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双招双引

解锁威海亿元项目高效推进“密码”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2-07-04 13:54
点击次数:

发展添动能,项目聚活力。不遗余力抓项目、推项目、谋项目,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69个,新立项亿元以上项目247个,经济发展动力澎湃。

立项多、开工早、建设快,这条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攥紧攥实?记者走访部分项目,查看建设进度,了解背后故事,探寻项目高效推进背后的“密码”。

仅用4个半月,百亿项目进入试运营“倒计时”

7月1日,威高工业园内,威高利彤生物疫苗项目二期核酸疫苗生产项目现场施工正酣。工程车、铲车正来回搬运施工材料,吊车在工人的操作下加紧安装外墙玻璃……只用了4个半月,总投资100亿元的项目已经进入试运营“倒计时”。

“今天晚上就要把项目场地内道路全部硬化,4天内进入项目试运营阶段。”项目快速建设中,高新区经发局项目推进办公室主任邢超的工作节奏也快得“飞起”,这几天,他没少到项目现场陪着“老朋友”们一起“冲刺”。

鉴于国内外疫情复杂多变,今年,威高集团紧急启动了二期mRNA核酸疫苗项目建设。作为2月份全市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威高利彤生物疫苗项目从尚未施工时,就已经跑上了“高速路”。

按照正常的施工进度,项目完成至少要一年半。时间不等人,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讨论,第一时间拿出了项目设计,为快速建设打好了基础;企业项目组从1月26日起就取消了休息,24小时马不停蹄,除夕也是在公司度过。

企业惜时如金,部门靠前服务。为保障项目加速推进,今年4月正式进入配套阶段后,高新区管委服务项目微信群立马“上线”,各部门相关负责人把办公室“搬”到工地一线,每天调度项目进度,现场解决存在问题,齐心协力助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

快建快干的劲头下,项目显示出惊人的“威海速度”。自开工那日起,项目建设开足马力。仅用了4个半月时间,项目主体就完工。眼下,设备已入场安装,并开始了调试工作。

“投产后,这里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同时拥有传统疫苗制备和核酸疫苗制备的技术平台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在新冠病毒核酸疫苗技术方面,突破国际技术壁垒拥有自主技术产权的项目。”邢超说。

集聚效应凸显,精细化工“园中园”加速长成

6月30日一大早,阴沉了一周的天终于放晴,文登绿谷新材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马上热闹起来。水、电、绿化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同时推进,这个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大块头”进入最后的验收阶段。

“园里已经有14家项目通过省验收,有落地意向的项目就更多了!”说起这个总投资6亿元的大项目,金滩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刘建华颇有信心,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这一“关键词”,这里入驻的每个企业亩均预期税收都不低于20万元,个个“含金量”高。

占地小、产出高、效益好,是什么让这么多的好项目好企业青睐这座“园中园”?“他们最看好的,就是我们园区投产后的集聚效应。”刘建华一语道破。

这话听起来有点自信,真说起来并不虚。大型化工企业凭借高端技术、体量大等优势容易落地,但对小型精细化工企业而言,虽然产出高、效益好,但往往规模较小,难以落地。谁能为这些项目的孵化成长搭建良好平台和环境,谁就能脱颖而出,抢占市场赛道。

绿谷新材产业园项目成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难得的“平台”。身处全市配套最全的省级综合化工园区——文登化工产业园内,11个已投产和12个在建的项目,就是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最好的基础。

刘建华说,规模较小的企业将通过园区的这个良好载体“借梯登高”,挤入产业市场;一系列同类项目的入驻,也将进一步放大化工新材料这一文登优势产业的龙头效应,“反哺”入驻企业和项目,做强项目、做大产业,是双赢的局面。

不仅如此,包括生产应用中心、化验室、实验室在内的23个车间都已完成,入驻企业可以享受全流程、全方位“近在咫尺”的生产便利,实现“拎包入驻”。

“园区企业预计7月底配套入驻,一期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至10亿元。”刘建华介绍,随着集聚效应的逐步凸显,这里将成为加速精细化工企业引进、孵化、培育、壮大的“园中园”,更是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店小二”靠上服务,项目开工难题两天解决

“本以为需要大幅修改规划方案和施工图,没想到部门的协调配合,很快就为我们制定了解决方案,施工图审查顺利通过。”尽管已经过去一个月,但天和金属负责人邹本月仍然记得——影响项目开工的难题提出不到2天,就得到了解决。

从事金属艺术品加工和创意设计,天和金属是今年临港区新开工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可这样一个大项目,偏偏卡在了开工前的“临门一脚”——6月初,正当项目完成施工计划准备开工建设时,省住建厅下发通知,对区域雨水年径流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天和金属项目正好赶上了政策节点。

“进出车辆载重大,沥青路面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压坏,所以我们设计了水泥路面,可这样一来又被新的政策卡住。”邹本月说,原有的施工计划并未考虑新政策的要求,如果不想办法,项目整体规划就需要推翻设计,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项目开工时间也至少要推迟一个月。

时间不等人。接到项目反馈,第二天一早,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和区建设局便组织召开了紧急磋商会议,和项目方、设计单位坐在一起,共同讨论解决这个难题。

会议时间不长,却很有成效。工作人员给出了“折中”的方法——在不改变建筑设计的情况下,调整路面透水性铺装等措施,尽量满足政策要求;同时安排部门人员与省部门进行沟通,商量最小化变更既有方案的路径。

“两步走”策略下,工作人员给出的方案成功通过项目方和省部门的同意。问题反馈后的第三天,天和金属开工手续顺利办结,原有的施工计划一点没耽误。

“作为服务人员,不论项目遇到什么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不论项目方是否行动,我们都必须行动起来。”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建设科副科长隋心说,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只要遇到问题,他们都会帮助分析,比较重要的会集合相关部门共同探讨。

目前,天和金属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邹本月与临港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也越来越多。隋心说,这段时间,他们将当好服务项目的“店小二”,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为2023年完工投产创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