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66XK/2016-04203 发布单位: 海洋发展局
内容分类: 文字解读 成文日期: 2016-03-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解读

来源: 威海市政府办公室
时间: 14:40
点击次数:

  近日,《威海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2015—2025)》(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对我市无居民岛“量身”制定规划,我市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利用从此“有章可循”。

  我市共有海岛185个,其中无居民海岛179个,按照《规划》,全市179个无居民海岛被划分为四个大区和四个大类,实行分类保护,发挥组团式海岛综合优势,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

  现状: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效率不高

  我市历来重视无居民海岛保护工作,曾先后建立刘公岛、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小石岛、塔岛湾、刘公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5个涉及无居民海岛的海洋保护区,对保护区内海岛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周边海域环境都进行了严格的保护。同时对境内的6个领海基点海岛采取了定期巡查、视频监控等重点保护措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在对无居民海岛实施保护的同时,近年来,一些无居民岛也被开发利用,水产养殖是无居民海岛周边主要经济活动。如五岛、鹁鸽岛、瓦子石岛、东小石岛、西小石岛、兔子岛、锥子石岛等海岛周边具有一定规模的海水养殖,多数岛上建有养殖看护的临时性建筑。随着休闲渔业的发展,海驴岛、花斑彩石等海岛进行了基础的旅游观光开发,无居民海岛上的旅游观光活动也在逐步增多。但总体来看,无居民海岛存在开发利用较少,层次较低,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目标:保护与开发相辅相成

  《规划》提出无居民岛要在保护与开发中,要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将结合全市海域的自然与区域优势,优先发展海岛服务业,结合刘公岛、海驴岛的旅游优势、生态优势及文化底蕴,对周边海岛实施综合开发,发展高端旅游,打造具有海岛风情的“海洋公园”。

  积极发展海岛现代渔业,充分发挥我市海岛在渔业发展方面的良好条件,调整升级传统渔业,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同时对于已遭受破坏但具有独特生态价值的海岛,根据海岛受损的实际状况,开展特定的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

  着力发展海岛优势产业,依托海岛丰富的能源储备,优先发展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岛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项目,将海洋新能源发展为海岛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制定《规划》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海岛保护与开发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他告诉记者,此次《规划》基准年是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5-2025年,展望期至2035年。

  前十年的目标是海岛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力度增强、海岛开发利用层次较快提升、海岛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到2035年,海岛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海岛污染全面控制,受损海岛得到全面整治修复,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海岛开发活动规范有序,海岛产业结构合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广生态型开发模式,实现海岛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市海洋与渔业局海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护:为海岛“量体裁衣”实施分类保护

  《规划》按无居民海岛分布、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实际情况,将我市179个无居民海岛划分为特殊保护类、一般保护类、适度利用类、生态修复类等4个一级类和领海基点、生态保护、保留、旅游娱乐、工业与交通、农林牧渔业、公共服务、生态修复等8个二级类。

  特殊保护类海岛共48个,包括6个领海基点海岛和42个生态保护海岛。对于特别保护区内的海岛,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法规要求,根据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可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

  一般保护类海岛主要为保留类海岛,共 84个。对于500 m2以下的海岛,除少量包含在岛群保护与利用之中,绝大部分作为保留类海岛。保留类海岛在规划期以保护为主,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维持海岛利用现状,防止海岛资源遭到破坏。在不影响海岛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展观光旅游和渔业生产活动。严禁在保留类海岛堆弃固体垃圾和固体废物;不得在海岛建造永久性建筑物或设施。在海岛上新发现珍稀动植物、特殊生态景观、代表性地质剖面与地貌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可以建立保护地(区),对海岛予以特殊保护。加强巡航执法检查,防止海岛自然资源遭到破坏,防止人为采石、挖砂、伐木等对海岛岛体及周边海洋环境的破坏;积极开展保留类海岛及周边海域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等调查,研究确定海岛保护措施。

  适度利用类海岛44个,划分四类主导功能,包括旅游娱乐用岛22个、工业交通用岛3个、农林牧渔业用岛15个、公共服务用岛4个。其中,旅游类海岛将加大褚岛、宫家岛的旅游开发建设,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拓展旅游娱乐海岛的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同时适当兼顾与旅游产业链相关的项目,兼顾公共服务、农林牧渔业等功能。

  《规划》选定3个生态修复海岛,分别为文登区牛心岛、荣成市南草岛、环翠区小岛。生态修复类海岛的整治修复,要充分尊重海岛的自然属性,修复的同时不得兴建与修复活动无关的建筑,不得造成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破坏。

  利用:发挥海岛组团发展优势

  《规划》根据我市无居民海岛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资源特征及保护利用现状等,将全市无居民海岛总体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威海北部海域海岛区、荣成湾——桑沟湾海域海岛区、荣成南部海域海岛区、文登——乳山海域海岛区。在确定分区主导功能的基础上,对本区海岛的开发利用功能顺序进一步细化。同时,根据海岛区位条件、海洋功能区划等要素,发挥海岛组团发展优势,统筹海岛分区规划,合理保护及开发利用。

  威海北部海域海岛区从双岛湾黄泥岛至成山头南部的荣成大岛,功能顺序为海岛旅游,海岛保护,海水增养殖。该岛区规划应围绕刘公岛、成山头,使沿海各岛相连,组成涵盖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海岛人文等元素,集旅游、娱乐、度假设施为一体,岛、陆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的旅游景群,以旅游促开发,以旅游促保护,形成一条城市向东呈带状发展的轴线。具体来说,延伸刘公岛旅游链,借助刘公岛海洋海岛生态特别保护区的发展建设,开拓刘公岛岛群休闲生态游;在成山头—海驴岛岛群,凭借成山头海洋保护区发展的推动,开展海岛文化、休闲旅游,完善成山头——刘公岛生态旅游圈建设。依托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建设,在褚岛周边海域积极开展海洋装备、海洋科技技术研究,鼓励海洋科技领域创新创业。

  荣成湾—桑沟湾海岛区从荣成湾草岛子岛至镆铘岛西侧的帆石,功能顺序为海水增养殖、海岛保护、海岛旅游。开发利用以开展海岛海域增养殖,推广五岛魁蚶种质资源生态养殖为主,同时,加大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修复力度,推行立体增殖模式,建设人工鱼礁带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同时在进行海岛周边海域的增养殖过程中,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并加强海岛地形、地貌维护,促进海岛及周围海洋环境改善,提升海岛生态系统水平。

  荣成南部海岛区从石岛湾的牡蛎岩北岛至靖海湾的涨蒙岛,功能顺序为海岛保护、海水增养殖、海岛旅游。该区在严格保护领海基点岛的基础上,对于用岛项目严格论证、严格审批,保护海岛地形地貌。开展大、小王家岛的海岛旅游,推动苏山岛海岛群开展海岛特别保护区建设,进行科技、高效的海洋渔业开发与试验,建立高效渔业示范区。

  文登—乳山海岛区从靖海湾西侧的陀螺头至乳山口的取脚石,功能顺序为海岛保护、海岛旅游、港口利用。该区将重点保护海岛原有生态面貌,保留海岛资源。合理规划旅游开发,同时注意保护塔岛湾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对牛心岛进行生态修复;对包括宫家岛、北小青岛在内的乳山口海岛群,推广海岛生态休闲游。

  同时,《规划》还明确了一批重点海岛的保护与利用工程,如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工程,刘公岛、海驴岛等文化及休闲旅游工程,苏山岛海岛保护区,褚岛等整治修复工程等,其中将在褚岛及北部海域建设浅海试验场,在宫家岛开展海洋能开发试点。

  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的出台对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市海洋与渔业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规划》落实力度,制定《规划》的实施措施,确保《规划》落地,特别在开发利用活动涉及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时,要严格执行《规划》要求,保护我市珍贵的海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