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985C/2019-03841 发布单位: 卫生健康委员会
内容分类: 文字解读 成文日期: 2019-03-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9-2025年)》《威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政策解读

来源: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 19:13
点击次数:

       威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政策解读


        一、《威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计划》起草的背景和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营养是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全民健康、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通知明确指出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2018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精神,做好国民营养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营养健康水平。

       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养健康和国民营养工作,2018年,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学习研究国家及省文件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威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以下简称《营养计划》)征求意见稿。2018年12月,征求了市委宣传部、网信办、总工会、妇联、科协,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局等19个相关部门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后通过市政府办公室下发。

  二、《营养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营养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营养健康五大行动、保障措施等。

      (一)总体目标。《营养计划》明确了两步走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营养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市、县营养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基层营养工作得到加强;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日益丰富;营养健康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明显提高。到2030年,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更加丰富;“互联网+营养健康”的智能化应用普遍推广;居民营养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具体目标涉及9个方面:(1)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孕妇、老年人群);(2)提升孕妇叶酸补服率;(3)提高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4)控制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5)控制超重肥胖上升趋势;(6)关注住院病人营养状况;(7)进一步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8)降低人均每日食盐、食用油摄入量,控制人群肥胖、超重增速;(9)提高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其中,目标(1)、(3)、(4)、(8)、(9)中目标或部分目标在2020年、2030年高于省定目标。

      (二)主要任务。《营养计划》提出了7项主要任务,分别是:

      1.建立完善营养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中医药等营养标准体系建设,执行规范、健全的营养健康企业标准、行业标准。

      2.加强营养能力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强营养人才培养,推进专业营养人才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加强各级营养相关机构及人员培训;另一方面加强营养科研能力建设,积极开展营养疾病、社会发展的研究,依托高校和市级营养专业机构争创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和省级营养专项实验室。

      3.提升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水平。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掌握我市城乡居民和重点人群的膳食结构、营养水平及变化趋势;开展食物成分监测和评价;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

      4.增加营养健康食品供给。扩大绿色食用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营养健康食品产业,推广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推动食品生产加工营养转型。

      5.积极开展传统食养服务。将我市传统养生食材西洋参、生姜等引入国民营养计划当中,进一步探索和提供传统食养指导服务,加强传统养生食材监测评价,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研发及产业升级换代。

      6.开发利用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市全民健康信息资源综合平台,构建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建立市级营养健康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实现营养健康数据共享共用。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和智能应用,推动“互联网+营养健康”服务发展,加快发展信息惠民,不断提高健康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可及性。

      7.大力开展营养健康知识宣教。加大营养健康科普信息宣传力度,加强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队伍建设,结合我市食物资源、饮食习惯和传统食养理念,制定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满足不同群体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宣教需求,建立营养健康科普宣教常态化机制。

     (三)实施营养健康五大行动。《营养计划》对实施营养健康五大行动做了详细的分解和说明,为顺利实现《营养计划》总目标设计了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1.生命早期 1000 天营养健康行动。包括实施孕产妇营养监测和干预;提升母乳喂养率,培养科学喂养行为;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等行动。

       2.学生营养改善行动。包括制定满足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需求的食谱指南,探索开展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超重、肥胖干预;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等行动。

       3.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包括开展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和评价;建立满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营养改善措施,促进“健康老龄化”等行动。

       4.临床营养行动。包括加强临床营养科室建设,全市三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设立临床营养科;充分发挥市级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作用,将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工作纳入市级质控范围;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指导等行动。

       5.吃动平衡行动。包括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提高营养支持能力和效果;推进体医融合发展等行动。

     (四)保障措施。为保障《营养计划》目标的实现,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保障、强化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保障《营养计划》落实的措施。要求各区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将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2020年将对《营养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30年组织实施终期评估。



威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政策解读


       一、为什么要制定《威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

  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健康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均提出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的任务要求,并明确了“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的发展目标。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里部署,特制定《威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

  二、《威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起草的背景?

  截至目前,威海市共创建了2个国家级、2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完善。死因、肿瘤和心脑血管事件监测范围覆盖各区市,监测质量不断提升。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健康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医院、餐厅/食堂等健康支持性环境 1849个,选拔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2367人。通过实施省部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由2011年的12.5克降至2017年的10.13克。开展了脑卒中、心血管病、重点癌症等重点慢性病早期筛查,初步建立了疾控机构组织实施、基层初筛随访、医院诊疗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模式。但是,我市慢性病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7年死因分析报告显示:全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慢阻肺等主要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7.9%,因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慢阻肺等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概率为12.02%,群众因慢性病所致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仍需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尚待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综合防控能力仍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求,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群众健康素养提升的渐进性决定了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威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主要防治措施有哪些?

  1.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风险。从健康行为促进和健康知识普及两个方面入手,实施“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引导居民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科学、实用、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等活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2.建设健康支持环境,降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营造健康饮食环境,打造良好健身环境,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实施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提出具体干预措施,体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3.加强医防协作,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理网络。规范开展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发挥体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科学健身和自我健康检测服务的指导作用,实施重点慢性病早诊早治。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服务质量。 

  4.突出重点疾病防治,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加强儿童、老年人及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开展儿童超重、肥胖、口腔疾病的筛查与干预,开展工作场所健康教育和健身活动等干预,定期组织健康查体,实施健康管理。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健康查体、家庭病床、养生保健等服务。

  5.扩大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完善慢性病监测体系。健全死因、肿瘤、心脑血管事件、伤害登记报告制度,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信息实时更新。加强水、土壤、空气等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开展重点区域和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机制。

  6.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体系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建立健康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强化社区慢性病管理,推广以社区为基础的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小组。

  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有哪些?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从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完善政策保障、加强督导评估4个方面,提出保障《规划》落实的措施。要求各级将慢性病防治纳入重要民生工程,确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建立监督评价机制,推动各项规划目标任务落实。2020年将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5年组织实施终期评估。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9—2025年)》《威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