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近期建设规划(2019年—202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已接近尾声,今起将开展环评公众参与和二次公示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须与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同步开展。我市轨道交通第一次环评公示工作已于今年5月29日至6月11日完成。第一次环评公示时,不少市民误以为轨道交通的开工时间已经确定。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编制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需要经过省、国家部委、国务院层层审批,周期较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最终的项目建设起止时间需等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后才能确定。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解释说,比如,青岛是我省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从1987年提出设想到2015年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正式开通试运营,整个建设过程历时近18年。
7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及申报审核要求。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我市规划编制工作切实从城市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建设成本和制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对比和研究,因此在国家新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项高峰小时断面、初期客流负荷强度等各项关键性、控制性指标都符合国家新的建设标准,有力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
“轨道交通因为主要建设在主干道之上,所以涉及的拆迁量非常小。”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说,即将开展的环评公众参与和二次公示工作的征求范围,主要包括轻轨沿线两侧居民、社会团体,以及通过召开专题咨询座谈会的方式,听取轨道交通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有关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希望群众能积极参与,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