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王强相貌敦厚朴实,皮肤黝黑,面庞清瘦,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已经退伍多年,军人的作风和气质依然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1980年入伍,1985年退伍回到初村,1987年当选远庄村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积极配合,将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1995年临危受命担任初村农场场长,正值大旱,他带领大家积极抗旱,想方设法增产创收;2002年调任北海市政公司,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开发的浪潮中,独自一人管理所有车队、工地,有条不紊,没有半点差错。王强时常说,他就是一枚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去。
勇接“烫手山芋”
2008年,初村镇北海绿化公司成立,主要负责初村全镇范围的环境卫生、绿化管理、市政维护等工作。面积大、范围广、工作杂、任务重、资金少等重重困难摆在面前,如烫手山芋般没人敢接,镇党委政府首先想到了王强,只有他能挑起这副重担。2008年10月,王强上任,他带领公司开疆拓土、从无到有,这一干就是十年。公司成立之初,人员设备严重不足,资金极其匮乏,正值环境整治,环卫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他统筹制定对策,坚持主要路段专管,次要路段兼顾的工作方法。考虑到清洁工人们年龄普遍在50岁往上,应变能力不足,他成立了一支自己带队的应急队伍,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绿化管理范围广、没经验,王强带着工人们一起摸索着干,遇到不懂的就请技术员来教,几次下来,自个儿倒练成了修剪树木的“好把式”。王强常说:“我们的管理人员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我们要以公司为家,能节省的决不浪费,能重复用的决不换新的,能加班干完的决不拖到明天,能一人干完的决不多用人,只要我们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在他强有力的带领下,北海绿化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迎难而上不退缩
2011年,初村镇所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这项艰巨的任务又落在了王强的肩上。一条条杂乱无章的农村公路,让公司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王强二话不说,带着大家一项项的整,一条条的通,挖掘排水沟、疏通边沟、培护边坡、整修坝埂、清洁路面、补栽行道树……短短一个月,所有农村公路焕然一新,实现了边沟通、坝埂齐、边坡美、路面洁。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公司连续几年在全市评比中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王强也多次被评为市先进个人,全市工会优秀工友创业带头人。
所有工作中,最繁重的还是每年冬季的清雪。全镇120多万平方米,22条主道和无数村道,可以想象工作难度有多大。作为总指挥、总调度的王强合理部署、科学配比,实现人员设备利用最大化,效率最高化。他摸索出了中间大铲车辟路,随后推雪车依次错位推雪的清雪方法,瞬时将清雪效率提高一倍,清雪时间大大缩短,工人们纷纷给他竖起了大拇指。清雪期间他独自一人、不分昼夜地巡逻在初村的大街小巷,多少条街道的第一条车印都是他留下的。
是“小家长”也是“大家长”
公司成立之初,人员设备严重不足,资金极其匮乏,但王强做了一件举足轻重的事,就是给所有一线环卫工人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从公司成立之初保额30万元到今天保额60万元,全部是公司兜底,环卫工人吕春富在清道时被小车刮倒,依靠保险报销了医疗费,扛过了难关。在小家里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妻子的避风港,是女儿们的开心果。在公司里,王强是所有工人的大家长,“工人不仅是公司的员工,也是我的战友和伙伴。”
“挖排水沟、整修坝埂、清洁路面、补栽行道树、下雨清雨、下雪扫雪,一年365天环卫工人都有活,他们才是最辛苦最累的。”直到采访结束,王强说的最多的还是一线环卫工人。他坐在窗边一个劲儿搓着满是青筋的手,眉头还是拧成个疙瘩:“说白了,我就是带着一帮老哥老姐奋起余生之勇,擦亮我们城市的一扇扇窗户。对‘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我理解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威海更美的同时,也让环卫工人们过得更好。”
在王强的领导下,北海绿化公司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敢接难活,敢打硬仗,他们既是初村镇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更是初村精致家园的建设者,美好环境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