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 首页 |
|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威海市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威政办字〔2018〕110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威海市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方案
为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鲜活农产品、食品和药品流通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8〕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目标和责任落实、产业和项目培育、园区和平台建设、政策和机制创新、环境和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重点,以提升冷链物流水平、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为导向,逐步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信息畅通、全程监控的冷链流通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培育10家以上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培育2个以上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带动性强的产业集聚区,打造1个专业化、共享化、智慧化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1.加强农产品交易聚集区冷链设施建设。依托我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打造覆盖全市的冷链物流肉类交易聚集区;依托荣成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优势,建设威海鲜活海产品、冻品交易集散地;依托文登、乳山、荣成苹果主产区,结合经区配套设施齐全优势,打造威海冷链物流果品交易聚集区;发挥综合保税区“境内关外”优势,建设威海进出口冷链商品交易集散地。(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农业局)
2.加强农产品预冷设施建设。依托苹果、大姜、蓝莓、樱桃、无花果等产地和源头市场,建设低温储藏保鲜设施,实现生鲜农产品采收后及时预冷,提倡移动式快速预冷设备的循环共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快补齐产地“最先一公里”短板。(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3.加强生产、配送中心及零售终端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依托冷链骨干企业,重点建设一批以共同配送、城乡配送为主营业务的配送中心。支持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完善仓储及配套停靠接卸冷链设施,鼓励商场超市零售终端网点配置冷柜、冷藏箱等冷藏运输单元,建立冷链终端服务系统,发展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温配送。(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
4.加快推进铁路冷藏箱运输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威海铁路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冷链设施建设,鼓励铁路物流企业参与长距离、大体量冷链运输,推动铁路与公路冷链物流协同发展,将威海铁路物流多式联运中心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冷链货物储存、集散和分销中心。(责任单位:市铁路局、文登区政府)
(二)建立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
1.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及服务体系建设。选取部分重点企业,开展产、储、运、销全链条冷链数据监控体系试点,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品质与温控双追溯。推动冷链骨干企业发起成立冷链物流行业协会,支持协会在国家食品药品安全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企业冷链物流标准,适时推广上升为地方标准,并积极推荐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
2.加快标准化设施改建。对与标准冷库关联的封闭式交接货通道、具备制冷设备的封闭式月台、月台调节板(电动、手动)、月台防撞设施、月台车辆尾门防撞装置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尽快普及应用冷链标准化设施。(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商务局)
3.推广标准化设备应用。推广应用普通货架(穿梭式、电动移动、压入式、驶入式、重力式等)、尺寸与标准托盘相匹配的水产品铁质货架、果品大铁筐、标准托盘、保温周转箱(周转筐)、冷冻(速冻)塑料盘、冷藏箱、笼车、标准化叉车等标准周转器具。鼓励探索标准周转器具组成集装单元,与集装箱、标准运输车辆、多式联运相结合,实现作业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
(三)提升冷链物流整体信息化水平。
1.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政府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整合供应商、企业及个人等社会冷链物流资源,建设集货源、车源、库源温湿度数据等信息发布、查询、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用GPS/北斗定位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货撮合、库货匹配等功能,促进库、车、货实时信息交互。逐步与省、国家有关平台对接,打造智慧威海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局)
2.加大冷链产储销企业信息化升级改建力度。鼓励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大型零售企业等进行冷库、低温加工车间的信息化升级改建。建立健全温湿度监控传输、冷库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全程冷链监控平台,加大服务器、网络设施等硬件投入,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
3.鼓励冷链运输类企业进行信息化升级改建。支持冷链物流公路运输、远洋运输及捕捞企业对运输车辆、船舶的相关冷链设施进行信息化升级改建。推动冷藏车及带有冷藏功能的捕捞、运输船舶安装GPS/北斗定位系统、温湿度监控传输设备、开关门磁等,并尽快与市、省、国家有关平台对接,实施数据直采,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与渔业局)
(四)提高冷链行业技术装备水平。
重点鼓励多温层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冷藏厢式半挂车、低温保温容器等标准化运载单元以及轻量化、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冷藏保温车型在冷链物流中推广使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研究“小型甩挂式恒温箱”等新型设备在运输中的运用。建立跨运输方式的冷藏集装箱循环共享共用系统,提高冷藏集装箱的利用效率。提高铁路冷链技术装备应用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冷链装备支持。(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铁路局)
(五)加快培育冷链品牌龙头企业。
培育一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提供社会化冷链物流服务。鼓励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对现有配送网络进行改造提升,拓展社会化冷链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生鲜温控供应链,推广“连锁直销+冷链配送”“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冷链物流运营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
(六)强化冷链物流行业监督管理。
1.推进冷链物流管理体制创新。按照“放管服”的要求,进一步简化冷链物流企业设立和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程序。结合冷链产品特点,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现有监管方式,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管理完善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2.提升冷链物流领域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建立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全过程质量追溯链条,落实食品、药品生产及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不定期抽查冷链各环节温控记录和产品品质,健全冷链物流控制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商务局)
3.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和信用评价体系。将全程温控情况等技术性指标纳入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信用评价,评价结果通过“信用威海”网站系统依法向社会公开。完善冷链物流责任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相关冷链物流企业失信行为纳入威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失信行为联合惩戒。(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
4.规范冷藏运输车辆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冷藏保温车辆投入运营的相关要求,在车辆准入、年度审验、强制报废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冷链物流发展沟通联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推动全市冷链物流健康有序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二)加大政策扶持。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冷链物流发展。市级支持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标准化建设、商贸流通发展、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向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倾斜。(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
2.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冷链物流。发挥相关政策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冷链物流行业。用好用活增值税抵扣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私募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金融办)
3.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冷链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降低冷链物流企业融资门槛。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加大对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担保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挂牌。(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办)
4.重点冷链物流企业用电、用气价格与工业同价。加强对城市配送冷藏运输车辆的标识管理,在交通管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完善和优化城市配送冷藏运输车辆的通行和停靠管理措施。用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
(三)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冷链物流企业与威海高等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冠名式培养和定制化培训。根据需要,重点培养掌握相应制冷技术、低温设备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科学等知识的复合型冷链管理人才及具有规范娴熟操作技能的冷链物流作业人员。强化人才交流,引进国内外优秀管理人才,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积极宣传现代冷链物流理念和重要性,提高公众对全程冷链生鲜食用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认知度,推动更多食品药品行业企业实行冷链运输、贮存,为推进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冷链化、提升食品药品品质营造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