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自在荣成引客来。刚结束的国庆长假,全市7家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3.18万人次,门票收入2382.23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0.7%,星级宾馆7日内平均入住率达77.6%,高端民宿一房难求。因“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城市形象,我市越来越受国内外游客青睐。
国庆佳节,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和打造“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品牌,我市推出了民俗展演、非遗展示、文化惠民演出、渔家秧歌赛、2019荣成滨海国际热气球文化艺术节预热活动等多种特色旅游项目,为全市营造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除了成山头、赤山等老牌景区挖掘历史文化和创新策划设计,推出具有游客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备受欢迎之外,还有后起之秀乡村旅游成绩骄人。西车、北车村举办了首届金秋桂花节,东楮岛、牧云庵、河口等胶东渔村推出的“住渔村、吃渔家饭、体验渔家民俗”等项目,充满荣成渔家特色。
特色旅游活动、精品旅游线路只是我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品牌形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加码、文旅融合、提升服务、打造精品旅游等方式探索符合实际、迎合市场需求的文旅融合路径,将“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城市名片推向全国各地。
政策加码
旅游创新步子“迈得开”“走得远”
2016年,市财政部门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原有旅游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旅游大项目、景区改造提升、商品开发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第一步就是打造核心吸引力,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以500公里海岸线和内陆生态走廊为轴线,以特色小镇为节点,重点打造市中心、石岛管理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三大板块和滨海、乡村两条“旅游廊道”,形成“一心两翼、两廊发展”的旅游格局。在全域内开通公交旅游线路,覆盖全部景区景点,铺设76公里自行车慢行道,配套59处公共自行车站点,集中解决了旅游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今年投资建设的好运角旅游度假区龙须岛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是我市市级重点项目之一,国庆期间也未停工,现场塔吊林立,一派繁忙景象。
“这个项目是我们度假区在龙须区域重点打造的文旅产业项目,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新建旅游服务中心、民宿酒店等配套设施,打造集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服务综合体,项目预计明年建成,届时将引导渔民转产发展休闲渔业,大力培植赶海垂钓、渔事体验、特色餐饮、游乐竞技、民俗文化等业态。”好运角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市加快特色项目建设,按照国际化品牌战略,新建倪氏海泰、香海豪生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酒店,通过举办全域旅游培训和海鲜美食大赛,引入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倒逼本地酒店餐饮业提质增效。此外,我市还结合乡村振兴、古村落保护等,引导发展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意精品民宿,拟定《关于加快精品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乡村旅游全面提质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强化旅游产品创新,建设“后备箱”工程。我市积极推出“荣成海鲜”旅游商品伴手礼及荣成大天鹅系列文创产品。东楮岛获评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石岛宾馆的“胶东鲅鱼水饺”荣获“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推动了我市旅游产品发展,叫响了荣成旅游产品品牌。
文旅融合
文化创意激活旅游发展内生动力
最近,东楮岛村随着连上央视“火”了一把,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至,住了下来。他们赶海垂钓、编织渔网,在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了解海草房冬暖夏凉的秘密,感受渔家文化独特魅力。因为独特的渔家文化,来东楮岛村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
旅游离不开文化的体验,文化也需要旅游的承载,文旅融合发展是趋势更是必然。
今年年初,我市组建文化和旅游局,全力做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文章。以文化促进旅游,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将文艺演出、民俗展示、非遗表演、闪拍等引入景区,先后举办了“开洋·谢洋节”、槎山登山节、千人旗袍秀、中国(威海)国际海鲜美食节那香海分会场等一系列富有文化味、特色味的活动40余场。文化元素与旅游载体相碰撞,不仅活化了地方文化资源,而且提升了景区的竞争力和文化内涵,极大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娱生活,提升市民幸福感。除此之外,我市还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发展新方式,围绕全市61项国家、省、市、县三级非遗项目,打造“魅力非遗进万家活动”“寻找非遗之旅”等活动,组织剪纸、面花、面塑、渔家锣鼓、渔家秧歌、渔民号子等非遗传承人进景区、进社区现场展示展演,实现非遗文化与旅游的聚合碰撞。
以旅彰文,全方位推介荣成文旅资源。市文旅部门先后组织全市重点旅游企业赴西宁、郑州、武汉、济南参加西北旅游营销大会、2019山东(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多项推介活动。第二届世界老年旅游大会荣成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全域全季·精致荣成”精品旅游推介会和2019“好客山东·红色经典敬礼祖国”大型新媒体营销等多项国内国际活动走进荣成,仅“看美丽乡村·庆70华诞”走进东楮岛直播活动就在线吸引观众964万次,为实现文旅营销的精准化、国际化、可视化奠定基础。组织文化展馆、文旅企业成立了荣成文旅新媒体联盟,形成合力、抱团发展,相互推送内容,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与央视、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合作,拍摄播出渔民号子、渔家大鼓、面塑、草编等便于舞台化表现的非遗项目,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传承起来。
融合发展,催生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培植了“书香荣成”品牌,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公益阅读进机关、学校、社区、村居、企业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举办暑期朗诵、经典传唱公益推广班营造了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开发“荣成记忆”文创标识体系,重点围绕我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品牌资源,与威海歌尔创客学院合作,开发设计凸显城市品位的“荣成记忆”系列文创产品体系,塑造“荣小歌”城市文创IP,形成“漫游荣成”AR、VR系列产品,引导全市旅游商品、海洋食品包装、创意提档升级。
研学旅行开局良好,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围绕我市四季滨海旅游特色,对接专业研学机构对我市研学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拿出了全市研学旅行初步策划方案,提出了“搭建一个平台、建设三个营地、提升五类产品、制定三项措施”的发展思路,探索开发了“海上寻鸥记”“海上丝绸之路”“胶东渔村探秘”等标准化研学课程,一方面在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服务升级
来荣游客尽享“一站式”服务
时隔两年,江西南昌的王伟涛再次来港湾街道牧云庵村游玩,他发现,这里住宿条件升级迅速。
牧云庵是远近闻名的“画村”。改革开放后,爱作画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培养出一大批画家,不少渔民办起了家庭画展,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游玩、赏画。游客们住海草房,既新鲜又舒适,但村里落后的卫浴设施成为唯一的“美中不足”。
借力“厕所革命”,我市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牧云庵也乘着东风对村内环境卫生和旅游环境提档升级。如今,牧云庵村建起了办公大楼,建造了供人们常年参观的美术展览厅,还在保留海草房的基础上,将屋内修葺一新,配备了现代化家居设备,游客入住率年年攀升。
快乐旅游,服务先行。为擦亮“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城市名片,我市城乡统筹,把“最好的风景”留给旅游,全力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市狠抓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中心14处,新建改建大型旅游停车场17个、旅游厕所133座,开通覆盖所有景区的旅游公交线路,铺设76公里自行车慢行道,配套59处公共自行车站点,解决了旅游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3年来,全市旅游大项目累计投资874.4亿元。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我市按照“多做减法、少做加法”的原则,先后投资25亿元,实施了爱莲湾、桑沟湾、东楮岛等21个岸线修复项目,引导150多个工业项目从沿海一线退出,恢复生态湿地2万亩,修复岸线10.6公里,建设景观绿化带1.5万平方米,种植防护林带2.5万平方米。
开展智慧化旅游服务。在加快智慧化旅游服务建设方面,我市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智慧旅游服务、营销、管理三大平台建设,将景区景点、人流密集区统一纳入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管理,完善游客来源地、消费习惯等数据统计分析,建立景区全景VR、生态环境指数、车辆卡口等信息采集体系,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精品旅游
做活全域旅游“海洋”文章
天鹅湾村天鹅游,渔民打渔饭菜香。说起荣成的特色游,冬日到烟墩角社区观赏天鹅必不可少。每到冬天,到烟墩角看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的游客络绎不绝。
为保护优质岸线资源、科学发展大天鹅、海草房等特色旅游品牌优势,我市“软硬”兼施,在硬开发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建设,补足缺少的项目,丰富内容单薄的项目;在软开发方面则从策划设计、营销活动、打造精品等方面下功夫。在继续策划提升大天鹅、海草房等“海元素”的基础上,做活全域旅游“海洋”文章,着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精品民宿打造,形成了“冬赏天鹅、夏游牧场、住海草房、吃渔家饭”的产业链条。今年春节7日假期,烟墩角平均每日客流量1.2万人次,总营业额约为55万元。
文化旅游说到底是一门幸福产业,消费者是最终的评判者。“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魅力要靠精致旅游、精品线路来体现。
不论是红色旅游、民宿游,还是滨海游,一系列具有荣成特色的精品旅游将荣成的城市形象推向游客。
红色旅游快速升温。自去年以来,荣成博物馆推出了“改革开放40周年暨荣成撤县建市30周年系列老照片展”等系列红色展览,吸引游客观看展览、拍照留念,为荣成点赞;赤山景区推出“我为祖国送祝福”快闪活动,引发游客共鸣。
乡村游、民宿游、滨海游火爆。各镇街采摘园里,游客亲近自然,尽享时令水果美味。特色民宿中,游客看晨起出海、暮至收网,感受宁静的渔村生活;在各大海洋牧场,游客体验海上观光、休闲采摘、垂钓娱乐,尽享渔家风情;成山头、神雕山野生动物世界、赤山、那香海、东楮岛、槎山等景区游客爆满。“景区景点+度假酒店”营销方式成效明显,赤山景区的杂技节目表演、那香海景区的软体风筝表演等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如今,我市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景区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1个、四星级旅游饭店5个、三星级旅游饭店7个,资质旅行社16个,年可接待旅游人次1230万人次。
文旅产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高度开放性产业。文旅产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市文旅活动的日渐丰富和高端文体赛事的成功举办,“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好空气、好风气、聚人气逐渐成为新时代荣成的鲜明特征。我市正迎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春风,将全域旅游作为精致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乘势而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突破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