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媒体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58X0/2018-04718 发布单位: 发展改革委
内容分类: 媒体解读 成文日期: 2018-03-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155项重点任务、116个重点项目助推威海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 威海市政府办公室
时间: 00:00
点击次数:

1月3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2月13日,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2月23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威海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方案》。

 

  我市总体方案分为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产业、重大事项、动力支撑、保障措施6大部分。

发展目标定位

客观分析威海优势和短板,对接省总体方案、实施规划,确定了蓝色创新城市、医疗健康城市、高端智造城市、时尚创意城市的发展定位。

  • 2022年,新经济逐渐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 2028年,基本完成本轮新旧动能转换,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

园区规划和平台建设

着力打造“五区九基地”产业发展格局。

  • “五区”:主要是结合我市承担的国家级试点任务提出,包括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蓝色经济新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 “九基地”:主要是依托我市现有的园区载体,其中,碳纤维基地、医疗器械基地、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基地、服务贸易产业基地、海洋生物基地这五个基地,是以当前正在推进的五个相关高端产业园区为主体,补充了建设任务,提升了发展内涵;医疗健康基地、石墨烯基地、时尚创意基地、品质农业基地等四个基地,分别依托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南海新区石墨烯产业园、中国服装设计创新集成平台、国际建筑设计国家平台以及文登、荣成、乳山等优质农产品资源地,都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

主导产业培育

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农业“新六产”、军民融合、“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占领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重大政策和机制创新

紧紧围绕“四个城市”定位,研究提出29个重大事项,通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创新体制机制,释放政策红利,集中要素资源,努力形成叠加效应。

支撑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统筹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措施,切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体系建设;从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保障、人才支撑责任落实等五个方面作出安排,确保新旧动能转换科学有序推进。

 

近期重点工作

为深入贯彻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总体方案和实施规划、市总体方案,加快推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梳理了155项重点任务(其中省规划中涉及我市72项,市方案中还有其他83项),储备了116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并且制定了工作推进手册。下一步将以这两个推进手册为蓝本,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尽快取得成效。近期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抓好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并协调各区市分别编制实施方案或规划,进一步明确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重点。围绕构建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四新”促“四化”的导向,大力发展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科技支持、精准招商等10个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大力实施海洋经济转型突破工程,编制出台我市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抓好项目建设:建立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实行联动推进机制、挂图作战方法,推进116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155项市级重点项目、高端产业园区、六大重点区域等建设,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围绕我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进精准招商,加强与全球500强、央企等龙头企业的对接力度,举办系列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再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加快组建实体公司,促进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构建“1+3+N”创新格局,打造立足山东半岛、以两化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抓好政策落实:国家赋予综试区一系列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我省在编制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财税、金融、土地等“三大政策”方面集中释放了一批政策红利。政策规定比较明确的,将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提高政策普惠面;要先行先试的,大胆探索,总结经验,尽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总体方案中仅仅点明了方向的政策,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方案,报上级批复同意后实施,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抓好推介宣传:重点是向外界推介我市的发展优势、重点项目、营商环境等,吸引更多的资本参与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吸引更多的企业、高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到我市创业就业。近期,将积极参与外交部蓝厅专项推介会、第23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专题推介会”、省新一轮基金推介签约等活动,加大项目储备和报送力度,争取我市更多项目纳入推介计划和签约议程。筹备我市的基金推介活动,抓好项目对接,分期分批向金融机构和境内外社会资本、投资机构推介,壮大基金规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如何培育壮大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抓好政策支持:围绕推动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人才链、要素链等五链统筹,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营造环境、优化服务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在全面落实已出台各项扶持政策的同时,在成长培育、融资需求、土地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大对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健全推进体系:按部门职责分工,由市发改委、经信委、卫计委、旅发委牵头,分产业集群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市,进一步明晰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同时,由市科技局制定科技支持三年行动计划,市商务局制定精准招商三年行动计划,市中小企业局制定特色细分产业集群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工作快速高效开展。

强化上下联动:各区市围绕市里出台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承载区域、园区、项目,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一批行业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推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旧能转换项目储备及推进情况如何?

市发改部门对各区市、各部门提报的600多个项目,进行反复研究论证,从中筛选出116个项目,建立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并对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这些项目总投资2289.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93.8亿元。在项目筛选中,突出把握四个要求: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成长性好、建设成效实。

落实推进责任:逐个项目细化推进任务,定投资计划、定工作量清单、定项目分包责任人,其中项目分包责任人由区市政府、管委及市直部门相关领导担任。

定期调度推动:建立项目推进管理平台,每月通过平台以图表形式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分区域公布项目建设现场图片。

加大入库项目支持力度:入库项目优先推荐和争取新旧动能转换的各类资金、基金、政策性贷款,优先支持创建试点、示范及各类创新平台、合作平台。

制定出台本级支持政策:设立市级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入库项目建设。同时完善用地供给机制,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期下,对入库项目用地、用海予以支持。

 

如何凝聚工作力,做到全市一盘棋?

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安排

目前,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方案已经印发实施,实施规划已经制定初稿,正在对照省规划做进一步调整完善。市政府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专题会议,对近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区市要参照省市方案、规划,抓紧制定本区市的方案或规划,研究谋划确定自己的发展思路;对省市方案规划涉及到区市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也进行了具体分工,各区市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市推进办也要加强督导考核,从而形成全市一盘棋、拧成一股绳的工作推进格局。

明确区市发展重点

总体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客观分析了威海优势和短板,充分对接了省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方案、实施规划,特别是抓住各区市优势特点,规划了“五区九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比如:

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高区为核心,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

产城融合示范区,以经区为依托,以东部滨海新城为核心,加快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探索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模式。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荣成为中心,在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打造海洋三次产业优势互补、协同联动、互促共荣的示范区。

强化重点区域突破

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市里也出台支持文登区同城化发展、乳山产业结构突破、南海新区和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等政策文件,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实现新旧动能的全域一体转换、一体发展。比如:

文登区,将重点围绕交通路网、水电管网、市政设施等关键领域,推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引导文登区融入中心城市生产生活和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一体发展。

乳山市,重点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建成区域特色明显的创新城市、健康城市、活力城市和人文城市。

南海新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各类规划、重大事项要与主城区同步谋划、同城布局,在新旧动能转换、蓝色经济区建设等领域给予一些政策倾斜,打造国家战略蓝色经济新区

 

如何保障各项工作、项目顺利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

市级层面,参照省里的推进机制,将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规划领导小组调整为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继续由市发改部门牵头负责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的具体工作,并协调各部门进一步选优配强工作力量,集中精力推进有关工作。

区市层面,调整优化相应的工作机构,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一号任务”来开展,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多点发力、一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强化政策支持

建好政策“工具箱”,全面落实好省方案和规划中的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用好我市出台的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政策,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叠加效应,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设立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经济项目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进一步解放思想,广泛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经验做法,结合威海实际再适时研究提出一批创新性政策,大胆探索实践,推动先行先试。

严格督导考核

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将各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区市,加强工作督导检查,建立调度制度,编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工作简报》,对重大事项特别是重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每月调度、每季通报

定期组织对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情况进行观摩,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加强督导,确保各项任务科学有序推进。

将新旧动能转换纳入全市考核体系,制定对市直部门、各区市的考核办法,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