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关键在于应用。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我市还创新开启“自选动作”,不断强化数据需求导向,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政府决策、行政管理、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强示范应用。
从8月15日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现场推进会考察团一行现场观摩的五个政务信息整合共享项目来看,服务模式创新共享已与政务“大数据”整合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化学反应”,这些“威海探索”也为我市政府决策、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解锁”了更多的“打开方式”。
■威海经济大数据中心
深挖政务数据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6月启动的威海经济大数据中心,其建设初衷是开展税收保障工作。但在实际应用中,市财政部门对已归集的经济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实现大数据与政府管理有效融合,成为全省首个经济大数据成功运用的案例。
威海经济大数据中心共由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四部分组成。目前,中心已通过省共享交换平台共享32个省级部门的2.3亿条数据,通过市共享交换平台整合共享全市57个部门的3.1亿条数据,通过互联网采集2000多万条数据,并针对11个专题,建立43个分析模型,基本形成“1+N+N”的工作格局,在保障税收、经济分析、服务决策、绩效预算等诸多领域取得成效。
保障税收上,我市围绕土地二级市场、无形资产交易、药店零售等9个税收重点领域,搭建22个数据分析模型进行专题分析。通过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比对,查找、发现税收疑点。截至目前,依据分析成果,税务部门已查补入库税款12.34亿元。
经济分析方面,我市开展海洋渔业、海洋医药、海洋旅游等12个维度的海洋经济大数据分析。分析发现,我市海洋经济在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方面优势明显,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在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等方面有待提高。以海洋渔业分析为例,我市渔业养殖单位海域面积利用率和产出率高,水产品产量居于全国首位,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市渔业总产值却低于大连、福州等市。基于以上分析,我市明确了海洋经济的优势和短板。为此,依据数据分析,市政府制定出台《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及《威海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我市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对市长热线信息、有问有答信息、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信息等信息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并与嘉兴、苏州等先进城市寻标对标。据此,我市制定出台《威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部署12个专项行动,提出37条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
为更加有效地为残疾人提供救助和支持,通过市共享交换平台进行残疾人人员结构分析、就业培训情况分析等。根据分析,电子商务、油画创作等新兴培训项目最受欢迎,累计协助15846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其中新兴培训项目带动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残疾人群在逐年上升。
这些数据为加大政策扶持、指导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翠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指挥中心
“打包共享”视频资源 共治共享和谐社会
在位于威高广场的环翠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指挥中心,打开视频监控墙,既可以查看环翠区的视频监控资源,也可以通过市级监控共享平台查看全市的视频监控。
环翠区按照统一标准打造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城乡的监控网络布设高清探头7200余个,并将教育、市政、园林等部门的部分存量监控资源进行整合,旅游码头、医院、社区等公共区域的社会监控资源统一联网。截至目前,全区监控探头数量已达5.4万余个,城区监控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20个,乡镇达到每平方公里120个。
指挥中心还开发了系统管理、指挥调度、智能分析、综合应用、数据共享、视频转发六大功能,并与市级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让所辖区域社会治理更加智能。
在治安防控领域,公安部门利用先进图侦技术,有效打击、震慑犯罪行为。同时,充分整合全区“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数据,构建重点人群图像比对库等各类数据库30余个。系统运行以来,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4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环翠区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42%,刑事案件零发案的天数达到83天。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在多个领域都有开展应用:
实现森林火情和扑救情况的智能预警和实时监控;食药监部门实现对全区中小学校食堂、大型餐饮行业的全时监控和食品药品问题的证据固定;为广大群众寻找丢失物品、查找走失老人儿童提供便利服务,累计提供公共服务5000余次;环卫、城管部门实现对道路及环境污染现象的及时发现、联勤联动、高效处置,对道路积雪、积水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教育部门实现校园安保的全视域监控和校车监管的全面覆盖;边防及渔政部门实现对渔港和渔船实时情况的动态监管和无缝对接,对可疑渔船的违规出海、捕捞活动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
■威海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平台
精准营销 擦亮威海旅游城市品牌
威海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里,大屏幕上显示着威海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平台的视频、数据两个功能板块。目前,全市已整合200多路视频资源和上千万余条数据资源,建成资源展示、实时监测、在线直播等五大功能模块,助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让“走遍四海 还是威海”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通过市政府的公共视频云共享,市旅发委与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互联互通,接入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点位视频100多个,连同旅游自建监控点位100个,实现对威海全域景区、景点及重点区域的综合监测全覆盖。
视频整合能够实时地监测景区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通过对景区及重点交通路口、游船码头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根据情况对景区进行实时指挥调度、部门联动进行现场处置,对人流、车船流进行安全预警,向游客发布出游温馨提示,确保景区运行安全、有序,游客得到良好的旅游体验。
数据共享方面,市旅发委通过省、市网络资源平台及自建平台接入大量的旅游相关数据,为全市旅游市场分析研判、市场营销、市场管理服务等提供全面、科学的数据支撑。
通过分析酒店住宿信息,获得入住人数、天数、游客来源地等大量信息,全面准确掌握来威过夜游客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高速卡口车辆信息,分析自驾游、团队游的构成和分布;通过接入汽车售票信息,可以对出游人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以及目的地选择进行分析;通过共享省旅发委的5A级景区实时数据,获得游客来源地、学历情况、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大数据,形成景区游客的精准数据画像,为打造自助游产品,挖掘个性化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对入境市场的数据分析,俄罗斯市场自去年以来呈现上升势头。对此,我市深度开发俄罗斯市场,通过对俄罗斯游客出游情况和消费能力的综合分析,以远东地区为突破点,对哈巴罗夫斯克、伊尔库茨克开展精准营销,推出沙滩休闲、温泉养生、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六大系列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重点推介包机旅游度假产品。
今年7月25日俄罗斯哈巴直飞威海的国际旅游包机开通,在随后的一个半月里,12个班次的俄罗斯游客通过包机来到威海,开启14天的滨海休闲度假之旅。1至7月,我市接待俄罗斯游客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市政务服务中心
织就政务服务“一张网”
在政务服务中心,与会人员一行详细了解了我市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打造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工作的进展及成效。
为全面整合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打通信息壁垒,整体提升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构建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申报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整合对接、统一网上办事、统一电子监察”,建设应用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网)。
我市政务服务从市级层面在全省率先实现与社保、公积金、教育等业务系统的全链条整合对接,在省级层面率先实现与省食药监、工商和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全链条整合对接。同时,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编制证照目录251个,入库电子证照93万个,79个事项实现电子证照、纸质证照同步制发。
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初步建成,注册用户将近6万个,市县两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和分中心集中办理,100%纳入政务服务平台(网)网上办理和电子监察,100%对窗口充分授权,初步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
在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工作,解决了同一事项在不同层级间、不同区域间标准不同问题,同步精简办理环节972个,减少申请材料3465份,压缩办理时限348个工作日。
深化“一窗式”“一门式”改革方面,我市充分应用信息系统整合对接成果,开发建设全市统一的市县两级“一窗式”综合受理系统和镇级“一门式”综合业务办理系统,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并在72家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一门式”柜员化服务。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次办好”改革贴心帮办(代办)试点市,我市还创新推行咨询导办贴心帮办全程代办服务。
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我市大力推行全程网办服务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上门收取申请材料和证照批文快递到家、回执返回全链条免费服务。同时,整合政务服务网的服务功能在APP上实现,整合查询类、证明类服务在自助服务终端实现,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截至目前,全市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可全程网办“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项占比97.9%,网上申报率83.5%;2018年上半年邮寄申请材料和证照批文11.9万件,日均发送902件。
■孙家疃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
镇级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
孙家疃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于2006年7月,此次观摩的新中心是今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的,服务范围涵盖172家企业和2.3万人。孙家疃街道居民苗香华说:“新中心服务范围扩大了,窗口增加了,能办的事也多了,办事真方便!”
据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新的便民服务中心总面积300平方米,内设咨询服务、综合受理、后台办理、自助服务、群众等待等5个区域。目前中心进驻公安户籍、民政、计生、社保、食药监管、市场监管等六大类服务事项73项,派驻窗口工作人员12人,中心每年办理各类业务9000多件,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9.8%以上,实现镇级层面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去年以来,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环翠区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模式改革,打破原来分部门派驻窗口工作人员的做法,在设立公安户籍、食药监管、市场监管等专业服务窗口的基础上,其他业务办理由镇街统派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固定岗位,每名窗口工作人员都能够使用镇级“一门式”综合业务办理系统,按照全市统一的业务办理标准,统办所有业务,并实现柜员化服务,彻底解决过去群众办事找不到地、找不到人和事难办、多跑腿等问题。
而工作人员使用的全市统一的镇级“一门式”综合业务办理系统就体现了威海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初步实现镇级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比如,通过政务服务平台与社保业务系统的全链条整合对接,实现镇级社保业务在“一门式”综合业务办理系统的网上办理。
这几天,户籍登记和社保服务窗口业务比较忙,为做到“一次办好”事项当场办结,工作人员中午加班加点,保证群众申请事项当天办结。“每天办件均超过40件,幸亏其他窗口的同志主动帮忙,要不然就不能做到一次办好了。”社保窗口工作人员说。
记者从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了解到,目前我市有72家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做到了“六统一”,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标志标识、统一进驻事项、统一业务标准、统一网上平台、统一监督考核,环翠区8个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一门式”柜员化服务,进一步方便了基层企业和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