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2日
△威海市委、市政府在荣成隆重举行大会,祝贺荣成市工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山东省委、省政府致电祝贺荣成市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强。1992年, 荣成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0.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0%以上,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过百亿的县级市。
31日
△在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心评选出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威海市居第50位,并同时被评为首批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之一。
2月
17日
△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大会。山东省委副书记高昌礼、副省长宋法棠到会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迟浩田及省领导赵志浩、高昌礼为大会题了词;国务院特区办、国家对外贸易部、国家财政部等向大会发来贺电、贺信。
22日
△市政府批准实施《威海市律师体制改革方案》,规定律师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改革律师事务所主任任命制,实行选聘制;二是改革律师事务所现行用人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三是改革律师固定工资制,实行效益工资制;四是改革国办单一制,实行多制并存。
3月
2日─3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从威海的实际出发,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县县过百亿、村村进小康为目标,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主攻高效创汇农业,大上工、渔、果、牧,积极培育市场机制,加速实现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开放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战略转变。工作基本思路是:强化一个基础(粮食生产)、实施两大战略( 科技驱动战略、强镇强村带动战略)、振兴四业(水产业、水果业、畜牧业、乡镇企业)、建好三区(节水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区、农业新技术创汇实验区)。目标要求是:到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20%以上;有19个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超过3亿元,10个村总收入超过亿元,280个村总收入超过千万元;有12个乡镇、811个村跨入小康行列。
11日
△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闭幕。会议选举王晶东为市政协主席,张锦超、李同轩、张新光、邱铁凯、张锦升、李耀辉、李宗科、杨远志、苗丰振为副主席。
△市政府印发《威海市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要求到2000年各县(市、区)、乡政府年度卫生事业拨款占两级财政支出的8%;健康教育普及率90%;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甲级卫生室占村卫生室比例90%;集资医疗保健覆盖率70%;"安全卫生水"普及率 90%;"卫生厕所"普及率80%;食品卫生合格率90%;婴儿死亡率每五年递降5%;孕产妇死亡率每五年递降5%;儿童"四苗"单苗接种率95%;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五年下降10%;地方病患病率每五年递降55%。
17日
△市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会议选举臧海强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曰銮、王金田、孙传平、戚遵烈、李仁璞、梁学显为副主任;选举吴隆江为威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孙守璞、邵恒斋、由学志、张璞、李宝训、高金兰为副市长。
23日
△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保留粮食定购数量,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改进粮食定购"三挂购"物资兑现办法。从1993年度起,将粮食挂钩物资由平价供应实物改为以货币方式找补平议差价;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农业税实行征实物办法;取消市内粮油计划调拨;切实保证军粮供应。
24日
△市政府印发了《威海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对烟尘控制区的建设和管理、监测与验收、奖励与处罚等作出规定。
4月
3日
△市委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兴市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科技兴市组织保证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按规定落实科技三项费用,确保达到同级财政预算总收入的1.5─2%;推动科研开发机构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加快其企业化、集团化、产业化的进程,并探索实行股份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作用。
7日
△市政府批复《关于报批威海保税区总体规划的请示》,确定威海保税区位于威海新港区南部,西起海港路,东至城子水库,北起沟北村,南至蒿泊村,区内面积为1.4平方公里。
10日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奎元一行16人来威考察工作。
25日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及夫人一行,在文化部部长刘忠德、山东省省长赵志浩等陪同下来威海进行友好访问。
5月
7日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要求确保实现全市"八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控制目标,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山东省政府决定建立威海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区、乳山外向型农业开发示范区,均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8日
△由总书记穆哈迈杜.迪科率领的马里非洲团结正义党代表团来威海参观访问。
20日
△市政府印发《威海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分阶段目标、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实施要求等作出规定。为了适应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威海市公有住房计租办法》、《威海市住房补贴实施办法》、《威海市住房补贴工资基数计算方法》、《威海市住房制度改革中若干情况处理办法》等四个配套办法。
6月
1日─2日
△全市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狂风暴雨持续36小时之久,阵风达11级,全市农业、渔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造成4人死亡,13人受伤;小麦倒伏44 万亩,水果减产1690万斤,毁坏蔬菜大棚2780亩,养殖的海带、扇贝、鲍鱼等损失19210万元;损坏房屋3825间,倒折树木5.5万株,部分码头被巨浪冲损,损失各类渔船402只、380万元,电力、交通、通讯等设施损失9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经济损失25580万元。
9日
△为了实现工业生产的重要突破,推动全市工业生产稳定协调迅速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市政府筛选确定"八五"期间96个工业重点基建、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为5.79亿元,全部投产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33.1亿元,利税25.7亿元,创节汇6亿美元。
15日
△新加坡总理政治秘书陈原生一行13人,在副省长宋法棠陪同下来威海考察。
△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周新平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向在抢救马道渔业公司遇险渔船中殉职的"模范武装部长"周新平同志学习。
2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李春亭陪同下来威海视察工作。
29日─7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委常委、秘书长韩喜凯来威海调查研究。
7月
6日
△市政府印发《威海市第三产业"八五"及十年发展规划》,要求围绕实现全市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战略任务,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放开搞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第三产业发展机制,使其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第一、第二产业,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
8日─10日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副总理王鼎昌率领政府及企业界高层人士代表团,在省长赵志浩、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陪同下来威海进行友好访问和经贸考察。
10日─11日
△韩国驻华大使黄秉泰来威海进行考察访问。
12日
△市政府印发《威海市星火奖励办法》。凡通过实施星火计划开发、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广大农村科技管理水平等为振兴我市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的,均属市星火奖励范围。
16日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狠刹超编超标准购买高级小轿车之风;坚决制止利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和以职权之便多占住房;严禁巧立名目公费旅游;坚决打击走私贩私活动;严禁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和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坚决制止各种名目的高息集资和在证券活动中的不法行为;不准借兴办经济实体搞权力经商;坚决制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切实纠正利用公款吃喝送礼、挥霍浪费的不良风气;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无组织纪律的现象。
17日
△国家民政部以民批[1993]153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乳山县,设立乳山市(县级),以原乳山县的行政区划为乳山市的行政区划。
22日
△山东省政府确定威海橡胶工业集团公司、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公司为重点企业集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23日
△市政府发布施行《威海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暂行规定》。
26日
△中韩(威海与韩国)卫星通信地球站开通仪式在威海举行。韩国通信部部长尹东润,我国邮电部部长吴基传、山东省省长赵志浩、副省长陈建国及市委书记臧海强等出席了开通仪式。该站是经邮电部、外交部批准,于4月建成。至此,开通了国际直达电路,打开了国际通信的出口通路。
26日─27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明祖率团来威海考察。
27日─31日
△93威海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在威海举行。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英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客商2000余人来威海参加了洽谈会。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省领导杨泰芳、赵志浩、刘毅、郑斯林、宋法棠、王裕晏等参加了洽谈会。洽谈会期间,共签订合同和协议171个,协议投资额9.9亿美元、外资额6亿美元。
8月
7日
△市政府印发《关于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凡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城镇居民、离退休人员、社会待业人员、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的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有居民身份证的暂住户口的外地人员,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后,均可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除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经营的行业和商品外,都允许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经营;除国家专项规定外,经营方式放开;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可以承包、租赁、兼并、购买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
27日─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陪同下来威海视察工作。
9月
2日
△中共山东省委以鲁任[1993]137号文件通知:省委决定,崔曰臣同志任中共威海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12日─1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振陪同下来威海视察工作。
10月
12日
△以市长安在祜为团长的韩国丽水市经济访问团一行13人来威海进行友好访问。
16日
△中共威海市第九届委员会举行第十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威海市出席山东省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草案)、《关于召开中共威海市代表会议的决议》(草案)。
18日
△市委书记办公会议研究了书记分工问题。王曰銮分管政法、纪检工作;崔曰臣分管市委办公室、研究室、宣传部、统战部和机关工委,负责党建、群团工作;其他书记的原分工不变。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决定》,要求以推动全市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目的,重点抓好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六个支柱行业和25种骨干产品的技术改造。
22日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指出: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抓好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生态破坏;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环境外事活动;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26日
△以市长藤田忠夫为团长、议长山下胜由为顾问的日本宇部市友好城市经济考察团一行22人来威海进行友好访问。
27日
△以市长贾恩卢. 苏斯塔为团长的意大利比拉市友好访问团一行13人来威海进行友好访问。
11月
23日
△山东省政府同意建立威海市交通学校,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由威海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
12月
11日
△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明确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各级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强和改善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领导。
19日
△中共威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举行预备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大会议程。20日─23日,举行正式会议,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60人,实到341人;列席人员和贵宾55人,实到44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委、市纪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威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市委的工作报告提出,力争经过15年的努力,到2008年全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设想分三步走:第一步到"八五"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左右,人均占有1.2万元,绝大部分乡镇进入小康;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左右,人均占有2.5 万元以上,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第三步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50亿元,人均占有5.5万元,赶上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当时的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奋斗两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人均占有6.5万元。大会选举产生市委委员31名,候补委员5名;市纪委委员19名。党代会闭幕后,23日市委召开十届一次全会,选举臧海强、吴隆江、孙守璞、崔曰臣、连承敏、薛洪振、马立志、于建成、孙洁池、于兰模、毕可仁、张立新、刘国信为市委常委,臧海强为书记,吴隆江、孙守璞、崔曰臣、连承敏为副书记;同时,市纪委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薛洪振、孙大学、周长路、王忠沂、吕世国、李东风、张继民为市纪委常委,薛洪振为书记,孙大学、周长路为副书记。
29日
△市政府印发《威海市股份制试点企业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各类非经营性资产在股份制改组时,必须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进行资产评估,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评估价值,作为折股、出售或计算利息、租金的依据。
30日
△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建立威海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威海市西海岸,东北起祈顶山、大顶山、烟墩山山顶到西海岸,西南至双岛港、双岛西山、前双岛一线,规划陆地面积18.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