业务稳步推进。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及金融创新业务,2019年向企业宣传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召开政策宣讲会,一季度全市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33.15亿元,其中中韩人民币结算9.6亿元,同比增长7%。

(五)中韩人文交流不断丰富。在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组织或参加了多场中韩人文交流活动;我市高校及职业院校与韩国东义大学、釜山国立大学等多所大学开展合作交流;举办首届中韩创新大赛,推动成立中韩创新孵化联盟;市消协与仁川续签消费维权合作协议,举办威海·仁川跨境消费维权研讨会等活动。

二、下步建议及措施

下一步,我市将抓住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投资与服务贸易谈判开启的历史机遇,按照文件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总体思路,围绕“三互四港五联通”目标,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中韩两地政策沟通。

1.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一方面在积极争取成立中韩联合工作小组的同时,充分利用中韩沟通机制,积极参加中韩自贸协定联委会工作会议、山东省—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省部会商机制会议及山东省—仁川市友好合作联席会议,充分表达威海诉求,提出建议,争取国家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共同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协调推动市直有关部门创新开展工作,积极向省及国家对口部委汇报沟通,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指导,推进事项落实。

2.搭建城市交流合作平台。与仁川保持沟通,继续轮流举办威海—仁川地方经济合作联委会及分委员会工作会议,组织市直有关部门与仁川对口部门探讨在贸易便利化、产业合作、人文交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事项。充分发挥威海馆与仁川馆投资促进、贸易洽谈、人文交流等功能,举办各类中韩经贸人文活动。举办中韩服务贸易论坛、中韩电商大会、2019中韩FTA地方经济合作论坛等活动,邀请仁川等韩国城市参加,进一步扩大城市影响力。

3.开展示范区课题研究。与商务部研究院、山大(威海)东北亚研究中心、韩国中国经营研究所、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等中韩研究机构紧密对接,开展课题研究合作,为中韩地方经济合作提供智力支撑。

(二)加强中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威海铁路、港口、机场等设施升级改造,适时增加对韩集装箱、客货班轮航线密度,积极拓展中韩日海上航线;加快威海新机场建设,增加对韩国其他城市空中航线。

2.推动实现“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一是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及仁川方面充分利用现有陆海联运口岸,向上争取支持与指导,在两地开展整车运输试点,为多式联运业务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协调我市有关部门及仁川方面落实《山东威海—仁川“四港联动”合作协议》内容,推进双方工作小组工作进程,完善工作方案,尽快与仁川开展业务试运行。三是推动青岛海关、仁川海关以威海、仁川为试点,探索开展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大通关建设,建立中韩地方口岸合作机制。

3.完善物流支撑体系。依托威海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园区,重点引入中韩知名的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等流通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商品采购中心和分拨中心,以大物流带动大发展,促进园区与周边空港、海港“区港联动”,建设大物流园。

4.推进多式联运工作开展。加快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及配套产业园施建设,尽快组建完成多式联运中心运营平台。进一步优化中欧、中亚班列路线,积极争取增开新的班列,推动日韩海铁联运发展,构建连接韩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向物流通道。

(三)加强中韩投资贸易合作。

1.加快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动020体验店及境外商品集散展示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打造“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的线上对线下模式,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交易”。加大推介宣传力度与招商,招大项目,引大平台,加强与韩日等国家的电商平台合作,鼓励境外平台设立中国运营中心。

2.打造中韩标志性合作项目。一方面加大对韩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走出去,适时组织市领导带队赴韩开展经贸促进活动,拜访韩国前30强企业和重点机构,吸引韩国重点企业来威洽谈;以示范区考核为抓手,充分调动各区市招商积极性,围绕各自发展的重点产业,开展对韩精准招商。二是请进来,筹备组织好威海韩国周等重点对韩经贸活动,搭建活动平台;与驻韩办内外互动,围绕七大千亿级产业,邀请韩国政府部门、重点企业、商协会负责人来威投资考察。另一方面,加快韩乐坊升级改造、韩日商品一级批发市场“韩妆小镇”建设工作,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对韩合作项目。

(四)加强中韩金融融通。运用好、落实好已有金融开放政策,开展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的宣讲活动,做好对企业的宣传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普及率;学习借鉴上海、广东、天津等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与上级金融主管部门保持紧密对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五)加强中韩人文交流。

1.结合我市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与仁川方面共同探讨服务贸易领域具体合作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推进两地服务贸易合作;积极对接商务部相关司处,关注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服务贸易谈判进展情况,争取与仁川共同参与谈判。

2.加强在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中韩交流,举办或组织参加中韩书画、音乐、帆船、棒球、钓鱼等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组织各级院校与韩国教育机构开展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深化与仁川在消费维权领域合作;依托中关村e谷建设韩国技术创新研究院,继续举办中韩创新大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