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走进威海 > 威海概况 > 大事记

1991年大事记

文章来源:威海市史志办
时间: 2000-05-17 14:06
点击次数:

1月

12日

    △市委印发《威海市法制宣传教育第二个五年规划》。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全市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市政府召开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全面回顾总结了建市三年多来、特别是近一年来市政府的工作和经验,部署了1991年政府工作。确定1991 年工作重点:一是集中精力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力争工业生产的质量、品种、效益有一个明显的进步,抓住政策、科技、投入三要素,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二是不失时机地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力争在硬环境建设等6个方面有所突破;三是集中力量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四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

16日

    △山东省政府批准将环翠区田村镇的毕家疃、东涝台、西涝台、后峰西四个村划归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9日─20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在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和市委书记李太启,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全陪同下,到荣成、文登考察工作。

31日

    △市政府批转市财政局、税务局、物价局、乡镇企业办公室《关于乡镇企业管理费收缴工作意见的报告》,对乡镇企业管理费的收缴范围、办法、管理等作出规定。

2月

3日

    △市委召开市直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会议,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谭福德宣布了1月30日省委的决定(鲁任[1991]1号文件):李文全任市委书记,臧海强任市委副书记,张新光任市委常委;李太启不再担任市委常委、书记职务,李仕恩不再担任市委常委、副书记职务,马守德不再担任市委常委职务。省委同意提名,臧海强任市长,李仕恩任市政协副主席;李文全不再担任市长职务。

10日

    △市委书记办公会议研究了书记的分工。李文全主持市委的全面工作,分管市人大党组、市政协党组和组织部的工作;吴隆江分管纪检、政法、宣传、统战、群团等方面的工作;臧海强主持市政府的全面工作。

3月

1日

    △山东省政府批准威海市人和镇等39个乡镇为重点工业卫星镇,在利用外资项目和技术引进项目方面,享受中发[1985]3号、国发[1988]22号和鲁政发[1990]158号文件中的有关优惠政策。

6日

    △国务院批准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7日─8日

    △市委召开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农村经济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联系威海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坚持科技兴农方针,搞好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14日─15日

    △中共威海市第九届委员会举行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省委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规划了今后五年到十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按1990年不变价格规划,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 -10%,1995年达到115亿元左右,2000年达到180亿元左右。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10%,1995年达到105亿元左右,2000年达到160 亿元左右。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6%,1995年达到310亿元,2000年达到 570亿元。积累率大体保持在35-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八五"期间安排52亿元,"九五"期间安排8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平均每年增长 13%,1995年达到56亿元,2000年达到105亿元。社会出口商品交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7%,1995年达到36亿元,2000年达到80亿元。 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10%,1995年达到5.5亿元左右,2000年达到9亿元左右。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等都得到较快发展。

15日

    △市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对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关心和支持人大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等问题提出要求。

18日

    △市委印发《关于健全和改善党委领导的决定》,指出,党委要明确自己的根本政治职责,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0日

    △市委印发《关于在全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城市街道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意见》,确定以促进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为宗旨,以培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以《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为基本学习内容,突出解决好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为谁工作、为谁劳动、为谁服务、为谁学习的世界观、人生观,激发全市人民干四化、奔小康的热情,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次教育活动,自3月底开始至8月底结束。

23日

    △市政府召开全市对外经贸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全市对外经贸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理顺思路,解放思想,研究制订与南朝鲜通航、重点工业卫星镇、对台小额贸易、三类商品出口权等13个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配套政策,促使全市对外经贸工作在短期内有一个新的突破。

4月

20日

    △荣成市隆重举行首届渔民节。

22日

    △山东省政府批准建立威海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由乳山县人民政府主管。

24日─30日

    △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召开,补选臧海强为市长,马守德、孙传平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增选李仕恩、于国本、李宗科为政协威海市委员会副主席。

5月

6日

    △市政府印发《威海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规定》、《威海市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威海市鼓励出口创汇试行办法》、《威海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办法》、《威海市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管理暂行办法》、《威海市设立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暂行规定》和《威海市关于出口加工区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

8日

    △山东省编委批准威海市设立环境保护局、乡镇企业局,列市政府工作部门序列。

9日

    △中共山东省委以鲁任[1991]36号文件通知:省委批准,王曰銮同志任中共威海市委副书记,王炳经同志任中共威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大海同志任中共威海市委常委;同意提名,由学志同志任威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4日

    △市委印发《威海市民兵预备役工作五年规划》,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确保提前五年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

21日─22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省政协副主席丁方明陪同下来威海视察。

6月

12日

    △国家气象局复函山东省政府,同意将威海气象局由烟台市气象局代管改为由省气象局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山东省气象局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17日

    △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纪念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周年大会。会上举行了国家卫生城市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用汉白玉塑成,造型既似一尊舰艇,又像一面风帆;舰首锚链孔内装有绿色照明灯;碑身高12.34米,座落在奈古山南麓、解放路与和平路的交叉处。

18─20日

    △以臧海强市长为团长的威海市政府代表团对马鞍山市进行友好访问,与马鞍山党政领导就两市之间开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事业的交流与合作、缔结友好城市等问题进行友好交谈,威海市市长臧海强、马鞍山市长周玉德正式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协议书。

19日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以组任字[1991]30号文件通知:省委同意提名,李吉祥同志到威海市挂职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1日

    △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决定〉的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土地形势的严峻性,切实控制耕地锐减;认真贯彻“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保持现有耕地面积的稳定;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构。

26日

    △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的意见》,强调: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执行现有的生育政策,依法管理计划生育;进一步落实"五化"措施,圆满完成各项指标;积极推广生命科学,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建立健全"生、育、教、养"一条龙服务体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抓好基层工作;培养一支过硬的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7月

 

4日─6日

    △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副省长宋法棠陪同下来威海视察工作,对全市科教兴威、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谈了意见。

10日─11日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副省长李春亭陪同下来威海,视察了威海第二毛纺织厂,召开了有6个企业厂长参加的工业生产座谈会。

10日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若干规定的试行办法》,要求认真抓好《企业法》的贯彻落实;坚持厂长(经理)负责制;搞活劳动用工制度;积极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有选择地实行政策倾斜;加强企业管理和转变内部经营机制;为企业增强财力、“强身补血”创造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行激励机制和各种鼓励政策;加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认真解决"三乱"问题和严格控制各类检查;围绕为企业服务搞好大合唱;为企业选配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13日─16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来威海视察工作,先后实地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毛纺织厂、百货大楼、环翠区远遥村、荣成市刺绣厂和海军404医院。

17日

    △市委、市政府和威海驻军召开了创建"双拥模范城"动员大会,号召全市党政军民紧急行动起来,齐心协力,迅速掀起"双拥"活动新高潮,为实现创建"双拥模范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6日

    △市政府召开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回顾总结上半年的政府工作,部署下半年的任务,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下半年重点抓好3件大事:一是组织好财政收入,确保收支平衡;二是抓好重点建设,落实好十件实事;三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稳定。

8月

14日─15日

    △省委书记姜春云来威海检查指导工作,对威海的各项工作的发展给予肯定。

27日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威海经济的决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科教兴威"战略,以提高整体经济素质为中心,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主导,加快科技兴农、兴工、兴海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步伐,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31日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以组任字[1991]49号文件通知:省委组织部同意,孙守璞同志任中共威海市委常委。

9月

8日

    △全市通讯枢纽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1000门,长途电路达到653条,市区用户实现国际国内自动拨号。该工程是198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总投资5100万元。

25日

    △经山东省政府批准,由威海市与省粮食局联合组建的全国第一家区域性油脂油料批发市场──威海花生批发市场正式开业。

27日─30日

    △英国彻特纳姆市市长吉姆. 潘宁顿率政府代表团一行12人,应邀来威海进行友好访问,臧海强市长代表市政府授予吉姆.潘宁顿为"威海市荣誉市民"。

10月

9日─10日

    △市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 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并对1992年的经济工作作出初步安排。

23日

    △市委、市政府、威海驻军作出《关于命名表彰双拥模范县市区的决定》,授予环翠区为双拥模范区、乳山县为双拥模范县、文登市和荣成市为双拥模范市称号,并予以表彰。

27日

    △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委员陈俊生,在省长赵志浩、省委副书记马仲才的陪同下来威,先后视察了市容、环翠楼、第二毛纺织厂和刘公岛,对威海的工作表示满意。

30日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向张春雷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公安干警和广大人民群众向"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张春雷学习。

31日

    △威海至香港货运班轮开航。市领导李文全、臧海强等出席首航仪式,臧海强市长致贺辞。

11月

9日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奋战五年绿化威海的决定》,号召全市党政军民进一步动员起来,奋战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威海,努力争创全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市。到199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平原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城镇、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公路、铁路及适宜绿化的街道两侧全部植上树或种上花草,适宜植树的地堰80%以上完成绿化任务,风景旅游区实现高标准绿化,林木病虫害、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得到有效的预防治理。

10日─15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经济工作现场观摩会议。会上参观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典型,听取了经验介绍。会议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完成"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各项任务,提前五年实现小康,是全市人民的总任务、总目标。我市237万人口中有近200万在农村,全市能不能提前五年实现小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农业战线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过程中肩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就现场观摩和经验介绍的情况,提出我市农业再上新台阶,要从12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粮油生产、发展乡镇企业、水产开发、水果开发、发展多种经营、科技兴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系列化服务、小城镇建设、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加强领导。

20日

    △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五个网络建设的通知》,对救灾扶贫、优抚安置、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及移风易俗等五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建设作出具体规定。

26日

    △山东省政府批准荣成市职业中专、文登市职业中专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

12月

5日

    △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省委副书记、省长陈邦柱,省委副书记孙文盛率湖南省考察团,在山东省委秘书长韩喜凯陪同下来威海考察工作,市委书记李文全等陪同活动并介绍了威海的情况。

10日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威海市为"双拥模范城",荣成市、文登市为"双拥模范市",环翠区为"双拥模范区",乳山县为"双拥先进县"荣誉称号。

21日

    △山东华能威海发电厂正式开工,并在蒿泊镇海埠村电厂工地举行奠基仪式。

    △市区煤气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初期供气8000户。

28日─30日

    △中共威海市第九届委员会举行第八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决议》。《决议》指出:"八五"的后四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奔小康。要把奔小康作为一面奋斗旗帜高高举起,加快振兴农业步伐,实现小康进程。"八五"期间重点是发展"一工两水"(乡镇工业、水产业和水果业),建设"111"工程(果园面积达到100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00万吨,节水灌溉示范区达到100万亩),实现"1315"目标(粮食年产量达到130万吨,农村经济年总收入达到150亿元),使农业登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