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8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

建议序号: 288 提建议人: 王志
部门名称: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2- 07
事由:

一、引言

近年,我市持续加大对医养健康产业的投入,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并打造出“500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比如,孙家疃医院依托中医特色和康复理疗技术力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诊治、病后康复、长期护理等服务;温泉镇小庄村探索出“长照养老”新型农村集体养老模式;半月湾社区卫生服务站则以“中医药康复治疗、养生保健”为服务重点。据了解,我市已经有很多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了医疗巡诊服务协议。

二、存在问题

(一)医养资源分布不均。第一,大型医养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余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欠缺。第二,公立医养机构占比较大,社会医养服务能力明显不足。第三,专科医养机构发展相对缓慢,中医、精神卫生、老年护理等专科机构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二)医养专业人才缺失。一是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高。以环翠区为例,卫生技术人员中博士学位者,硕士研究生占比较小,与中心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二是医养机构缺乏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人才匮乏,很难再抽出人力、物力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取得中高级证书的专业化护理人才少,加上护理工作强度大、酬薪低,年轻护理人才大多选择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人才流失。

(三)医养体系仍不够健全。

一是协调机制有待加强。民政、卫健等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难以形成有效“组合拳”达到“医”和“养”的有效衔接。二是配套措施不健全。医养行业处于初步发展状态,行业监管、人员资格认证等配套措施不健全。三是服务内容有待充实。医养机构重 “医”轻“养”,服务项目、内容不够丰富。

(四)医养行业发展受限。一是经济门槛高。医养行业建设成本高、投入大、政府补贴力度不大,行业缺少相应利益驱动支撑。二是社会认可度不高。公众保健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浓厚的医养保健社会氛围。同时,因医养结合服务更加专业化、高端化,与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大,影响了入住率。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强对居(村)民的宣传普。                                                                                                                                                                                                                                                                                                                                                                                   通过定期为居(村)民开展医养模式宣传讲座,请实际参与医养结合模式的群众或工作人员现身说法、为村民答疑解惑,组织居(村)民参观既有的医养机构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传统养老模式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转型的好处,让居(村)民真正了解新型医养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新型医养模式有信心、放宽心;二是向社会组织、民间力量进行定向宣传。各镇街部门、养老机构等多加强与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沟通和交流,激发社会组织、民间力量关心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积极性与热情,加强健康养老的社会化意识,获得民间力量的支持。三是与媒体进行合作。联系相关报刊、电视台等媒体组织,系统宣传国家、地方已出台的促进医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并帮助推进既有政策的顺利施行。在官方微信、微博客户端、手机APP等平台发布医养结合新模式的系列文章,真正转变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

(二)推动资源整合。一是加快医联体建设。 协调、整合资源,推动医联体建设。借鉴孙家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威海市中医院医联体建设模式,推广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加速我市医疗服务同质化进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全方位服务网络。建立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与医疗机构合作为依托、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家庭医生签约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建设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医疗巡诊服务协议。在养老机构内设立卫生室的同时,在医院内打造专业的养老服务病区。三是增加医养服务内容。医养机构在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诊治、病后康复、中医保健、生活照料等医养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健康管理等“治未病”服务。

(三)加强人才储备。一是注重专业技能培训与规范管理。对现有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化老年健康、心理学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制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细则标准,不断提升现有服务人员的专业养护技能。二是完善薪酬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养老从业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根据技能等级设立不同岗位补贴,提高一线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保持养护队伍的稳定性。三是设置老年护理专业。鼓励并支持职业院校、高校等设置老年护理相关专业,培养中、高级老年护理专业人才,逐步实现从业人员的专业化。

(四)推广创新模式。鼓励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此解决居家养老人员的小病救治、健康咨询与康复照护等问题。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担任家庭医生或健康顾问,鼓励级别较高的公立医院的医生与家庭医生进行对接,给予具体的专业化指导。支持医生到社区养老机构“多点执业”,支持医生、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出台相应政策,对热心养老服务的医生、护士给予补贴,并在职称职级晋升时予以优先照顾。建议有条件的村、居结合自身实际,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在自己家就能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所带来的便利。建立智慧养老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收集老年人健康大数据,将区域内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云平台计算分析,再发回养老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家属通过下载养老服务机构的手机APP、微信微博客户端等随时查询老人的血糖、血压等健康数据。建立老人与子女、老人与社会、家庭与社区的交互联系,共同维护老年人健康。


答复内容: 请下载附件查看
建议序号: 288
提建议人: 王志
部门名称: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2- 07
事由:

一、引言

近年,我市持续加大对医养健康产业的投入,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并打造出“500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比如,孙家疃医院依托中医特色和康复理疗技术力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诊治、病后康复、长期护理等服务;温泉镇小庄村探索出“长照养老”新型农村集体养老模式;半月湾社区卫生服务站则以“中医药康复治疗、养生保健”为服务重点。据了解,我市已经有很多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了医疗巡诊服务协议。

二、存在问题

(一)医养资源分布不均。第一,大型医养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余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欠缺。第二,公立医养机构占比较大,社会医养服务能力明显不足。第三,专科医养机构发展相对缓慢,中医、精神卫生、老年护理等专科机构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二)医养专业人才缺失。一是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高。以环翠区为例,卫生技术人员中博士学位者,硕士研究生占比较小,与中心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二是医养机构缺乏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人才匮乏,很难再抽出人力、物力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取得中高级证书的专业化护理人才少,加上护理工作强度大、酬薪低,年轻护理人才大多选择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人才流失。

(三)医养体系仍不够健全。

一是协调机制有待加强。民政、卫健等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难以形成有效“组合拳”达到“医”和“养”的有效衔接。二是配套措施不健全。医养行业处于初步发展状态,行业监管、人员资格认证等配套措施不健全。三是服务内容有待充实。医养机构重 “医”轻“养”,服务项目、内容不够丰富。

(四)医养行业发展受限。一是经济门槛高。医养行业建设成本高、投入大、政府补贴力度不大,行业缺少相应利益驱动支撑。二是社会认可度不高。公众保健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浓厚的医养保健社会氛围。同时,因医养结合服务更加专业化、高端化,与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大,影响了入住率。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强对居(村)民的宣传普。                                                                                                                                                                                                                                                                                                                                                                                   通过定期为居(村)民开展医养模式宣传讲座,请实际参与医养结合模式的群众或工作人员现身说法、为村民答疑解惑,组织居(村)民参观既有的医养机构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传统养老模式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转型的好处,让居(村)民真正了解新型医养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新型医养模式有信心、放宽心;二是向社会组织、民间力量进行定向宣传。各镇街部门、养老机构等多加强与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沟通和交流,激发社会组织、民间力量关心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积极性与热情,加强健康养老的社会化意识,获得民间力量的支持。三是与媒体进行合作。联系相关报刊、电视台等媒体组织,系统宣传国家、地方已出台的促进医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并帮助推进既有政策的顺利施行。在官方微信、微博客户端、手机APP等平台发布医养结合新模式的系列文章,真正转变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

(二)推动资源整合。一是加快医联体建设。 协调、整合资源,推动医联体建设。借鉴孙家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威海市中医院医联体建设模式,推广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加速我市医疗服务同质化进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全方位服务网络。建立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与医疗机构合作为依托、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家庭医生签约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建设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医疗巡诊服务协议。在养老机构内设立卫生室的同时,在医院内打造专业的养老服务病区。三是增加医养服务内容。医养机构在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诊治、病后康复、中医保健、生活照料等医养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健康管理等“治未病”服务。

(三)加强人才储备。一是注重专业技能培训与规范管理。对现有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化老年健康、心理学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制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细则标准,不断提升现有服务人员的专业养护技能。二是完善薪酬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养老从业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根据技能等级设立不同岗位补贴,提高一线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保持养护队伍的稳定性。三是设置老年护理专业。鼓励并支持职业院校、高校等设置老年护理相关专业,培养中、高级老年护理专业人才,逐步实现从业人员的专业化。

(四)推广创新模式。鼓励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此解决居家养老人员的小病救治、健康咨询与康复照护等问题。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担任家庭医生或健康顾问,鼓励级别较高的公立医院的医生与家庭医生进行对接,给予具体的专业化指导。支持医生到社区养老机构“多点执业”,支持医生、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出台相应政策,对热心养老服务的医生、护士给予补贴,并在职称职级晋升时予以优先照顾。建议有条件的村、居结合自身实际,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在自己家就能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所带来的便利。建立智慧养老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收集老年人健康大数据,将区域内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云平台计算分析,再发回养老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家属通过下载养老服务机构的手机APP、微信微博客户端等随时查询老人的血糖、血压等健康数据。建立老人与子女、老人与社会、家庭与社区的交互联系,共同维护老年人健康。


答复附件: 答复附件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