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体育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威海市充分发挥体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精准施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配强配齐农村健身设施,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在农村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于2017年底完成了18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并将于2018年底实现镇级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威海市不断促进城乡健身设施均衡发展,坚持农村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高要求严标准开展基层全民健身器材的检修和更新维护工作,并将持续加大对农村公共体育资源倾斜力度,助力城乡均衡发展。
发展壮大农村体育组织,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在镇级体育总会全覆盖的基础上,村级体育总会达到1619个,村级老年体协达到2446个,荣成、乳山率先实现了村级体育总会全覆盖,60%以上的居委会和40%以的村委会拥有一支10人以上的太极拳表演队伍。威海市积极发挥体育总会的引领作用,利用各类体育组织表演队等带动农民参与健身,让农村健身有组织、有依托。
大力培育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目前威海市每村至少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每年制定基层体育指导员等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实现到2020年实现大学生村官100%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每村将至少拥有2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目标。威海市积极探索培育基层体质监测人才队伍,在市、县国民体质监测机构的基础上向镇、村延伸,建立镇级国民体质监测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村民免费提供体质监测服务,开具运动处方,指导村民科学健身。
弘扬群众身边的健身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健身知识、健身榜样和体育法规为宣传重点,积极宣传我市全民健身体育工作,大力弘扬“我健身、我健康,我健身、我快乐”的健身文化。认真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下基层、健身指导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四进”活动,选择春夏等适合户外运动的时间节点,围绕跑步、广场舞、健身气功、太极拳等运动,邀请指导专家,向村民讲解运动误区、知识技巧,指导大家正确开展体育运动和健身锻炼。通过在农村树立健身达人、优秀健身站点、优秀表演队等典型,培育爱锻炼、勤锻炼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推动“体育+”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威海铁人三项赛、UIM世界XCAT摩托艇锦标赛、环翠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品牌赛事活动都在镇、村周边举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携亲伴友赴威参赛旅游。发展体育+休闲农业,鼓励建设山泰生态园、威高生态园等生态园区,积极举办全国登山大会暨樱桃节等活动,开展健身休闲+采摘体验,激活农业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