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 首页 |
|
一家名叫“舍弗勒”的德国企业最近挺郁闷,其滚针原材料供应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被要求断电停产、拆除相关生产设备,这将导致49家汽车整车厂的200多个车型陆续全面停产,供货缺口期将可能造成中国汽车产量300多万辆的减产,相当于30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
因环保问题而产生的蝴蝶效应,表面上似乎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但笔者看来不顾及环保的发家致富,这样的市场经济才是真的堪忧!
据业内介绍,将钢条拉伸变长变细,做成用在满足汽车动力总成的滚针,对设备的要求不高,但考验工人手艺、热处理能力,能够达到舍弗勒生产标准实属不易,上海界龙拉丝是舍弗勒目前国内惟一在使用的滚针原材料供应商。应该说,这样一家有技术含量、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应该珍惜翘首地位,但其枉顾环保法律的要求,自断前程,一方面令人扼腕痛惜,另一方面也是咎由自取,自食恶果。
再漂亮的皇冠,如果甘愿安放在肮脏的盒子里,自降身价,其处境也是不值得同情的。优秀的企业,要像鸟儿爱护翅膀一样。相反,有着一俊遮百丑心态的企业,本质上是不成熟的,也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的停产就是最好的例证。
目前对排放污染物企事业单位在环保方面的要求并不是朝令夕改,而是一以贯之的,但很多单位在过去形成了习惯性忽视。在新形势下,知错还不主动改,那就只有付出沉重的代价。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企事业单位不分大小、不分国企外企,都要共同遵守中国的环保法律,没有例外,防治污染不能有特权意识。 一个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无论其社会贡献、经济价值多大,只要是环境不安全,就不能让其合法生存下去。以各种理由掩盖环境危害的行为,既不合法,也不道德,是要全面反思、改进的。
对目前环保拖了后腿的企事业单位,要有危机感,尽快整改到位。企业消灭污染是应尽之责,但是管理层如果没有开阔的视野,判断形势没有前瞻性,就有可能被污染拖进泥潭,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疾风知劲草,经过考验,更能坚定维护法律权威的决心。对群众都不答应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抛弃所有侥幸心理,早下功夫,既解燃眉之急,又为产业的长期可持续进步布好局,迎来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