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双招双引

威海20名社会监督员即将“上岗”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2-06-17 13:48
点击次数:

在全市33个执法部门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对445项清单事项实行“首违不罚”“首违轻罚”,选聘20名社会监督员增强执法监督力量……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我市从规范涉企检查行为、转变监管政策、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不断提升涉企行政检查水平。2021年,涉企行政执法复议案件直接纠错率降低了65.16%,企业满意度达到94%,实现执法质量和企业满意度的“双提升”。

眼下,迎检的负担变小了成为不少企业共同的感受。变化的背后,是我市持续打造宽严相济的监管环境和实行差异化监管的监管方式。针对不同检查领域,我市对渔船管控、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特殊行业和重点领域,实行全覆盖式监管;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领域和其他符合规定的领域,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的监管要求,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针对不同检查对象,我市也实行分级监管。在全省首创以企业信用等级和类型为依据的分级监管模式,按照风险高低程度,由低到高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确定了不同的监管政策。“对A级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抽查比例不超过3%,每年至多实施1次检查;对B级企业,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抽查比例不超过5%,每年至多实施1次检查;对C级企业,实行重点监管,提高监管频次;对D级企业,每年根据监管实际确定检查频次,并严格实行全方位监管。”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行分级分类监管,问题发现率提升9.07%,有效提升监管质效。

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如何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一直是司法行政部门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行政执法应以服务市场主体规范和健康发展为目的,不应当仅是冰冷的责罚,还应当有温暖的感化。”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要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指导的作用,对行政处罚持审慎态度,倡导服务型执法。

秉持这一理念,我市实行“首违不罚”“首违轻罚”制度,对涉企行政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符合制度规定的,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处罚,减轻企业负担。去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拉长了“首违不罚”“首违轻罚”清单,清单事项达到445项,包含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海洋发展、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行政执法监督是实行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我市在强化内部监督的同时,探索建立了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今年5月初,我市面向社会选聘了20名社会监督员,他们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团体工作人员、普通市民等,负责依法对相关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对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等。“目前,人员名单已敲定,不久后,监督员们就将正式上岗。”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便民助企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终目标。我市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扩大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范围,证明事项数量压缩31.6%。同时,实施惠企法律政策推送工程,先后编印3批次《威海市惠企政策工具汇编》,包含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社保减免、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952条,免费向企业发放9000余册,为企业和群众及时全面享受政策红利提供便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 张宇)