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临港区

临港区“一河两岸”绘就发展新蓝图

沿着蜿蜒曲折的步道缓步而行,林泉河波光粼粼——香蒲、芦苇绿意招摇,水面莲叶接天,水鸟徜徉其间,鱼儿不时浮出水面。

林泉河变成景观水带,不仅反映了一条河的治理历程,更是临港区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发展理念的缩影。近年来,临港区大力实施林泉河湿地工程,打造“一河两岸”城市核心区,绘就出一座产业强、社会和、生态美的绿色活力新城,让群众在发展当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生命之河:白鹭在林泉河翩跹起舞


林泉河又叫草庙子河,是临港区的主要河流之一,属东母猪河河段,发源于正棋山西麓,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文登区境内,汇入母猪河。

然而,现代工业的兴起让草庙子河饱受污染之苦。伴随着工业区的快速发展,机械、化工等大批工业企业在草庙子河沿岸聚集,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以前,河面上漂着垃圾、河边上长满了杂草,天气干的时候就是一条臭水沟,村民都不敢靠近。”在草庙子生活了60年的居民张锡省说。

在此前整治的基础上,2015年,临港区启动林泉河湿地工程,以草庙子河为主脉,打造临港区中心区重要景观轴和生态轴。

按照规划,林泉河湿地工程东起三角工业园,西至俚李线南,总长4.8公里,总面积118万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4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广场和道路面积12万平方米。整体工程分期建设,一期和二期工程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三期工程。    

本着“生态优先”的理念,临港区将拓宽林泉河河道,修建9处拦水坝,改造18条污水沟,最大限度地进行生态修复,还河流以生命。

在此基础上,临港区还出台《草庙子河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按照今年出台《临港区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草庙子河有了河长,区、镇、村三级河长分工合作、共同监管,实现“河常治”。

短短几年,林泉河恢复自然生机,重现“白鹭水上飞”的美景。张锡省说,因为林泉河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去年还吸引了200只白鹭,“抬头见白鹭翩跹起舞,回头遇野鸭戏水,水草丛中藏着鸟巢,这成了临港的独特风景。” 据初步统计,林泉河不仅涵盖了上千种植被和水生物,同时这条拥有巨大净水、蓄水功能的“生命之河”更是吸引了白鹭、红隼、苍鹰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来此栖息繁衍。

景观之河:一幅美丽长卷铺展开来

8月18日,在202省道跨林泉河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自来水管道迁移施工。

该桥是临港区今年在林泉河上重点打造的“三桥连景”之一,将桥梁从原来的40米加长至127米,整体是一个海鸥的造型,象征着临港区二次创业的加速腾飞。预计今年春节建成通车,该桥建成后将与台州路跨林泉河桥、303省道跨林泉河桥呼应,进一步凸显林泉河湿地工程的景观效果。

林泉河湿地工程不仅治理河流本身,更要让河坡变绿,河道变美,营造景观。

如何营造景观?临港区市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林泉河湿地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临港区注重依托原有地形风貌,统筹实施河道清淤、岸线改造、蓄水坝、地下管线、广场铺装、园路硬化、绿化亮化、健身绿道等一系列工程,形成“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景观体系。

“以前林泉湖这个位置是一块小的浅水洼地,但远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当时由于这里离三角工业园最近,一方面我们需要为工业园路基工程采集建设土方,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已经开始规划滨河湿地公园,所以我们就依托这里的原有地貌进行取土清淤、岸线改造和地下管线布局等一系列措施,最终打造形成林泉湖。“临港区市政处相关负责人说。

这种尊重自然的理念贯穿于林泉河湿地工程的每处景观、每个环节中。

白鹭去年来此这里栖息,临港区也因势利导,设置了3个白鹭洲,吸引更多白鹭落脚。

林泉河湿地工程全域体现了“海绵城市”和“雨水花园”的理念,通过U型沟、透水混凝土园路、地下给排水系统、河道清淤等措施提升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功能。得益于此,今年,在干旱的天气条件下,林泉河始终保持充分的水量,不仅涵养了两岸树木,还保障了中心区的绿化灌溉。

林泉河两岸以四季不同的植物更替衔接为特点,大量穿插种植了连翘、迎春、樱花、碧桃、紫荆等花色不一、花期较长、组团成片的乔灌木,在满足市民四季观赏休闲的同时,也作为全区重要的植物科普、户外实践和花艺交流公共活动空间。 

林泉湖、掬饮坝、白鹭洲……沿着蜿蜒曲折的林泉河步道缓步而行,各主要景观节点和疏密有致,形成一副四季美丽长卷。       


发展之河:蓄积全区发展新动能

站在林泉河湿地工程二期观景平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北侧高层住宅楼鳞次栉比。

这里是全市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安置社区——嘉和花园,总投资10亿元,集中安置7个拆迁村、近3000户群众。

嘉和花园已经启用一年多时间,居民“生活”有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娱乐”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办事”有便民大厅,“购物”有商业网点,“出行”有城市公交;同时发挥区内工业企业较多、城市建设加速、用工需求增加的优势,引导和帮助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真正实现了产、城、人融合发展。

不止嘉和社区,在林泉河两岸,我区高标准打造了林泉、上河小镇、祥和花园等新型社区,不仅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化,卫生、文化、体育、购物、公共活动等公共配套设施也全部到位。

“林泉河湿地工程,不单纯是防洪、治污,也不局限于景观打造,而要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要与旧村改造、综合配套、城市化发展相结合。”临港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要跳出水来看治水。

城市因水而兴。这几年,临港区以林泉河为主脉,加速推进环境的优化升级、镇区的拆迁改造、群众的集中居住、企业的“退二进三”和城市的经营开发有机结合,打造“一河两岸”城市核心区。 

与此同时,“一河两岸”城市核心区优越的环境也成为吸引客商来临港投资的重要因素。 “一般工业区的杂乱,在这里根本看到不到。” 据威信光纤财务总监李伟说,当初,他们考察了五六个厂址,最终选择落户临港,自然条件优良符合光纤生产对于环境的洁净度、温湿度的苛刻要求是重要因素。

新型社区高楼林立,商贸地块加快开发,以林泉河为主轴、聚焦打造的“一河两岸”城市核心区为整个临港区的发展,积蓄了足够的生态空间和发展动能。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