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评价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530/2019-08789 发布单位: 体育局
内容分类: 政策评价 成文日期: 2019-12-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关于《威海市公共体育服务办法》《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 15:49
点击次数:

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重要文件中期评估的部署要求,市体育局采取实地检查、材料调度、数据分析等形式,对《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威政发〔2017〕1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威海市公共体育服务办法》(威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中期评估,从中期评估整体情况看,该两个文件落实效果综合评定为“较好”。《威海市公共体育服务办法》为市政府规章,根据《威海市人民政府规章程序制定规定》,文件评估结果已经市司法局审核同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件贯彻落实基本情况

(一)《意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体育设施方面,市级建有游泳馆、残疾人文化体育综合活动中心,各区市建有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未完成,其他目标均已完成。未完成目标中,市游泳馆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没有建设残疾人文化体育综合活动中心;环翠区、各开发区没有建设公共体育场,乳山体育综合体在建,南海新区没有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进程过半。活动内容方面,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37%,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1.8%,均进程过半;其他指标已完成。组织体系方面,市级体育协会38个,进程过半;其他指标已完成。

(二)《意见》主要任务推进情况。体育设施方面,各项任务均已完成。体育组织方面,发展了76个镇级和1614个村级体育总会,镇级覆盖率100%、村级覆盖率51%,没有设立镇级老年体协和体育指导员协会,尚未针对大学生村官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其他任务均已完成。体育活动方面,各项任务均已完成。体育服务方面,社保卡用于健身消费政策被国务院办公厅叫停,镇(街道)国民体质监测点尚未建立,“健身威海”手机客户端正在考察论证阶段,其他任务均已完成。

(三)《意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出台《威海市公共体育服务办法》,规范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开放和体育活动管理等。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机制,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比例财政资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共计补助新建、改建、扩建镇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4处。每年投入经费用于体育设施维修维护,不断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推动82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支队、分队,统计志愿者名单,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管办分离改革,全民健身运动会所有项目均由社会力量承办。深化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年均市场化承接文体活动30余项次,提高场馆利用率。

(四)《办法》贯彻情况。市及各区市政府将公共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公共体育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各级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共体育服务相关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办法》第三章二十条至二十三条,第四章二十八条、二十九条、三十二条、三十三条贯彻较好,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二十四条至二十七条,第四章三十条、三十一条、三十四条至三十六条,第五章基本贯彻到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如中心市区、文登区完成了《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6-2030年)》,荣成、乳山完成了《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待本级城市总体规划发布后修订印发。再如面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达82所,占学校总数42%,计划2020年达到60%,开放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在逐步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还不够均衡。

一是布局规划上。目前,《威海市中心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6-2030年)》《威海市中心市区“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威海市文登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6-2030年)》等布局规划已制定完成,纳入全市统一布局,荣成、乳山完成了《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待本级城市总体规划发布后修订印发,相较于中心市区和文登区,进度较为缓慢。

二是管理维护上。我市自2006年开始加强农村体育工程建设,至2012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社区健身工程全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健身设施将迎来超过使用期限的爆发期。目前,全市健身器材50%以上已经达到报废预警,许多基层设施老化,存在隐患。各村居健身设施大多由体彩公益金捐赠,产权归村居所有,应当由产品经营者依照法律法规和约定负责。但村居集体经济普遍难以支撑体育设施更换,主要还是依赖市、区市政府每年投入体彩公益金逐步更换。

三是项目结构上。主要存在冰雪项目短板。我市现有文登区山泰、高区恒山、环翠区地中海及威虎山4处经营性露天滑雪场地,建有4条初级道、1条中级道,受季节限制,只有冬季可以使用。全市没有公共冰雪运动场地。临港冰上运动中心室内滑冰馆、乳山市仿真冰滑冰场、威高广场冰球场正在规划建设中。受限于场地设施,我市冰雪运动起步晚,基础薄弱,暂不具备开展冰上项目的条件。

(二)公共体育组织还不够健全。

一是体育总会组织没有横到边、纵到底。截至目前,威海市体育局将体育总会秘书处设在群众体育科,环翠、文登、荣成、乳山成立了体育总会,成立了76个镇级和1614个村级体育总会,2018年实现镇级体育总会全覆盖,目前开发区尚未成立体育总会,村级体育总会尚未实现全覆盖。

二是基层体育总会力量薄弱。按省体育总会要求,市、县两级体育总会要达到“五有”标准(有体育总会牌子、有直属办事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列入财政预算的全民健身活动经费)。我市环翠、文登、荣成、乳山均以社会团体的形式成立了县级体育总会,办公在县级体育行政部门,只能勉强做到有牌子、有办公场所,均无机构和人员支撑。

三是基层体育社团组织薄弱。截至目前,我市已成立了38个市级体育协会、52个市级体育俱乐部、63个县级体育协会、62个县级体育俱乐部,向镇、村延伸不足。镇级尚没有成立老年体协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四是运动项目不均衡。我市冰雪项目起步晚、规模小,截至目前,没有专业冰雪项目运动队,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冰雪项目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与先进地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省体育局成立冬运办,青岛市成立了冰雪运动协会,烟台市新上了短道速滑项目,淄博市成立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雪运动协会,等等。今年,市体育局联合市政府调研室针对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展开了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三)公共体育服务领域还不够宽。

一是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还不够。近年来,市体育场、市体育馆、市网球场、市网球馆、市乒羽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每年都推出惠民政策,但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市民对乒羽中心免费开放呼声较高,但由于乒羽中心是由市城投公司市场化投资建设,市城投公司每年须收取租金回收投资成本,加上运营成本较高,只能最大限度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与市民高涨健身需求还有差距。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设施已经达到82所,今年还将最少开放30所,但存在管理难度大、维护费用高、安全责任大等问题,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进度还不够快,成效还不够显著。

二是健身消费惠民政策受到国家政策影响。我市2016年就在全省率先提出并推出了社保卡用于健身消费的政策,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社会效果明显,全国各地也陆续有城市探索这项政策,后因部分地区推行政策不规范,社保卡用于健身消费的政策被国务院办公厅叫停。随后,《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体育局等部门关于使用社会保障卡和市民卡进行健身消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威政办字〔2016〕2号)也被市政府废止。

三是智慧体育平台服务领域还不够广泛。2017年,威海市体育局探索搭建城市智慧健身大数据平台,推动国民体质监测智能化改造,探索“体医结合”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国民体质监测智慧体测站3个,得到了省体育、卫生部门领导高度认可。但目前我市城市智慧健身大数据平台主要服务于体质监测领域,尚不能覆盖体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今年威海市体育局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的电子健身地图也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提高智慧化水平,今年抽调专人形成考察组赴江苏无锡、山东日照和青岛城阳进行考察,积极论证引入智慧体育模式,探索搭建“体育威海”网上健身服务平台,已经形成了考察报告,正在制定引入方案,但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连续多年持续发力打造。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针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均衡问题。积极融入“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结合“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三年行动建设项目,协助推进威海市体育场馆区域整体改造工程、威海市游泳馆、改造体育中心射击馆、乳山市体育综合体、临港区冰球体育项目、南海新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督促荣成、乳山尽快印发布局规划。积极争取省级以上体彩公益金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一批综合性高档次的健身场地。健全体育设施维修维护机制,每年争取各级体彩公益金或财政资金更新部分健身器材,对破损器材进行维修,预计每年至少新增健身器材700件,每年更新率约1.5%,为每个村(社区)指定一名体育设施管理员。

(二)针对公共体育组织不健全问题。加快推进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逐步引导镇(街道)成立老年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力争2019年实现村级体育总会全覆盖,确保体育组织横到边、纵到底。进一步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的引领作用,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的承接作用,带动市民、百姓健身。积极筹备成立冰雪项目组织机构,论证开展冰雪运动。

(三)针对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不宽问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到2020年至少保证全市60%的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优惠力度,创新运营机制,不断增强复合经营能力。不断探索健身消费惠民政策,落实信用健身惠民政策,积极申报创建体育消费领域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积极论证引入智慧体育模式,搭建“体育威海”网上健身服务平台,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并启用“体育威海”智慧健身客户端。


                                                                                                                      威海市体育局

                                                                                                                    2019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